APP下载

夜景山水画审美取向研究

2015-05-09张充吕常尔家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审美取向夜景山水画

张充吕 常尔家

摘 要:夜景山水是传统山水画的表现题材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山水画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墨语言以及艺术审美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夜景山水画在古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夜景的冷寒之感,但现代及当代时期在吸收了西方造型艺术基础之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特色。本文从审美取向方面入手对夜景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水画;夜景;审美取向;笔墨语言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1

一、传统夜景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1.文人画诗意性与冷寒意境的倾向

传统山水画更加注重文学化的追求,将诗歌与山水画两种艺术相融合。宋代山水画受文人士大夫的影响,部分山水画家都属于文人画家,具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冷寒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重要的表现特征之一,文人画家常以表现冷寒来抒发自己避世的思想境界,因此,传统夜景山水画中画家更加注重对于冷寒意境的表现,有题诗补画、题诗寄意等情况,由于诗歌的融入,使传统山水画的文学化现象突出。画家大多是根据诗的意境来画画,我国绘画的繁荣时期当数宋代,这一时期的宋人小品画绘画形式丰富多样,绘画主题一般都是与诗歌、文学有一定关系。比如宋代画家马和之的《月色秋声图》就反映出了传统北方夜景山水画中诗意化的倾向,作品极富诗意,描绘的是白沙绿树,夜色秋风,一名身穿白衣的老者独自坐在水边思索。画的左上角“白沙留月色,绿柳助秋声”的题诗更加体现了宋代小品画中浓郁的诗画交融的审美情趣和画家对于画面当中冷寒意境的追求,反映了传统夜景山水画中文人画的精神境界。

2.象征性的倾向

传统山水画中夜景山水画很少,且多采用象征性而非具象性的手法。宋代的《仙山楼阁图》是夜景山水画在传统山水画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以青绿山水描绘,先空勾山石然后填充填色,线条工细,不用皴法,继续唐人的传统。左上角月亮的勾勒与其说是营造出了夜景的气氛,倒不如说是依靠符号化、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把人们对夜景审美的渴望寄付给了观众自己的想象力,而这种审美想象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接受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感受力。

二、现代夜景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1.诗意性的深化

在现代夜景山水中,宗其香、李斛两位画家的作品做到了对传统文学意境追求的深化。宗其香是现代夜景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也是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银波千顷照神州》就继承了传统山水画中边角构图的特点但同时也注重诗意化的追求。近景刻画细致,房屋内的灯光用黄色来表现,加之水面中船舶的倒影和天空中云的渲染,画面整体施以淡淡的蓝色,更加体现出夜色之中光照下的神州大地美轮美奂的夜景画面。具有传统夜景山水画的表现韵味,更是对于传统夜景山水画诗意性的深化。

2.象征性的弱化

传统山水画中象征性的弱化从李斛的画中可以看出,画面逐渐具象化,他的作品《草原新城》采用横幅构图,主要以描绘城市夜景为主,将刻画的焦点放在画面中心,以城市、山川的具象造型代替了传统山水画的象征手法,画面中深蓝色天空增加了夜色的氛围,远山在黑暗中呈现出点点灯光,主要还是以黄色为主,房屋、山川的刻画更加具体,层次关系清晰,近景并没有做过多的刻画而是以水面为主,使读者心胸开阔,加入少量倒影,描绘了一幅在夜色照射下美丽的新城图画,让人回味无穷。

三、当代夜景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1.对西方绘画艺术审美的消化吸收

当代夜景山水画不但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度继承,还是对西方绘画艺术审美的巧妙吸收。贾又福是当代典型的以夜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作品多以表现巨石为主要内容,视角独特,气势宏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作品《太行月夜》就生动地表现出了太行山的美丽夜景,画面以黑色为主,加以月亮和光源色进行点缀,更使读者体会到夜色的深邃,不但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也有着现代的创新。当代画家卢禹舜的《静观八荒》系列作品恰恰描绘了一幅幅虚静的夜景画面,在不失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描绘出夜色的静谧和广阔无垠,画家利用了西画的光感和透视既有西画的味道又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画面宏大、空灵,意境深远。

2.对时代审美的把握和表现

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中国山水画每次变革都是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神需要的改变下变革的,在夜景山水画的发展中,画家更加注重时代题材和给人的视觉感受,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园。

综上可以看出,在传统山水画时期,夜景山水画的形式既是传统审美取向的客观选择,也是传统中国画材料的特性使然。但当代中国山水画审美取向的多元化早已确立,由于西方具象造型原理的存在,传统山水画自身的审美及具体表现形式也受到了诸多影响。

夜景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要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绘画的同时,以传统的笔墨语言为基础,探索当代中国画新的笔墨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2]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黄方遒.浅议山水画空间表现方法.国画家 2009年02期.

[4]马静庵.取法创格-李斛的中国画探索及其成就.中国书画 2009年05期.

[5]王鹏.贾又福山水画风格演变探析.美术界 2010年01期.

[6]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本).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审美取向夜景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不妨写夜景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文献翻译初探
浅谈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审美取向的影响
岭南四大园林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简论宋代画院对小品花鸟画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