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2015-05-04郭晓东李莺飞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研究

郭晓东,李莺飞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旅游业研究]

中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郭晓东,李莺飞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以中国CNKI学术总库中整理获得的27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智慧旅游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和主题内容分析。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的大量出现是在2012年之后,其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焦点研究问题则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智慧旅游研究既未得到国内主流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也少有跨学科的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则发现,智慧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旅游的相关专题、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完善智慧旅游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智慧旅游;文献计量分析;主题内容分析

引言

信息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在近几十年内经历的几次大变革都体现了信息化浪潮对旅游业产生的巨大影响。虽然国外于2000年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但未广泛从事智慧旅游相关研究,与本文主旨大致相关的可能就是那些从微观应用层面讨论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在旅游业各方面的应用[1-3],以及从物联网、云计算、终端用户网络服务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智慧旅游目的地相关问题[4]的研究文献。而国内于2010年3月正式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之后,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与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智慧旅游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的旅游宣传主题更是成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在此背景下,智慧旅游相关研究逐渐成为旅游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其内涵、总体框架和技术基础等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5-6]。

在学术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和推动下,智慧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智慧旅游研究在我国并没有获得与智慧旅游地位相匹配的足够重视,在研究实践中也存在较多缺憾。少数学者对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概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7-8],但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不足以全面反映智慧旅游的研究进展与趋势。本文则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结合文献阅读,对截止到2014年11月3日中国CNKI学术总库收录的271篇智慧旅游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工作报告首次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描述、评价和预测智慧旅游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智慧旅游研究的主题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有助于学者们和业界人士更好地把握智慧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推动智慧旅游研究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一、文献概况

在中国CNKI学术总库中,以“篇名”“关键词”为检索项,以“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服务”及“智慧景区”为检索词,并对获取的文献逐篇识别。最后,识别出符合智慧旅游主题的文献271篇(截止到2014年11月3日)。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期刊、论文集、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以及学位论文。

从文献的时间分布看(见图1),国内学者自提出“智慧旅游”概念的2010年开始研究智慧旅游问题,但直到2012年才真正出现一股智慧旅游研究热潮。2013年开始,国内该领域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加,而且研究主题也逐渐由智慧旅游概念探讨、核心技术、总体框架到智慧旅游的发展与管理对策、智慧旅游发展的作用、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2014年,智慧旅游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CNKI学术总库数据整理。图1 2010-2014年我国智慧旅游研究发表的文献数量

从国内发表智慧旅游研究文章的期刊来看(见表1),智慧旅游研究成果几乎完全集中于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跨学科视角的智慧旅游研究论文为数寥寥。

在国内关注智慧旅游研究的133类期刊中,仅有15类期刊为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占比11.28%;发表文章数量位列前茅的《旅游纵览(下半月)》不是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国内发表智慧旅游研究文章最多的期刊(前11名),只有《旅游学刊》《电子政务》及《资源开发与市场》属于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这表明,智慧旅游研究还没有得到国内主流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从研究主题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第一,研究主题紧密联系智慧旅游现实状况。排在前列的“智慧旅游的发展与管理对策”成了智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智慧旅游概念提出至今才5年,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智慧旅游面临着发展与管理的困难,这引起了学术界、业界的密切关注和探讨。从这个视角来说,智慧旅游研究主题深深扎根于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第二,研究主题侧重于关注智慧旅游的基础理论。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总体构架等基础理论问题均进入了智慧旅游研究关注的前9个焦点问题中。第三,跨学科研究几乎没有。研究主题几乎全部集中在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学术界很少从事跨学科的智慧旅游研究。

表1 国内发表智慧旅游研究文章最多的期刊(前11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CNKI学术总库检索结果整理,文献总数为271篇。

表2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前9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得到,文献总数为271篇。

从文献影响力来看(见表3),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高被引文献(被引次数在20次以上)具有几个明显特征:第一,在研究内容上,中国智慧旅游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侧重于关注基本概念、总体构架等基础理论问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高被引文献全部是规范研究,缺少实证分析;第三,从期刊来看,约1/2的高被引文章发表于《旅游学刊》,显示《旅游学刊》在推动国内智慧旅游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并成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沿“重镇”。

表3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高被引文献(前7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CNKI学术总库检索结果整理,文献总数为271篇。

