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2015-05-06陈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偏瘫

陈艳萍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陈艳萍

目的 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方法 11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经过不同治疗模式后, 观察组患者肢体痉挛评分为(33.3±5.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8.3±8.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5.6±10.2)分;对照组者肢体痉挛评分为(67.3±7.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3.3±6.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3.3±8.1)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选择使用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研究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可能导致发生多功能障碍,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通常会发生关节僵硬畸形或异常运动, 这些因素均为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生活上将受到极大不便, 正是因为如此, 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最有效的缓解痉挛方法[1]。本次研究将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各55例。对照组男38例, 女17例, 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68.3±5.5)岁;观察组男36例, 女19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67.3±5.3)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本院证实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 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以及智能障碍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 选用西医治疗, 同时配合相关康复运动。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在患肢上选取尺泽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内关穴、合谷穴, 下肢择选取环跳穴、血海穴、阳陵泉穴、太冲穴、丘墟穴以及风市穴。进针选用30号不锈钢毫针, 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行3 min捻转(捻转频率为120次/min、捻转幅度360°、提插幅度为0.5~1寸)2 min, 留针 40 min, 在进针的针尾点燃艾炷, 以患者的艾灸耐受程度为准, 针灸治疗1次/d, 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10 d), 共30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后, 对比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肢体痉挛评分。同时参照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痉挛越严重;运动功能参照Fugl-Mayer评分,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评分采用Barther指数,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治疗模式后, 观察组患者肢体痉挛评分为(33.3±5.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8.3±8.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5.6±10.2)分;对照组者肢体痉挛评分为(67.3±7.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3.3±6.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3.3±8.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而言, 除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之外, 同时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缓解痉挛的最有效的方法[2]。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均相对较高, 同时患者在发生脑卒中之后有近85%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活动功能障碍, 其中又以运动障碍患者最典型[3]。

有相关文献曾经报道当患者正处于痉挛状态时, 对患者相关的穴位进行相关的刺激可以提升患者局部组织代谢情况, 对患者血浆渗透压进行有效调整[4], 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 进而降低了周围神经的兴奋度, 从而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5]。

在经过本次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肢体痉挛评分为(33.3±5.1)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8.3±8.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5.6±10.2)分;对照组者肢体痉挛评分为(67.3±7.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3.3±6.8)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3.3±8.1)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选择使用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1] 吴红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中医学报, 2013, 11(4):1761-1762.

[2] 尔兆娟.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3, 18(3):2832-2834.

[3] 杨正成.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4] 沈维娜.针刺泻阴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2010, 6(2):364-366.

[5] 张红岩, 李佩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 2012, 10(2):73-7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201

2015-01-12]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