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2015-05-06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科开放式

李 丽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李 丽

目的 探究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76例精神异常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 2013年1~12月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4年1~12月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 对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的各项得分情况进行调查, 探讨开放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的SAS与SDS心理状态评分均有下降趋势, 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开放式护理管理;精神科;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为了探究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对本院就诊的76例精神科患者进行开放式护理干预,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 随访76例泗水精神病防治院患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精神疾病, 处于稳定期, 排除狂躁、自杀倾向等严重精神疾病。年龄21~77岁, 平均年龄44岁。随访时间1个月~1年。根据入院顺序分组, 2013年1~12月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4年1~12月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23~51岁, 平均年龄(38.49±3.29)岁;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9.32±4.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进行了开放的护理管理模式。坚持开放管理, 尽可能地让患者过正常化生活。精神病患者虽然有异常精神活动, 但并不是完全丧失理智和难以管理, 他们有正常的言行和心理需要, 因此通过开放管理, 发挥患者的特长和爱好,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组织患者学习和劳动, 使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促进恢复正常交往, 有益于回归社会。鼓励与组织患者看书、读报、收听广播节目、收看电视新闻, 组织患者参加适当的工娱疗活动, 使患者与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通过SAS与SDS量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的SAS与SDS心理状态评分均有下降趋势, 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一般人对精神疾病都有一些错误的观念, 认为精神病患者是可怕、危险、可耻、不可治愈的, 因此对精神病患者敬而远之。其实, 精神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异常精神活动, 完全是病态反应, 从患病的角度来看, 精神病患者是受害者[1]。所以, 精神科护士对患者的精神活动异常应有正确认识。

行为的正常与不正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而非种类的差异。精神科护士应利用患者行为正常的部分, 理解他们,尝试与其沟通, 帮助他们走出疾病的困扰, 逐步恢复正常行为[2]。精神科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真实需要、欲望的缘由, 不制止, 也不掩盖, 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 采取适当的措施, 帮助和保护患者, 并指导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精神病患者也有各种情绪反应,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因此, 精神科护士必须了解患者情绪反应的原因, 尊重患者, 无条件地接纳患者。精神疾病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特殊性, 疾病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3]。因此, 精神科护士应注重全面的护理, 鼓励患者坚持长期而有效的治疗,改善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 作者认为尊重患者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 开放式管理模式就是基于以上认识总结而成, 对于病情轻度的患者而言, 采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获取了患者的信任,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最大程度提高的了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是影响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利用SAS及SDS。SAS及SDS作为了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自评工具,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其能够较好地反映具有焦虑、抑郁倾向的患者的主观感受[4]。通过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伴有焦虑、抑郁的评分发现, 随着干预后患者疾病的康复, 患者的焦虑情绪逐渐减轻, 经过心理护理,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

本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的SAS与SDS心理状态评分均有下降趋势, 因此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复应与患者的护理管理具有重要关系, 从开放的护理管理入手对患者的精神障碍干预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有效证明了开放式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 说明在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开放式的护理管理干预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值得在合适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1] 郭田荣, 邢善勇, 王素红.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09, 7(4):11-13.

[2] 刘爱华, 张德利, 付玉香.康复期精神分裂症48例自我量化管理与行为治疗效果研究.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4):51-53.

[3] 杨文丽, 武克文.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9, 9(44):819-820.

[4] 李佳翠.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8, 12(23):28-2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89

2015-02-03]

273200 山东省泗水精神病防治院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科开放式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