从研究机构来看(见表4),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共有162所,事业单位和企业占比为24.07%,表明智慧旅游研究在中国得到了较广泛开展,不仅仅是高校关注,业界人士同样十分重视对智慧旅游的探索。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智慧旅游研究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在发表智慧旅游研究文章最多的机构中,将近2/3的研究机构位于智慧旅游发展较快的江苏省和北京市;在所有研究机构中,将近一半的研究机构位于智慧旅游发展良好的地区。换言之,目前中国智慧旅游研究可能根植于所在地区的智慧旅游发展状况,不少研究围绕当地智慧旅游展开,致力于指导当地智慧旅游的建设与管理实践。

表4 国内发表智慧旅游研究文章最多的高校(前11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CNKI学术总库检索结果整理,文献总数为271篇。

二、文献内容述评

智慧旅游研究文献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智慧旅游的相关专题、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之间关系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之间关系或智慧旅游城市。

(一)智慧旅游的相关专题研究

1.智慧旅游概念

2009年百度百科的定义(更新于2014年)被认为是国内智慧旅游概念的起源: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13]。该概念所探讨的是智慧旅游发展的技术,以及各类旅游信息的感知与发布,涉及旅游者、旅游活动、旅游资源等信息与旅游计划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对技术手段和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探讨,而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精练和缺乏前瞻性。张凌云等在总结已有智慧旅游定义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从需求、品质和满意角度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5]67。本综述认为这是智慧旅游概念的转折点。张凌云等定义主要是对智慧旅游积极作用的探讨,但是过于描述智慧旅游的应用情境以及将其基本属性定位在“管理变革”上使得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存在局限。经过不断探索,国内对智慧旅游的认识不断深化,注重在特定的背景下解释智慧旅游的概念。如高振发和刘加凤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诠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之间的关系,并从应用和技术角度厘清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内涵[14]。这可谓是国内智慧旅游概念研究的突破点。虽然高振发等研究是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诠释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但是未明确给出概念,所探讨的是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与基本功能。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可见智慧旅游研究的重要性,而智慧旅游概念的标准、科学的界定是智慧旅游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李云鹏等从旅游信息服务视角下定义了智慧旅游是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15]。这个概念被认为是既承上启下,又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李云鹏等对智慧旅游概念的探讨是建立在将国内现有智慧旅游概念划分为七大类且归纳每大类概念的可用与不足之处,以及分析智慧旅游本质的基础上。为丰富智慧旅游概念的研究,李云鹏等还探讨了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指出了其界定的概念与国内外概念的差异。

2.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

该类研究最早出现在2011年,是在智慧旅游发展初期为识别智慧旅游体系而做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对智慧旅游技术支撑的分析。黄超等认为,智慧旅游的技术层即是智慧旅游体系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作用是搭建智慧旅游底层基础,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16]。但是笼统地将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与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技术相混合,并不能准确地指出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刘军林等认为,智慧旅游系统的前期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9]122,此分析未明晰智慧旅游区别于数字旅游、虚拟旅游的特有核心技术。

张凌云等的研究归纳出智慧旅游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或工程的关键技术,即物联网、移动终端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四大技术,此分析认为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5]68。金江军在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智慧旅游的关键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17],此分析首次提出大数据技术是智慧旅游的关键技术。张凌云等和金江军的研究都认为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

而后中国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究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多局限于对某一类技术在智慧旅游系统中的应用作探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技术对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如罗成奎在对大数据概念和智慧旅游数据具备大数据典型特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旅游是依靠大数据提供足够有利的资源,才得以“智慧”发展的[18]。二是云计算技术对智慧旅游发展的推进作用,如姚国章等阐述了智慧旅游、云计算发展的相关内容,指出云计算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智慧旅游中应用的多方面优势,并详细论述了云计算在智慧旅游的服务、商务、管理、政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推进云计算在智慧旅游中应用的措施[19]。三是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应用,如李智权在理工科背景下,针对当代旅游者需要立体的、全方位的地图展示和导航服务,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研究了移动智能终端在智慧旅游导览中的应用,主要探讨的是智慧旅游移动导航系统的需求和设计过程,Html5技术分析及其在智慧旅游移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智慧旅游移动导航系统应用运行与测试[20]。这份研究为旅游界人士提供了技术应用于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路。四是基于物联网技术探讨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廖维俊在阐述物联网及其架构、智慧旅游及其架构的基础上,分析物联网架构下旅游的智慧体现在信息智慧化、服务人性化、过程优质化、性价比实惠化、行程实控化,以及智慧旅游推广面临的技术、加价、安全、人力等4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21]。陈静娴等以武夷智慧旅游服务为例,从旅游者立场出发,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导航、导游、导览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供的技术上的相关服务;并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物联网技术在武夷山智慧旅游服务中可开发的创新旅游服务项目[22]。

