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颈试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外段椎动脉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

2015-05-08闻春艳张文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多普勒颈椎病

贾 杰,闻春艳,张文杰*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超声科;2.病理科,吉林长春130033)

转颈试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外段椎动脉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

贾 杰1,闻春艳2,张文杰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超声科;2.病理科,吉林长春13003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类型之一,目前也是临床存在争议的一型[1-3]。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对CSA的诊断,除依赖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影像学辅助检查主要依据椎动脉造影、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FI)。CDFI因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无创伤性、经济实用而适用于广大患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CSA组及对照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测及转颈试验后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参数测值,旨在提高临床对CSA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骨科住院及门诊患者,设立CSA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CSA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7岁-68岁,平均年龄49.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CSA。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8岁-65岁,平均年龄45.6岁,为常规体检中无颈椎病病史、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0MHz。受检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15°,探头置于受检者胸锁乳突肌内侧气管旁,显示颈总动脉后探头稍向外偏移,显示椎动脉图像。对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直至进颅,逐横突孔进行扫查。二维图像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及管壁情况,管腔外有无外来压迫,并以颈1-2椎间段为测量点测量椎动血流充盈情况和血流方向。用脉冲多普勒对血流取样并测值,要求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小于60°,获取2-3个满意图像后,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 max)、舒张末血流速度(V min)、血管阻力指数(RI)。然后开始转颈试验:即向左或向右转颈约45°,再次测量椎动脉血流参数。

1.3 CSA诊断标准 ①曾有卒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④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⑤排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排除椎动脉1段和3段受压供血不全与颅内肿瘤。

2 结果

常规检测中,CSA组血流速度异常34例,正常16例,阳性率为68.00%,对照组检测血流速度异常2例,正常28例,阳性率为6.67%,详见表1。

行转颈试验后,观察组检测血流速度异常46例,正常4例,阳性率为92.00%,对照组检测血流速度异常3例,正常27例,阳性率为10.00%,详见表2。CSA组血流速度异常阳性率92.00%较对照组的10.00%的阳性率高(P<0.01),CSA组中常规检测正常的16例患者中,转颈后其中12例血流速度异常。

转颈试验中,个别病人有眩晕加重、恶心、呕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状发生。

表1 常规检测CDFI颅外段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

表2 转颈后CDFI颅外段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

3 讨论

CSA发病机制复杂,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4]。

椎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CSA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常规检查。大量研究证实TCD对CSA有着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5-7],但TCD尚未普及,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动态显示椎动脉血管的形态、走行、是否伴有斑块或血栓,且能测量血流动力学情况,可以成为诊断CSA的一项常规检查手段。

本研究中常规检测CSA组的血流速度,34例患者检测异常,证实了CSA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映了CDFI对颅外段椎动脉能为CSA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客观依据。而16例患者检测正常,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患者可能处于发作期或眩晕缓解期。如处在缓解期这些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可能够代偿。而对照组中2例血流异常,考虑可能与其高血脂、高血黏度有关。

转颈试验后,我们发现,明确诊断CSA的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转颈后可发现血流速度的异常,本研究中常规检测CSA组16例血流速度无异常而行转颈试验后,其中12例表现为异常,使得阳性率达到92.00%。这与常规检查一侧椎动脉血流暂时降低时,另一侧可代偿有关,转颈后,椎动脉于1-2段旋转性受压,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症状。结果证实我们的观点,转颈试验可对诊断CSA起到帮助,常规检测的阴性,并不能排除患者的头晕不是CSA病所致,加做转颈试验有助于诊断CSA。而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转颈后血流速度异常,表明部分正常人转颈时亦可引起椎动脉扭曲,导致椎动脉痉挛,但临床不出现CSA的症状和体征。

虽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优点较多,但依然有其局限性,对操作医师的手法和经验要求较高,特别是椎动脉血流显示和取样点的角度选择对测量参数有影响,其次极度肥胖的患者可影响某段椎动脉的显示,造成测量困难。本研究旨在研究转颈试验对颅外段椎动脉诊断CSA的价值,林洪全[8]、冯世庆等[9]对转颈试验TCD检测椎动脉进行了相关研究,而转颈试验对颅外段椎动脉的影响,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尚需大样本量加以证实,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加以细致研究。

[1]周秉文.对颈椎病的概念、范畴和类型的几点看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4):200.

[2]袁 文.对椎动脉与颈椎病发病关系的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4):210.

[3]刘景臣,高忠礼,尹 飞,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的再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4):207.

[4]乙 芳,陈克敏.椎动脉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3):266.

[5]王莉闪,蒋国卿.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椎病患者脑底动脉的评价[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6):449.

[6]罗 兰,钟妙红.经颅多普勒颈椎病结果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5):375.

[7]范炳华,吴良浩,张 杰,等.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4,17(1):1.

[8]林洪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J].广西医学,1998,20(5):778.

[9]冯世庆,杨敏杰,陈君长,等.椎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7,18(2):232.

2015-04-27)

1007-4287(2015)09-1544-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椎动脉多普勒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