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效果分析

2015-05-08金海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输入量凝血酶原失血性

金海明

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效果分析

金海明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压液体复苏方法。记录两组液体输入量、测定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记录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液体输入量和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外伤性肝脾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液体复苏;外伤性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

外伤性脾破裂可因为出血量多而导致失血性休克, 此类失血性休克需要临床及时救治, 在救治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出血, 同时还有恢复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在其有效循环血量恢复中, 通过输液的液体复苏较为常用, 而在液体复苏中选择何种方式复苏(如限制性液体复苏、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等)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1,2]。本文选择本院外伤性脾破裂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 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均符合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3]。上述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1例, 男22例, 女9例, 平均年龄(36.9±4.1)岁;导致上述失血性休克原因:交通车祸创伤18例、高处坠落所致创伤8例、利器刺伤所致3例、其他原因所致创伤2例。对照组患者31例, 男21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35.8±3.6)岁;导致上述失血性休克原因:交通车祸创伤19例、高处坠落所致创伤7例、利器刺伤所致3例、其他原因所致创伤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以下救治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患者吸氧;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等检查, 做好配血试验及输血准备。对患者具体创伤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剖腹探查。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创伤处进行有效止血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给予平衡液和贺斯(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5, 批号:110309)输注, 其中平衡液和贺斯的比例为2:1, 输注速度要快, 当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达到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输注速度减慢, 并把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70 mm Hg。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正压液体复苏方法:给予平衡液和贺斯输注, 其中平衡液和贺斯的比例为2:1, 输注速度要快, 当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达到70~90 mm Hg时输注速度减慢, 并把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90 mm Hg。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液体输入量, 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液体输入量低于对照组的液体输入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及治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液体输入量(ml)凝血酶原时间(s)观察组311250±26711.1±1.4对照组312765±32415.3±1.2 t 20.091412.6821 P 0.00000.0000

表2 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及治愈情况比较[n(%)]

3 讨论

外伤所致肝脾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 需要及时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 传统的液体复苏是在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大量输入液体, 同时应用对血管收缩和舒张有影响的药物, 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使心、脑、肝、肾等重要早期恢复血流灌注。但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法有正压液体复苏方法和限制性液体复苏两种方法, 前者是经典的液体复苏方法, 在输注液体过程中并没有对血压进行控制, 但研究认为, 这种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可能产生不利一面[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活动性出血没有彻底止血之前而给其输注大量的液体, 这样会严重影响到血管的收缩反应, 并不能改善重要脏器的供血和供应状况, 甚至导致失血状况加速, 出血增多。限制性液体复苏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输注液体复苏时限制液体的输入量, 使输注过程中的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这样有利于调动机体的保护机制, 能够在早期对炎症反应过程产生抑制,从而能够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后期的并发症发生, 如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发生[4]。在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组的液体输入量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 说明采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通过减少液体输入量, 控制血压在一个较低水平, 对患者的凝血机制影响较小, 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止血;观察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减少失血性休克后期的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5]。

综上所述,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外伤性肝脾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效果显著,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1] 魏鲲鹏.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在胸腹联合伤中诊治体会.安徽医药, 2014, 6(7):1321-1322.

[2] 李万荣.评估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肝脾破裂患者.中国医药指南, 2014, 4(10):95-96.

[3] 刘修元, 金运平, 扈廷忠, 等.创伤性肝脾破裂伤伴合并伤的临床特点:附132例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5(10):1323-1325.

[4] 韩家伟.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急诊手术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4, 7(10):96-97.

[5] 刘明祥.120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伤伴合并伤的临床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1(13):267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14

2015-01-23]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急诊外科

猜你喜欢

输入量凝血酶原失血性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电流互感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输入量与尿量比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休克预防性补液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意义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