3.智慧旅游的总体构架

总体构架是智慧旅游的运营和支撑平台、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首要关键问题,因此,对智慧旅游总体构架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朱珠等提出,该体系架构包括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6]99;张凌云等认为,该框架体系由智慧旅游的能力、智慧旅游的属性以及智慧旅游的应用3个层面构成[5]69;姚国章认为,其发展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12]13,15;邓贤峰等则就具体某个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框架进行探讨,认为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23]。从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国内对智慧旅游总体框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认为其包括应用体系,体现出应用体系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重中之重”,智慧旅游总体框架最终是为游客、企业、政府提供应用性服务。

4.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

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服务产品,具有改善旅游体验和提高游客满意度水平的作用,因此,围绕智慧旅游评价的有关研究陆续得到展开,其关键问题又是如何建立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如,刘利宁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即硬件支撑体系、综合应用系统和应用价值评价,具体又分为17个一级指标和众多二级指标[24];姚国章等通过旅游智慧服务系统、旅游智慧商务系统、旅游智慧管理系统、旅游智慧政务系统评价智慧旅游总体发展水平[25];杜鹏等从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的4个部分,即社会支撑体系、旅游信息基础环境体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创新动力系统,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26]。虽然这类研究重要,但从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此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除刘利宁在硕士论文中从智慧景区、智慧游客、智慧企业、智慧旅游管理部门、IT支撑、经济效应构建智慧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外[27],其余研究文献都是理论上的一种分析,并未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而如果根据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刘利宁硕士论文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某个地区的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就会发现大部分指标数据难以收集到。也就是说,现有文献中建立的智慧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如何建立一个既能准确地反映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又能收集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指标体系是未来智慧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

5.智慧旅游的发展对策

智慧旅游作为一项现代化工程,尚处于萌芽阶段,一直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该如何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伴随而来的难题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制度设计、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以及智慧旅游发展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因此,本专题一直是国内研究的重点。其中,一部分研究者采用规范研究法对智慧旅游的关键问题进行考察。比如,王睿峰从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4个主要应用群体出发,提出了智慧旅游的解决方案[28]。倪亚楠等则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视角,设计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以提升旅行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及服务品质[29]。另一部分学者则尝试采用实证分析法来解决某地区发展智慧旅游中的一些问题。如,吉嫱基于县域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对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常熟市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的具体路径[30]。谷威艳运用PEST、SWOT等一系列战略研究的方法在对大连智慧旅游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大连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并对大连智慧旅游工程的战略发展思路、战略实施制定和战略实施保障进行规划和建议[31]。

6.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专门提出“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城市、乡镇、景区等各级旅游目的地开展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与评选示范”[32]。智慧旅游获得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发展意义研究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在国内智慧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排名中位居第二位,研究成果达到41篇,成为国内智慧旅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金卫东认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体现在:一方面智慧旅游建设逐步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平台是企业充分展示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10]5。任翰认为,智慧旅游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综合应用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33]。二是对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的改善。旅行社需重新制定发展策略以迎接智慧旅游时代下的挑战,由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线下服务,推出适合以自由行为特色的散客旅游产品[34-35]。三是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智慧旅游提升了旅游信息的经济地位、催生了全程互动性的旅游营销方式、扩大了旅游电子商务规模、影响了传统大众旅游市场[36-37]。四是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或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整。已有研究工作的开展思路从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或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开始,分析旅游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或课堂教学方法调整的建议[38-39],是合理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相关建议的落实问题。如何培养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问题值得学术界和业界思考并实践,因为旅游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智慧旅游的长远发展。

(二)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对国内既有理论和文献的梳理,能够发现,智慧旅游对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智慧旅游对旅游资源和产业链的有效整合能够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金卫东提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依靠传统的服务模式,几乎不可能满足民众海量个性化旅游需求,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上的革命必须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并加以创新,而依托高新技术,整合与旅游相关的各类资讯和服务,利用各类移动终端设备,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的智慧旅游是构建现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10]5。其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智慧旅游通过影响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各个方面的建设。例如,有学者以浙江为例,表明智慧旅游的推广丰富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的途径、提升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品质,进而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效率及满意度[40]。最后,智慧旅游促使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智慧旅游运用大数据观念,颠覆了传统行业运行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与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无缝对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智慧旅游构建起一个价值网络,通过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实现整体价值放大,增加旅游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41]。

