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莫斯琼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2015-05-08王云芸赵国庆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麻醉学恶心麻醉

王云芸,张 妍,赵国庆,张 烁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33)

雷莫斯琼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王云芸,张 妍,赵国庆*,张 烁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33)

研究显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仅次于疼痛,甚至是比疼痛更难以忍受的不适体验。这不仅会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1],而若引发吸入性肺炎、颅内高压等,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2]。本文通过对雷莫斯琼的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探讨其最佳的术后防治恶心呕吐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20-70岁、体重45-70公斤的患者120例,均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小于1.5小时。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把120例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对照组设为D组。试验组中S1组雷莫斯琼0.3mg静滴时间为麻醉之前,S2组雷莫斯琼0.3mg静点时间为手术结束时,S3组雷莫斯琼0.3mg加入镇痛泵,S4组雷莫斯琼0.6mg于麻醉前及镇痛泵中各加0.3mg,S5组雷莫斯琼0.6 mg于手术结束时及镇痛泵中各加0.3mg。术后6 h(t1)、12h(t2)、24h(t3)随访患者,记录各组各时间段恶心呕吐情况和满意度评分。

1.2.2 麻醉方法 术前访视患者,嘱其禁食水。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血氧、血压、心电等,并静脉给予长托宁1mg,减少腺体分泌物。嘱患者预吸氧3 min后,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舒芬太尼(0.5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给氧去氮,同时嘱助手按压患者上腹以减少进入胃肠道的气体。三分钟后进行气管插管,接着行机械通气。麻醉机设置:潮气量6-8ml/kg,频率11-16/min,吸呼比1∶2。围术期以吸入七氟醚麻醉为主,使最低有效肺泡浓度值在1.3-1.5之间。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术者手术要求,间断给予异丙酚和维库溴铵。不再给予阿片类药物,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术后镇痛泵容量为100 ml,药物为舒芬太尼,用量为2.0μg/kg,配液均选用生理盐水。手术快结束时,关闭挥发罐,增大氧流量,洗出麻醉气体。待患者肌力、自主呼吸、吞咽反射等基本恢复后,拔出气管插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镇痛泵连接到静脉通路上,送入重症监护室。

1.2.3 观察指标 恶心呕吐分级:没有恶心呕吐归1级;恶心但没有呕吐归2级;恶心且呕出胃内容物归3级。记录术后6h(t1)、24h(t2)、48h(t3)各级PONV发生例数。

患者满意度:非常不满意者1分。不满意者2分。基本满意者3分。非常满意者4分。记录各组患者总体满意度。

1.3 统计分析

表1 一般资料(每组n=20,±s)

表1 一般资料(每组n=20,±s)

注:组间相比,P>0.05。

分组年龄(岁)体重(kg)男/女(例)吸/不吸烟(例)手术时间(min)7 65.0±13.7 S1 48.7±12.8 60.4±6.5 11/9 11/9 67.8±13.3 S2 46.7±14.4 57.4±5.0 10/10 12/8 70.0±14.2 S3 45.9±11.2 56.7±6.6 8/12 8/12 69.3±13.2 S4 51.0±14.2 58.6±6.6 14/6 14/6 70.2±12.2 S5 49.8±12.2 57.5±6.3 13/7 13/D 44.2±15.3 59.1±4.7 12/8 13/7 67.0±16.3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PONV情况

与D组相比,t1、t2、t3止吐效果均显著的是雷莫斯琼总量0.6mg的S4组和S5组(P<0.05),仅t1止吐效果显著的是0.3mg组的S1组(P<0.05);组间比较,t1时间S1组S4组止吐效果均较S3组显著(P<0.05),见表2。

2.3 满意度评分

与D组相比,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的是S1、S4、S5组(P<0.05);组间比较,S4组评分最高,且显著高于S3组(P<0.05),见表3。

表2 各级PONV发生例数及PONV发生率(%)

表3 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3 讨论

PONV是全麻术后最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它不但会延长住院治疗天数,而且会增加患者住院花销[3]。当恶心呕吐发生时,临床医生大多采取关闭镇痛泵止吐,有的甚至患者刚回病房便关闭镇痛泵。这种做法不但止吐效果差,而且破坏了镇痛药物的连续性,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几率增加,使术后镇痛失去意义。本研究显示,各组满意度评分结果与早期的PONV结果一致,由此推测,对于患者的满意度,早期的PONV或许是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实验是于手术结束时给止吐药,实际当伤害性刺激(例如麻醉或者手术)作用机体时,机体可以释放大量5-羟色胺(5-HT)入血。体内的5-HT,作用于5-HT3受体,则可直接导致术后的恶心呕吐。Sun R[4]等选用昂丹斯琼,对术后恶心呕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前给药的止吐效果,不及手术结束时给药的效果好。而本研究则提示麻醉前给雷莫斯琼,虽然与手术结束时给药止吐效果差异不显著,但较对照组早期止吐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二者的半衰期和与受体结合强度不同。昂丹斯琼结合强度差,半衰期短,麻醉前给药,等恶心呕吐出现时,药物浓度已开始递减,因而较手术结束时给药效果差。而雷莫斯琼受体结合力较强,半衰期也较长,麻醉前给药既可以抢占受体,又不会因手术时间而影响到术后的止吐效果。至于雷莫斯琼和昂丹斯琼止吐效果比较,Agarkar[5]研究认为,二者对高风险患者的止吐效果相当。

雷莫斯琼0.6mg各组,对于晚期术后恶心呕吐均有显著效果,而0.3mg各组则效果不明显,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PONV的发生时间有关。有的报道称术后早期,即0-2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但多在24小时之内发生。也有的报道称,最易发生恶心呕吐的时间段是手术结束后的4-12小时[6,7]。这提示我们:术后恶心呕吐多在在早期发生,而晚期发生率原本就较低,也使得不同剂量晚期止吐的差异变得不明显。雷莫斯琼0.3mg术前给药,止吐效果肯定,但某些术后恶心呕吐高发的病例,0.3mg的剂量或许是不足的。至于剂量增加多少更科学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1]刘学胜,曾因明.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J].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5):286.

[2]徐建国.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556.

[3]吴新民,罗爱伦,田玉科.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意见(2012)[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4):413

[4]Sun R,Klein KW,White PF.The effect of timing of ondansetron administration in outpatients undergoing otolaryngologic surgery[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1997,84(2):331.

[5]Agarkar S,Chatterjee AS.Comparison of ramosetron with ondansetr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high-risk patients[J].Indian J Anaesth,2015,59(4):222.

[6]赵 东,潘 芳,杨拔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预防性用药的意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14.

[7]聂晶晶,黄绍强.雷莫司琼、恩丹西酮、氟哌利多预防妇科盆腔根治术后恶心呕吐及对Q-T间期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566.

2014-10-30)

1007-4287(2015)09-1568-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麻醉学恶心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