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护理在产房中的应用效果

2015-05-06麦细贤周嘉燕张品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产房层级产妇

麦细贤 周嘉燕 张品湘

层级护理在产房中的应用效果

麦细贤 周嘉燕 张品湘

目的 分析层级护理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层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病情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房护理中融入层级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总体的护理质量, 同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值得推广使用。

层级护理;产房护理;效果

在临床科室中产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科室, 同时风险也相对较高。在产房中突发事件相对较多, 特别是在夜晚, 夜班值班护理人员年资较低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会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1]。层级护理是指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构成的护理小组, 在经过严格培训后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本次研究将分析层级护理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本院的分娩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3±3.5)岁, 包括17例经产妇、29例初产妇;观察组产妇年龄24~36岁, 平均年龄(30.3±4.1)岁, 包括20例经产妇、26例初产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常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产妇采用层级护理, 护理内容如下。

1.2.1 在院内建立层级护理小组 层级护理的小组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等。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操作经验、学历、职称等分为三个层次, 即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

1.2.2 负责工作 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由资历较深同时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对产科中的产妇每天进行有创治疗和处置。指导、协调和评价本组护理人员的义务和工作情况。为产科孕妇制定一套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 组织护理人员每天进行查房, 同时严格检查医嘱、护嘱的告知情况,保证层级管理护理的有效展开。高级责任护士:主管护士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孕产妇进行有创操作。对孕妇的剖宫产指征以及分娩前的指征要有明确的掌握和了解, 同时还要指导助理护士的工作。协作产科医生做好相关的工作, 完成对孕妇的入院指导、出院指导以及相关的护理。初级责任护士:由年资较低或刚上岗不久的护理人员担任, 对孕产妇进行最基础的护理工作, 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2.3 排班时间的制订 实行APN排班制。A班时间为8:00~16:00、P班为16:00~0:00、N班为0:00~8:00。保证分层级护理的完整和延续。每个班次均全部根据相关的作息时间表抵达科室, 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交接上岗。P班和N班均有2名护理人员担任;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1.2.4 层级培训 采用分组、分级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同时需要对不同的层级进行相关的核心技能培训, 根据层级间护理人员的职责、岗位等方面设计培训内容, 提升小组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的能力, 进而提升主动为患者进行服务的意识, 达到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基础护理终末质量指标》和《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 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x-±s)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操作服务热情主动度、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高,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x-±s, 分)

2.2 并发症 观察组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2/4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5/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类型包括难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我国医院对护理强调人性化和精细化, 这就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要越做越细, 提升整体的护理工作量,对相关的护理人员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自身水平不同, 使得护理工作存在明显差异, 从而使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发挥出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3]。因此急需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层级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的职责得以明确, 充分做到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根据制定好的工作护理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护理工作[4]。有相关文献曾报道指出[5], 采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弥补配备不合理、人力不足等问题,将这种层级护理模式融入到产房临床护理中, 对推进医护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此次研究中作者发现,在采用了分层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病情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产房护理中融入层级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总体的护理质量, 同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值得推广使用。

[1] 欧少玲.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2):111-112.

[2] 林淑燕.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6):46-47.

[3] 李威, 彭粤铭, 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前沿, 2013, 22(2):56-58.

[4] 胡惠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5):83-84.

[5] 周萍萍, 周秀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2):2017-20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92

2015-04-14]

518106 深圳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产房

猜你喜欢

产房层级产妇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