也有学者单纯研究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如韩玲华等[42]阐述了从基础设施体系、综合数据库系统、共享服务系统、信息安全与运营管理体系等8个维度统筹规划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是探讨如何构建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如刘加凤[43]在提出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组成成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常州旅游信息咨询与服务系统的建设。

(三)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因“智慧旅游”是一项侧重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惠民工程,将“智慧旅游”纳入智慧城市有助于明确建设主体并集约资源[5]66-67。类似地,高振发和刘加凤认为智慧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智慧旅游城市的倡导、规划与建设,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更加符合智慧旅游的建设实际[14]70。由此可见,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件,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体现在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旅游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智慧城市的产业建设支撑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44-45]。

该类研究除了对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外,还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迟紫境提出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三大核心目标是: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行业管理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放大旅游资源的效益;智慧旅游城市的总体架构一般由一个平台、若干个支撑体系以及相应的基础环境构成[46]。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中国CNKI学术总库中整理获得的271篇智慧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对文献信息进行客观、量化分析揭示了智慧旅游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重点。再对智慧旅游研究的主题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发现已有研究的可取与不足之处。

智慧旅游研究的趋势与特征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现有研究紧密联系现实,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可通过增进智慧旅游领域学者之间的跨校、跨地区甚至跨国交流与合作来促进智慧旅游的进一步研究。第二,焦点研究问题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针对此种现象,今后智慧旅游研究在减少重复性的规范研究的同时,开展不同研究区域的实证研究,建立一套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投入、创新环境、能反映智慧旅游发展经济发展效益特有的衡量指标的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加深研究深度;学者们应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结合时空维度数据和严格的统计技术来完善智慧旅游研究,并尝试进行跨学科研究,因为不同学科的学者交流与合作将益于拓宽智慧旅游研究的视野。第三,智慧旅游相关研究逐年增加但仍未获得与其发展相匹配的地位。进一步研究不仅要呼吁更多、更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对智慧旅游研究予以密切关注,而且要吸引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重视智慧旅游相关问题、进入智慧旅游研究领域。同时,还需企事业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业界与学术界的合作交流,可能引起理论研究与实践分离,反过来也将可能使得智慧旅游在管理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尽管智慧旅游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企事业单位对智慧旅游学术研究的积极态度必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智慧旅游研究的主题内容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研究文献内容包括智慧旅游的相关专题、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之间关系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之间关系或智慧旅游城市。其中,智慧旅游的相关专题研究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国内对智慧旅游总体框架没有统一的定义,给出的总体框架缺乏指导性。根据已有研究可知,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之间关系紧密,由此总体框架构建应基于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智慧旅游长远发展主要依赖于新一代技术,因此在构建智慧旅游总体框架时可尝试与信息工程领域的科研者交流与合作。第二,已有评价指标体系不具有现实可行性,未来研究首先应明确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有利的创新环境,其次智慧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应包括其发展经济效益(鉴于社会效益难以量化),最后应理解智慧旅游发展经济效益指标不同于传统旅游发展经济效益指标,应是旅游电子商务交易额、旅游服务网上预订率、旅行社网站点击率等与智慧旅游发展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指标。第三,智慧旅游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或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有关研究中提出的建议缺乏落实性,研究者首先应理解透彻智慧旅游到底是什么,明白智慧旅游背景下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旅游人才,再从游客、企业、政府身上发现现有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改革方案。

总体来看,中国智慧旅游已呈现出一幅绚丽夺目的发展图景,但智慧旅游研究还远远滞后于智慧旅游的发展,还不足以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对于研究者而言,智慧旅游研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学术领域,希望今后智慧旅游研究能够像智慧旅游发展那样生气勃勃。

[1] Büyükö zkan G,Ergün B. Intelligent system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 tourism[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6586-6598.

[2] Owaied HH,Farhan HA,Al-Hawamdeh N,et al. A model for intelligent tourism guide system[J].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1,11(2): 342-347.

[3] Gretzel U. Intelligent systems in tourism: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3):757-779.

[4] Buhalis D,Amaranggana A.Smart tourism destinations[M].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2013(10):553-564.

[5] Zhang LY,Li N,Liu M. On the basic of smarter tourism and its theoretical system[J]. Tourism Tribune,2012,27(5):66-7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6] Zhu Z,Zhang X.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er tourism percep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platform[J].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1,13(6):97-100.[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97-100.]

[7] Lin RF. Review of Chinese smart tourism research studies[J].Tourism Overview (The Second Half),2013(3):11-13.[林若飞.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现状述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3):11-13.]

