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

2015-04-30左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项羽

摘 要:《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本篇课文多角度、多手法、丰富立体地塑造了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走向末路的悲壮形象。笔者以“末路英雄的四部曲”为主题和框架,来探究和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艺术,以期待能对人物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也希望能一窥《史记》的深奥高远。

关键词:项羽 末路英雄 慷慨悲歌 人物塑造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中《本纪》是专门为皇帝立传的,而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却名列其中,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项羽即使兵败自刎,但仍是一位可敬可佩可叹的英雄。历史不容忽视,首先在推翻秦的斗争中,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不畏强敌,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百二秦关终属楚。而后统治天下,分封诸侯,“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曾有也”[1]。另外司马迁经受腐刑的屈辱之后,心中有了一种感触,项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而大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仅仅是个市井无赖而已。所以司马迁是怀着这种敬重与惋惜、褒扬与责斥的复杂心情为项羽立传的。

节选的《项羽之死》,多角度、多手法、丰富立体地塑造了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走向末路的悲壮形象。笔者以“末路英雄的四部曲”为主题和框架,来探究和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艺术,以期待能对人物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也希望能一窥《史记》的深奥高远。

一、壮士悲歌——英雄末路的苍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1],仅用“兵少食尽”这四个字就写出了垓下围困的项王已是力单势弱、寡不敌众,但汉军慑于霸王的威势,仅“围之数重”,不敢轻举妄动。在关键时刻,善用人才的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和陈平的计策,用了瓦解楚军斗志为主的“攻心”战术,以楚方归顺人员和汉军中善唱歌者,每夜皆唱楚歌,用“四面楚歌”瓦解敌人的斗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正是刘邦笼络了众多“人杰”,才一步步称霸天下,所向无敌。而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大惊、夜起、饮帐中,几个动作形象地刻画出众叛亲离下西楚霸王的惊慌、无助与无奈。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能歌善舞的美人虞姬,唯一倚重的谋士范增也愤而离去,远走他乡。可以说项羽是一个人在战斗,凭一己之力,奋其私智。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1]。生死存亡的时刻,最能考验出一个人的真品格、真性情,有的人会垂死挣扎,有的人会跪地求饶,有的人会狗急跳墙。“悲歌慷慨”使一个不屈服不求饶的壮士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让读者不由地联想起在易水送别慷慨悲歌的荆轲。“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连连叹息着“可奈何”“奈若何”,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壮士心中山崩地裂般的痛苦与绝望,接着用“美人和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来渲染和侧面烘托这种悲壮苍凉的氛围。

二、临战宣言——英雄末路的呐喊

项王上马骑,驰走,渡淮,迷失道,陷大泽中。司马迁有意设置这样曲折起伏的情节,隐含着楚军到了“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的穷途末路。汉骑追者数千人,楚军仅仅二十八骑,对比鲜明的力量差异也让项王“自度不得脱”,死意已决。

于是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一番临战宣言:“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1]霸气十足的语言刻画出一位战功赫赫、勇猛无敌的武将,也暴露出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致命弱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对上天的呐喊,穷途末路的霸王仍然不可一世,在他眼中只有天可亡我,人不可亡我,自高自大的性格显露无遗,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狂妄到极点的匹夫之勇。

临死不畏惧,临死仍执迷不悟,赞其何等刚烈,恨其何其愚昧不堪。

三、东城快战——英雄一生的写照

在这位英雄心目中,死,从来就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认自己失败,那才可怕。要死,也死个痛快,死在胜利中。

项王的战斗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分二十八骑为四队,调度有方,残兵如有神助,如恶虎下山。在汉军的重重围杀下,项王口出狂言:“吾为公取彼一将。”大呼,驰下,简练生动的动作描写如有震天动地的声威,“汉军皆披靡”侧面烘托和渲染了摧古拉朽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斩将的轻而易举,如探囊取物,照应出前文言不虚行。接着,项羽没有动手,“瞋目而叱之”,怒目圆睁,须眉毕张,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这是何等的神威!他像一尊凛然不可犯的天神。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两人而已,通过这一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部下“何如”,这一问再次表现了他的自负。

东城快战,是《项羽本纪》中用饱蘸情感的文字详细描写的唯一一次战役,是项羽一生“七十余战”的真实写照,战神这一名称当之无愧。

四、乌江自刎——英雄末路的光辉

上天没有断绝项羽的所有活路,无路可逃之时,茫茫乌江水边,亭长早已备好船只等候项羽了,“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2]。在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时刻,项王没有急忙去渡江逃生,反而从容地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庆幸欢笑,不是凄凉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静的笑,在舍生与取义、苟性存活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了选择,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活的勇士精神。自惭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个细节展示出他的知耻辱、重情义;对自己的死丝毫不在意,却不忍心杀掉跟随自己多年的爱马,把它赠给亭长,他的侠义柔情、知恩图报让很多人惭愧难当。

最后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是一个出人意料、千古未闻的壮举。从此乌江源源流淌着的是英雄不屈的血脉,日月不息,英雄的光辉不灭呀!

“英雄末路的慷慨悲歌”刻画出了让人悲之叹之爱之怜之的艺术形象。这悲歌节奏变化,起伏张弛,分为四曲。第一曲重在抒情,节奏舒缓,情如“幽咽泉流冰下难”;第二曲,慷慨激昂,战鼓擂响,犹如“银瓶乍破水浆迸”;第三曲重在叙事,多用短句,节奏快,仿佛听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第四曲,“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余音不绝。

太史公传写人物的高超艺术,妙绝。

注释:

[1][2]司马迁:《项羽之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73页,第74页。

(左磊 济宁市实验中学语文组 272001)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项羽
项羽虞姬
四面楚歌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项羽并非自刎而死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