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来歌唱》与《推销员之死》中的自杀结局成因探究

2015-05-09王冬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威利

王冬

摘 要:克莱福德·奥德茨的代表作《醒来歌唱》讲述了贫困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故事,并以老父雅格布的自杀和拉尔夫的醒悟结局。20年后,阿瑟·米勒创作了著名的《推销员之死》一剧,描述了小人物洛曼一家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与前者相似的是,该剧同样以威利·洛曼的自杀结束。结合两部剧的时代背景,本文发现雅格布与威利洛曼的自杀结局设计有其共同原因及必然性。

关键词:雅格布;威利·洛曼;自杀结局成因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1

一、残酷的生存困境

两部剧的故事都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社会,讲述了中产阶级在残酷经济体制下的生存困境问题。

在《醒来歌唱》中,奥德茨描写了在大萧条阴影下生活拮据的伯杰一家强烈的危机感。剧本一开始借拉尔夫之口道出整个家庭的贫困。狭小的公寓里拥挤地住着五口人,拉尔夫每日做着繁琐的工作,领着可怜的薪水供养家庭,却没有自己的房间,只能睡在沙发上。雅格布则与狗一起住在阁楼顶上,看女儿的脸色小心翼翼地生活。他对拉尔夫有着极大的期待,希望有一天拉尔夫能从这样的生活中醒悟,和爱人过一种全新的生活。为了帮助拉尔夫脱离这种困境,雅格布选择自杀,把自己的房间腾给拉尔夫,同时也希望遗留的保险可以帮助拉尔夫开启全新的人生。

而在《推销员之死》一剧中,米勒描写了洛曼一家在沉重经济压力下窘迫的生活。威利由于年老体弱再也卖不出去商品,甚至需要向邻居借钱来维持生计,长期的疲惫与失望让他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大儿子比夫年少时曾是橄榄球明星,现在却十分落魄,一直流浪没有正经工作。小儿子哈比则成了一个自吹自擂的花花公子。威利在向老板请求换一份不用驱车外出推销的工作时,被服务了几十年的公司解雇。因此他把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了比夫身上,幻想比夫能够成功。为了替比夫筹得创业资金,他选择自杀来获取两万元的保险费。

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

《醒来歌唱》中的伯杰一家常常由于经济问题在生活中出现争吵。而比争吵更严重的是相互之间对亲情的冷漠。拉尔夫因对工作生活不满等与贝西时常争执,对懦弱不切实际的迈伦更是不能忍受。亨妮因婚事问题与贝西发生冲突却最终只得听从母亲建议。十分憧憬理想社会的雅格布厌倦了无休止的争吵,对这个没有亲情温暖可言的家庭失望至极,因此当贝西对拉尔夫的恋情强加反对,俩人争吵得不可开交时,雅格布愤愤地说出“马克思说过要消灭这样的家庭”。而他自己作为一位不被喜爱的寄宿者,更是备受冷眼和嘲讽。女儿贝西对他没有丝毫的尊重,经常呵斥他嘲讽他。儿子莫蒂是一位富有的资本家,却既没有担负起赡养他的义务,也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关心。他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长期以来卑微地压抑地生存着。当贝西又一次冲他大嚷,砸了他全部的唱片,说到“这下你总得得个教训啦”时,他终于对这个家没有一丁点留恋了。他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啦。……吐茜是这屋里我最疼爱的宝贝儿”。

同样的,《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也是生活在一种不融洽的家庭氛围中。虽然他与妻子琳达表面上处于平和的状态,他们之间却缺乏正确的沟通。琳达不知道威利曾背叛她,一直以来对他极其忠诚,尊重支持他,但越是这样,威利越觉得心里不安。比夫因年少时偶然发现了父亲的外遇,对威利产生怨恨,使得二人矛盾愈演愈烈。比夫不能原谅父亲对家庭的背叛,威利则耿耿于怀于比夫的一事无成。剧本最后比夫与威利摊开来大吵了一架并沮丧地大哭,却不忘嘱咐他把橡皮管烧掉免得出事,此时的威利突然意识到比夫竟然还是爱他的,这让他既惊喜又感动。于是,为了回应儿子的爱,重新赢回儿子对他的崇拜,威利决定自杀为儿子留下两万块的保险费作为他的创业资金。

三、幻想的破灭

在《醒来歌唱》中,雅格布是个幻想社会改革的理想主义者。剧本中多次提到他热衷于听唱片,尤其是卡罗索的《天堂啊》。他是这样描述这个唱段的,“卡罗索站在船上,望着一片乌托邦式的天地。你听?天堂啊!人间的天堂啊!蓝湛湛的天空,香喷喷的空气---”毫无疑问这里透露着他对一个崭新世界的渴望。卡罗索的唱片便是他生存的信仰,是他的精神寄托。在第三幕中,拉尔夫在雅格布屋里发现了他生前留下的书,有一半连纸边都没有裁开,这也证实了雅格布其实仅是一个空想主义者。所以当贝西砸光了他的唱片时,他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坍塌了,绝望之中他选择了自杀。

与雅格布一样,威利也有自己的幻想。他的一生都在向往成功,希望能成为像老推销员大卫 辛格曼和哥哥本那样的人物。在狂热信奉“美国梦”的同时,他也向儿子们灌输这种信念,期待他们出人头地。然而事实却是,他和两个儿子一直碌碌无为,最寄予期望的比夫甚至由于他的教育失败染上了偷东西的习惯。反而是查理及其儿子伯纳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成功的强烈渴望与冷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威利的精神出现了混乱。但也正是对成功的幻想支撑着他生活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上。因而当最后威利得知比夫并没有从奥利弗那里借到钱时,他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他冲比夫说“拆穿讲,你就是不图上进!”被激怒的比夫终于爆发了,他赤裸裸地揭穿了威利不切实际的成功梦,揭穿了威利和自己都根本成不了气候的残忍事实。威利的幻想终于彻底破灭了,他绝望地选择了自杀,但同时他又根本没有醒悟,因为他仍然希望比夫能用保险金创业成功,胜过伯纳德。

可以说,雅格布与威利的自杀同样都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而这一共同结局设计的震撼性也在于其对拜金主义风气盛行下社会的冷酷和“美国梦”的欺骗性予以的沉重控诉。

参考文献:

[1]柯建华,论《推销员之死》中的伦理冲突,《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四期.

[2]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史1900-1950》,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威利
WILLY THE DREAMER梦想家威利
赶蛇绝招
威 威利 温基
梦想家威利
低调
威利与邦斯
温暖一辈子的财富
威力和他的自行车
胆小鬼威利
国王和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