[8] Huang SS. A research review of intelligent tourism in China[J].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14,30(2):97-101.[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2):97-101.]

[9] Liu JL,Fan YF. The form,valu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tourism[J].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2011(10):121-124.[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1-124.]

[10] Jin WD. Smart tour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J]. Tourism Tribune,2012,27(2):5-6.[金卫东.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学刊,2012,27(2):5-6.]

[11] Zhang LY. Smart tourism:The coming era for personalized booking and smart public service[J].Tourism Tribune,2012,27(2):3-5.[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7(2):3-5.]

[12] Yao GZ.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tourism[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s),2012,14(2): 13-16,73.[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3-16,73.]

[13] Smart tourism.[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217093.htm,2014-7-10.[智慧旅游[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 5217093. htm,2014-7-10.]

[14] Gao ZF,Liu JF. Wisdom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terpretation of basic connotation[J]. 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2013,17(5):70-73.[高振发,刘加凤.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旅游基本内涵的诠释[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7(5):70-73.]

[15] Li YP,Hu ZZ,Huang C,et al. The concept of smart tourism under the context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J]. Tourism Tribune,2014,29(5):106-115.[李云鹏,胡中州,黄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5):106-115.]

[16] Huang C,Li YP. A research on the "smart tourism" system based on the "smart cit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Proceedings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annual conference in Tourism Tribune in 2011 [C]. Beijin: Tourism Institut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2011:55-68.[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2011:55-68.]

[17] Jin JJ. Smart tourism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and framework [A]//Proceedings of the 16th China tourism development forum [C]. Jinmen in Hubei: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of China,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Hubei Province, Tourism Administration of Hubei Province,2012:1-5.[金江军.智慧旅游及其关键技术和体系框架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荆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旅游局,2012:1-5.]

[18] Luo CK.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mart tourism[J].Tourism Overview(The Second Half),2013(8):59-60.[罗成奎.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8):59-60.]

[19] Yao GZ, Zhao T. A research of being advanced smart tourism development b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J].E-Government,2013(4):79-86.[姚国章,赵婷.利用云计算技术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2013(4):79-86.]

[20] Li ZQ.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vigation applcaiton based on intelligent tourism for smart hansets [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李智权.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智慧旅游导览应用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1] Liao WJ. Based on the content networking framework of "wisdom tourism" inquiry[J].Ecological Economy,2013(7):98-101,104.[廖维俊.基于物联网架构下的“智慧旅游”探究[J].生态经济,2013(7):98-101,104.]

[22] Chen JX,Xu WD,Lian YP. Applications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Wuyi wisdom tourism[J].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2014(7):69-72.[陈静娴,许文雕,连雁平.物联网技术在武夷智慧旅游中的应用探究[J].物联网技术,2014(7):69-72.]

[23] Deng XF,Zhang XH. The research of overall architecture about intelligent tourism in Nanjing[J].Tourism Forum,2012,5(5):72-76.[邓贤峰,张晓海.南京市“智慧旅游”总体架构研究[J].旅游论坛,2012,5(5):72-76.]

[24] Liu LN.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isdom tourism development[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3(6):67-71.[刘利宁.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6):67-71.]

[25] Yao GZ,Chen F,Zhou XP,et 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smart tourism[J].China Business & Trade,2013(7):110-111.[姚国章,陈菲,周晓平,等.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7):110-111.]

[26] Du P,Yang L. The research on framework syste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rt tourism[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3 (23):44-49.[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 (23):44-49.]

[27] Liu LN. Factor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f smart tourism [D]. Taiyuan: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刘利宁.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28] Wang RF. Solution of smart travel[J].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2013(10):76-78,81.[王睿峰.智慧旅游解决方案[J].物联网技术,2013 (10):76-78,81.]

[29] Ni YN,Zhu Y. The intelligent touris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J].Information Technolog,2014(5):34-38.[倪亚楠,朱轶.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旅游应用研发[J].信息技术,2014(5):34-38.]

[30] Ji Q. Research on developing mode for Changshu smart tourism [D]. 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13.[吉嫱.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31] Gu WY. Research on strategy for Dalian smarter tourism development [D]. 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谷威艳.大连市智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32] Information special planning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welf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ning[EB/OL]. http://www.fjit.gov.cn/htm/zxgh/20130521/1658256.html,2013-05-21.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EB/OL]. http://www.fjit.gov.cn/htm/zxgh/20130521/1658256.html,2013-05-21.]

