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旅游竞争力

2015-05-06胡慧灵李小波

中国西部 2015年22期
关键词:开放度竞争力旅游业

文/胡慧灵 李小波

2015年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旅游竞争力

文/胡慧灵 李小波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了《2015年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The Travel And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作为全球权威的经济研究组织,该报告是世界旅游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旅游业的评估是具有十足权威性的。2015年的报告中,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排名为第17名,首次成功跻身全球20强。对比2009年、2011年以及2013年的排名,中国的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一直徘徊在39到47之间,在全球范围来看是处于中游位置。本次排名的跃升,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旅游的国际化日益受到世界瞩目。

表格一:全球旅游业竞争力前十强及中国排名变化

评价体系改变与世界旅游趋势

在141个经济体中,西班牙首次位列全球第一,中国也跃升至第17名。2009年到2015年世界旅游竞争力前十强里,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一直属于旅游竞争力强国,而在今年的全球十强里,意大利及日本是跃升幅度最大的,这两个国家都是从前30强直接成功跻身10强。今年除了排名有了明显的变化外,较前几年而言,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三大板块到四大板块。回顾2009年至2013年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竞争力评价体系均为三大板块,即旅游监管架构,旅游商业环境与基础设施,旅游人力、文化、自然资源。而在《2015年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则可以明确地看到,原来的三大板块细分成有利环境、旅游政策及有利条件、基础设施、自然和文化资源四大板块。从世界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改变中,可以看出全球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以及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外”与“内”的强化。强化了国家化开放度、游客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这三项指标。从报告中可以看到,今年强化了三项二级指标,对“外”强化了旅游政策及有利条件下的国际化开放度,对“内”则是基础设施下的游客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扩充了地面交通基础设施。将地面交通基础设施扩充为地面与港口基础设施,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可见,在将来,对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会将重心偏移到游客本身以及国际化交流上。

新的旅游资源观。在今年,对文化资源这项传统指标进行了扩充,将文化资源指标扩充为文化资源与商务旅行。通常情况下,一说起旅游资源,自然会想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而随着国际会议的日渐频繁,随之而来商务旅行客人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商务旅行成了不容忽视的一大重要板块,因此,在今年产生了新的旅游资源观。

细化可操作性指标。由于旅游亲和力这项指标具体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商榷,所以在今年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不见了旅游的亲和力这一二级指标的踪影。在以往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旅游的亲和力往往是拉低中国排名的重要指标。

中国排名上升的关键要素

首先,在报告的二级指标分别排名中,中国旅游业排名上升的二级指标:安全保障、健康与卫生、价格竞争力、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资讯技术基础设施、空中交通基础设施、文化资源与商业旅行。这七项指标中,上升幅度较大的分别是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指标、健康与卫生指标。与2013年相比,其人力资源与劳动力指标上升了22位,而健康与卫生指标上升了14位。其次,文化资源与商务指标上升了11位,空中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则上升了10位,安全保障指标上升了9位。而上升幅度较小的是价格竞争力指标和资讯技术基础设施指标,分别上升了3位和2位。

旅游业商机。报告中指出,中国旅游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也正是如此,国际会议越来越偏爱中国,许多大型的国际会议会将中国列入重点考虑范围内。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旅游业正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无论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还是政治互信、经济互通,国家最近的外交战略几乎都与旅游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两年来,像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六方会谈、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都选择了中国作为举办地。随着国际会议的频繁召开,商务旅行的客源也在这一热潮中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竞争力之台。在今年的报告中显示,中国上升的七项指标中有两项都属于基础设施,分别是空中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资讯技术基础设施。中国不仅完善基础设施,也丰富了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地面与港口基础设施这项指标。除此之外,中国还加大了空中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具体包括增加新的机场、扩大旧机场。据发改委于2014年22日公布的信息来看,吉林省松原民用机场、青海省果洛民用机场、内蒙古扎兰屯机场、云南省澜沧民用机场、贵州省仁怀民用机场五家机场均为我国将新建的机场。

人性化管理。从今年上升的七项二级指标来看,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指标和健康与卫生指标是上升幅度较大的。从本质上来看,其实是一种人的体验。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重在评价人才的劳力,而健康与卫生则是对人自身以及周遭环境的考量,这两项指标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除此之外,旅游业是脆弱又敏感的行业,一旦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旅游业全面瘫痪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因此,安全保障指标也在诠释着旅游行业发展的真谛。同时,价格竞争力也在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旅游者旅游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可见旅游业的价格竞争力在人的潜在需求里是重要考虑的因素。

表格二:2015年世界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旅游业的未来提升空间

虽说今年中国旅游业排名情况可喜可贺,但距离全球十强还存在较远的距离。除了对中国旅游业排名跃升感到欣喜之外,冷静地思考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可上升的空间对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提出的几点建议:

强化资本基石。中国应该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旅游业的推动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完善游客基础设施则显得格外重要。而完善游客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增加酒店的房间数。

关注全域战略。中国政府还应多多关注商业环境方面的政策。商业环境,即传统商业形式化的主要载体,主要有四大商业环境,分别是社会环境、生产环境、经济环境、全球环境。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政府“无形之手”的调控具有很强的引导性。紧密关注战略环境,对实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拓宽交流平台。中国应扩大国际化开放度。国际化开放度作为今年新增的二级指标,其时代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全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对外的开发度也随之提升。俗话说“取长补短”,但取长补短也是要在彼此交流的平台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所以,中国政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其他方面,对国际化的开放度需要有一定的突破。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起,无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是其他联盟国家,随着外交战略频频以旅游作为突破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应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在更大的平台上与各个旅游强国进行开放式的交流,扩大国际化开放度。

聚焦绿色指标。目前,中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排名下降。在众多二级指标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排名可谓是备受瞩目。在今年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旅游业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板块是较为糟糕的,即从2013年的109名跌为137名,直线下降了28名。报告中指出,环境可持续发展排名的下降是与环境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的。近年来,中国大片区域出现雾霾天,环境质量频现红灯,这一现象是值得引起政府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

(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开放度竞争力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推 手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经济开放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