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逗味觉的血粑鸭

2015-05-06何君林

中国西部 2015年22期
关键词:鸭脚特色菜东道主

文·图/何君林

挑逗味觉的血粑鸭

文·图/何君林

提到吃鸭,一般人都能扳着指头说出那么三五种。尤其是喜欢美食的人,更是如数家珍一般,不假思索就能数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确实,同样是鸭子,国人能做出很多种口味来,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做法,这其中贯穿了东西南北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且这种文化的底蕴和当地的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以及人的气质皆有联系。

如果你去过地处大湘西的湖南怀化,肯定吃过那里的特色菜——血粑鸭。第一次听到“血粑鸭”这个名字,一般人都猜不出它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将鲜血的“血”、糍粑的“粑”、鸭子的“鸭”这三个毫无关联的字揉合在一起是个什么东西。不过,只要吃过血粑鸭的人,便会永远记住它的模样,记住它的美味。

几年前,笔者第一次去怀化,吃到的第一道菜就是血粑鸭。但凡我们去到一个地方,东道主都会宴请我们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这是传统的待客之道。那次在怀化的一处酒楼,东道主点的第一道菜就是血粑鸭,用他的话说:“到了怀化,你要是没能尝到血粑鸭,就算是白来了。”这话听上去似乎有些玄乎、夸张,而“血粑鸭”听上去更是生僻、新鲜。不过,这确实叫人充满了期待。在等菜上桌的空挡,东道主侃侃而谈。在湘西,炒仔鸭应该算是一道最常见的当家菜,逢年过节就不用说了,餐桌上肯定免不了有一大盘。湘西的炒仔鸭有很多种风味,其中怀化就有三大名鸭——芷江鸭、洪江血粑鸭、辰溪血鸭,可谓是各有千秋。这其中的血粑鸭,是风靡湘西的传统名菜,清朝时曾摆在了宫廷的餐桌上。血粑鸭不但“味美”,而且在“炮制”上具有独特的传统工艺。

所谓“血粑鸭”,主要由血粑和鸭块、鸭下水一起烧制而成,算是做到了食尽其才,连最最不起眼的鸭血也来了个华丽的转身,与糯米搅和在一起做成血粑,经过蒸熟、放冷、油炸等过程,一块块变得香酥可口,外焦脆,内软糯,再与鲜鸭块、内脏一起爆炒,加入当地的甜酱和“四大将军”(即仔姜、大葱、红辣椒、花椒)一起即可烧制而出一道香气四溢完整版的血粑鸭。整道菜有色有香,令人馋涎欲滴。

听上去不像是在讲一道菜,更像是在描述某处风景。笔者不是美食家,更不是饕餮鬼,但对美食从不拒绝,尤其对从未见识过的美食。听着东道主慢悠悠地叙说,心头早已长满了爪子,只恨厨师手脚太慢。终于等到血粑鸭上桌,正待仔细欣赏打量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美食模样,只听东道主一声“吃血粑鸭要趁热吃”,赶紧学别人的样子下箸,只怕稍有迟疑就会酿成“煮熟的鸭子飞了”的悲剧。

咬下去才觉得口下的这块鸭肉,和往日所吃的鸭子竟有着天壤之别。舌尖触处,微辣;门齿咬处,略辣。待咀嚼时,这辣味却加深了,深藏在鸭肉的每根纤维中,仿佛这鸭子生下来就是辣的。用东道主的话说,因为干红辣椒的味道都煮在血粑鸭里了,越吃越辣,越吃越有味,吃得汗流夹背都无所谓,这样才感觉到痛快、过瘾。

面对这满是异香的血粑鸭,吃着这色香味俱全的血粑鸭,很难让人相信其前世是一只活蹦乱跳的鸭子。据说,做血粑鸭的鸭子是挺讲究的,可不是什么鸭子都能做出这样的美味,以当地特有的小头鸭为最好。小头鸭吃的是稻米及小鱼、小虾,肉质细腻且不说,鸭肉紧而不柴,嫩而不腻,滑而不油。故而做好后的鸭子,尚未入口,就早已是异香扑鼻。那鸭肉的香,辣椒的香,油香,还有说不出的香,混合散发,能让人闻香摔跟斗。

在湖南怀化,吃鸭子就是一种文化。当地流传着一首吃鸭的歌谣:“八月里来八月中,家家户户杀鸭公,鸭头鸭脚老板吃,叶翅棒棒待长工。”怀化人习惯将鸭头、鸭脚、鸭翅奉为筵席上的“三杰”,制作成上等珍肴待宾客。最有趣的是其鸭血从一种附带品,一跃成为其主食材,宛如灰姑娘穿上舞鞋就变成了白雪公主。由鸭肉和血粑烧出来的血粑鸭,因为两种主料互补,融合后就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口味,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口感香浓,食欲大增,真是稀有的人间美味佳肴。

几乎是一种本能,想把这美味带走。于是,笔者回到重庆便依样画葫芦自行“炮制”血粑鸭。然而,数次折腾均以失败告终,害了鸭子也苦了自己,笔者只能仰天长叹:“到底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鸭啊!”最终只得承认,血粑鸭只属于湘西,只存在于湘西的山水之间,我们带不走它的美味,只能带走关于血粑鸭的念想。

正是因为这样的念想,这几年笔者有意无意都在找机会出差去怀化,每次去了必吃血粑鸭。不管是在大酒楼还是在街上的小餐馆,也不管是多人还是独自一人,吃这道菜成了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这真是应了怀化人的那句话:尝过血粑鸭美味的人,魂魄就被牵走了。

(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鸭脚特色菜东道主
鸭脚煲就是餐桌上的日出
东道主文化建构与旅游市场治理
好策划烹出“特色菜”
有机白菜
关于特色菜之我见
鸭脚茶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风里的“鸭脚”银杏
大盘鸡
钱德明:做好皖南鸭脚包,潇洒“走”四方
全运会东道主效应特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