[33] Ren H. The localization of smart tourism[J].Ecological Economy,2013(4):142-145.[任瀚.智慧旅游定位论析[J].生态经济,2013(4):142-145.]

[34] Li Y.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raditional travel agency during the era of smart tourism[J].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2013(9):78-80.[李云.智慧旅游时代传统旅行社经营模式的转型[J].对外经贸,2013(9):78-80.]

[35] Ji ZN. Research on Yantai travel agency development based on smart tourism[J].Tourism Overview(The Second Half), 2014(1):45-46.[纪祖宁.智慧旅游下烟台旅行社的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45-46.]

[36] Zhang Q.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marter tourism on the tourism market[J].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2013,17(2):34-40.[张旗.智慧旅游对旅游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2):34-40.]

[37] Wu WD.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smarter tourism on the mass tourism market[J]. Contemporary Economics,2013(22):158-159.[吴卫东.智慧旅游对大众旅游市场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2013(22):158-159.]

[38] Ou H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J].E-Business Journal,2013(8):69-70.[欧海鹰.“智慧化”环境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拓宽[J].电子商务,2013(8):69-70.]

[39] Li J. The influence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ravelling major talents from new industry "intelligent travelling"[J].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2013,15(9):16-18. [李锦.“智慧旅游”新兴产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 (9):16-18.]

[40] Zhang GL.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tourism in Zhejiang Provi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Economy Market, 2012(3):41-44.[张国丽.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以浙江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2(3):41-44.]

[41] Li M. The innov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mechanism based on smart tourism system[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4(6):64-68.[李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机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6):64-68.]

[42] Han LH,Yao GZ.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er tourism public service platform[J].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2014,32(3):54-59.[韩玲华,姚国章.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32(3):54-59.]

[43] Liu JF. A study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wisdom tourism in Changzhou[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2012,6(5):22-24.[刘加凤.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22-24.]

[44] Zhou J,Jin P. Construction strategic of smart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city in Ningbo[J].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013(11):132-134.[周娟,金鹏.宁波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3(11):132-134.]

[45] Yang XH. Research on smart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J].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2014(2):168-169.[杨晓红.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68-169.]

[46] Chi ZJ. An research on transition of outstanding tourist citie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tourist cities [D].Beijing: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2.[迟紫境.优秀旅游城市的转型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责任编辑:潘岳风]

A Review of Smart Tourism in China

GUO Xiaodong, LI Yingfei

(InstituteofResource&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SchoolofManagement,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China)

Smart tourism develops rapid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upport of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since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formally the concept of smart tourism. There are some smart tourism research works under the attention of academia and industry. However, smart tourism research doesn’t match the status of smart tourism at home and has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practice. A few scholars, liking Lin Ruofei and Huang Sisi, have made meaningful discussion on domestic smart tourism research, but they appli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didn’t reflect fully the progress and trend of smart tourism research. Thus, this paper collects 271 domestic literature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makes biblimetric and topic analysis. Bibliometric analysis finds that most of smart tourism study literatures were published after 2012,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obvious regional, and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focused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were given priority to qualitative analysis. Smart tourism research doesn’t obtain enough attention of domestic major academia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Top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udy contents include: (a) related topics of smart tourism. This group of studies focuses mainly on six aspects: smart tourism concept, by scholars like Zhang Lingyun, Li Yunpeng, and so on; core technology of smart tourism, by scholars like Liu Junlin, Jin Jiangjun, and so on; overall framework of smart tourism, by scholars like Zhu Zhu, Yao Guozhang, and so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smart tourism, by scholars like Liu Lining, Du Peng, and so on;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n smart tourism, by scholars like Wang Ruifeng, Ji Qiang, and so on; and meaning of smart tourism, by scholars like Ren Han, Li Yun, Zhang Qi, On Haiying,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about overall framework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mart tourism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mode of tourism personnel.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art tourism and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then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domestic litera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smart tourism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mainly through three ways. Firstly, smart tourism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by integrat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hain. Secondly, smart tourism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by impa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Finally, smart tourism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structure on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art tourism and smart city. Certainly, it is obvious that their relationship is closed and mutual.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also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study of future smart tourism.

smart tourism;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pic analysis

2015-06-24

郭晓东(1971- ),男,甘肃通渭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李莺飞(1989- ),女,湖南邵阳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Guo XD,Li YF. A review of smart tourism in China[J].Tourism Forum,2015,8(5):43-51.[郭晓东,李莺飞.中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5,8(5):43-51.]

F590.7

A

1674-3784(2015)06-0043-09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旅游
有智慧的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智慧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