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照沟古晓月今

2015-05-06晋华

中国西部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卢沟桥永定河石狮

文·图/晋华

卢照沟古晓月今

文·图/晋华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

——《卢沟谣》

卢沟桥

每年7月7日,都会想起“卢沟桥事变”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慕名来到了卢沟桥。这座横卧在北京永定河上的石桥,承载着多重历史符号,既有浪漫“卢沟晓月”的美丽传说,又有“七七事变”的悲壮历史;既有往来不息的驼马商队留下了深深的辙印,又有数不清的石狮见证着历史的风云。白驹过隙,岁月匆匆,这座800多岁高龄的“卢沟”的古桥,历尽沧桑,风采依然,真是桥上过客纷如织,石狮百态独寂寞,勇士怒吼音犹在,残阳如血啸长歌。

①宛平城

卢沟桥的烽火——映山河

穿过宛平古城门,一座饱经沧桑的古桥展现在眼前,像一道彩虹飞架在碧波荡漾的永定河上,秀丽俊美,气势雄壮。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发生在这里的“卢沟桥事变”。怀着沉重的心情,缓步卢沟桥,桥面已重新铺设过,仅在桥的中部还保留着一长条当年战争留下的真实桥面,只见这段桥面的石块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枪炮弹孔,可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看着这些密集的弹孔,耳边响起了子弹的呼啸声。卢沟桥经受了战争的炮火,“目睹”了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壮举,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强盗嘴脸。此时,只见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蹦蹦跳跳地走上卢沟桥,他们倚靠桥栏,眼望着附近的铁路桥,听老师讲那过去的故事……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地区日本侵略军的一个中队到卢沟桥中国守军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深夜,永定河西岸的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在演习时失踪,要求经卢沟桥进入位于桥东面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军部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明确答复:“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害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次日凌晨5时许,双方还在交涉中,日军已增调兵力,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第二十九军一一O旅奋起抵抗,表示“应与桥共存亡”,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该旅第二一九团官兵在团长吉星文指挥下,接连击退日军3次进攻。日军又直扑附近的龙王庙和铁路桥,当时我方守桥的兵力只有两个排,官兵们“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刀枪拼杀,消灭敌人百余人,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勇士壮烈牺牲。7月8日午夜,二一九团突击队员用绳梯爬出宛平县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的一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卢沟桥战斗持续到7月9日。此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斑斑弹痕依稀可见,英雄故事可歌可泣,这正是八年抗战的历史见证。卢沟桥像一部悲壮的史诗,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不屈魂魄和英雄气概。

②石狮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卢沟桥是中国古代名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是北京地区现存的最古老、最雄伟的一座联拱石桥,曾是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卢沟桥建筑宏伟,艺术精湛,早在700年前,就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而闻名于世。

老北京有句流传甚广的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天下名桥各有所长,而卢沟桥却以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石栏板279块,石栏上刻有花纹,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共501只。卢沟桥是中国桥梁石狮雕刻最多的一座石桥,狮雕中既有金代的、元代的,又有明代、清代的,真可谓多朝代雕刻艺术的荟萃展示。这些石狮蹲伏起卧,搔首弄姿,大石狮上还雕有或背或抱、或隐或藏的小石狮,有的目光炯炯,仿佛展示自己的威武;有的面带微笑,好似在玩耍嬉戏;有的凝视远方,恰似要发奋怒吼;有的和蔼可亲,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守护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年深日久,有的被雷电击损,有的被枪炮破坏,有的自然风化,但精湛的雕刻艺术却充分显示了我们民族的底蕴和智慧。

走上卢沟桥,我仿佛看到了几百年间这古桥上的繁华景象,夕阳下的卢沟桥更加美轮美奂。落日飞红,整个天空都变成了耀眼的金色。黄昏下的卢沟桥也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显得更加肃穆。阳光照在卢沟桥上,桥上凹凸不平的古路仿佛都变成了一块块金石头。阳光洒在石狮子身上,狮子们好像更加意气风发。渐渐地,太阳慢慢地沉入了远处西山的怀抱里,但晚霞还停留在天空中,恋恋不舍地望着卢沟桥。此时,古桥上闪耀的金黄色好像在回应着晚霞的眷恋。

①③石狮

卢沟桥的明月——照古今

卢沟桥,任凭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至今仍然坚固而安静地跨在宽阔的永定河上。桥头的两端,分别伫立着一间由四根雕刻精湛的龙柱拥着的阁亭,亭的中央有一只爬伏地上、精神饱满、昂头向天的大龟托起一尊巨大而做工精美的花岗石石碑。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这些碑文记载着当年卢沟桥的美丽和繁华。

古往今来,无论进京或出京,卢沟桥多为必经之地。这里的“晓月”为景,也是从“行旅”和“送别”引起的。古代交通工具很不发达,早晨从京城告别亲友出发上路的行人,到卢沟桥便已夕阳西下,就该打尖住宿了。从各地来京办事的人,也要在此留宿一夜。每到清晨,从夜宿不远的驿站走来,或从广安门赶早来的行人,到卢沟桥正见淡月疏星,四野云低,曙色苍茫,听茅店鸡声,看波光淼淼,感念前程或回忆平生,“卢沟晓月”更是难忘的景色,无怪成了八百年“燕京八景”之一。

金代赵炳文有诗:“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长亭送别,依依不舍,一直送到卢沟桥折柳还难得分手。清人龚定庵《赠伯恬》诗有句:“五百狻猊屡送君。”“狻猊”指的是卢沟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可见定庵送常州朋友周伯恬曾多次送到卢沟桥。而多少人来京和离京,功名事业的开始和终结都萦绕着卢沟桥。明代杨荣诗曰:“石桥马迹霜初滑,茅屋鸡声夜欲阑。北上已看京阙近,五云深处是金銮。”过了桥就快到京城,卢沟桥是通向科考、功名事业的牌楼。走上桥,有多少希望,多少梦想,令人思绪万千。明代于慎行回故乡时曾写:“束发承恩禁苑游,乡心今昔过卢沟。千峰过雨官桥暮,廿载飞尘客鬓秋。”走过此桥就告别了京师,回想几十年在京都两鬓从青到白的经历,能不感慨伤怀?回头看禁苑上林,云环绕护的五城楼,几多狮子,几多柳枝,不舍不舍仍须舍啊!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一轮明月升了起来,仿佛一个玉盘挂在深蓝的天幕中。人行桥上,凭栏远望,流水如线,远处青山隐约可见,令人难以忘怀。(责任编辑/卢麟 设计/王静)

②卢沟晓月

④沧桑之路

猜你喜欢

卢沟桥永定河石狮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石狮》
“永定河——绿色港湾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一条母亲河的前世今生——大型音舞诗画《四季永定河》精彩绽放
守卫卢沟桥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永定河滞洪水库安全监测自动化刍议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