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交流

2015-05-05杨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读后课外阅读记忆

杨萍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并不漠视儿童的阅读,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提倡甚至是热烈的,在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报、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看起来读了不少的书,但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关键在于读后的交流。不少老师认为读后交流是最省事的一个环节,同学们读了书,自然就有自己的感想,课上,大家随便谈谈就行了。其实不然,读后的交流和讨论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才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效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

一、吟诵赏析

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虽然课外阅读交流课不能像一般语文课那样用很多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必要的读的时间还是需要的。学生吟诵的过程,就是欣赏品析的过程。自我吟诵,既是对文本信息的内摄,又是对文本语言的转换;比较吟诵,既是个体循序渐进的品味,又是语言的内化积累。因此,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如我在学生读完《草房子》后的交流课是这样设计的:在这么多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段落里面,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班级不少学生热泪盈眶;教师随机的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了作品蕴藉的人文内涵。

再如,古诗词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最完美的呈现。每个月举行一次古诗文诵读大赛,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中华古典诗文,走进体现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

二、复述故事

学生阅读的一些简短课文或故事,教师可鼓励他们复述。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复述时如果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与以往信息相联系,就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所以和背诵相比,复述更有利于大脑的长时记忆。许多国家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复述”,甚至将“复述”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读完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因为复述不仅是一种练习说话的方式,更是一种促进书面语言长时记忆的途径,扩大学生语言内存的有效手段。学生复述时使用的词句,都是从课文中撷取来的,这些词句在学生以后表达中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三、创作延伸

阅读经典作品,如饮清茶,唇齿生津,口留余香;如饮美酒,甘冽芬芳,回味无穷。学生们阅读着,感悟着,交流着,收获着,心中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于是,写书评和读书心得,就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交流的机会。交流课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创作,可以读读感受最深的摘录,可以谈谈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交流读书的感悟、实用的阅读方法,还可以互相欣赏、评点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并给予热情的指导,对一些学生可以重点培养,推荐他们的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将阅读视为自己的需要。

“词源笔下三千牍,武库胸中十万兵。”课外阅读给学生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更要组织学生积极交流,以提升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读后课外阅读记忆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陈万兵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花丛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