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中有守 守中求变

2015-04-29曹慧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发展

曹慧

摘要:当下很多学校的评价并未去除传统评价注重甄别、筛选的弊病,只是把评价作为一种结果,而不是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潜能的手段。多元评价的有效实施,主要是处理好“变”与“守”的关系:一方面,“变”中有“守”,守住做人的根本,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另一方面,“守”中求“变”,通过“守”中变形、“守”中变法、“守”中变通,追求多元评价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多元评价;守;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1-0046-03

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改革,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鉴于此,句容市崇明小学在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多元评价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多元评价探索的缘起

1.缘于“叶镶嵌”现象的启示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植物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相重叠,即使同一枝条上的叶子,也不互相遮挡,镶嵌式的排列使每一片叶子都享受着阳光。受“叶镶嵌”现象的启发,我们提出“人人做自己的第一,个个是学校的唯一”的学生评价观。作为生命体,每个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智力特征、兴趣爱好,其外在表现也是独具个性的。有的善于理性思维,有的长于动手操作,有的钟情于文学,有的专于体艺等,如果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势必会形成只有一个第一的恶性竞争。基于此,学校采取多元发展性评价来激励学生,注重“展示成就”与“改进激励”整合的评价功能,突出“综合素质”与“个体差异”统一的评价内容,实行“自我评价”与“协同评价”共生的评价手段,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变“个别人的胜利”为“所有努力者的胜利”。尊重差异、错落有致的多元评价,使我校学生发展呈现可喜的“叶镶嵌”现象。

2.基于对“评”字要义的领悟

“评”字左言右平,从中我们领悟到:评价的要义是公平。然而,永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学生赢得同样的成功。用同一个尺度评价不同资质、不同个性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一点:提供一个可充分选择的成长环境,形成一些指向多元的评价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3.鉴于对传统评价的反思

过去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上,重甄别选拔。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反思过去,我们倡导多元性的评价: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与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引导老师们自觉主动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最终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多元评价现状的质疑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多元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然而,当下很多学校所谓的多元评价并未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并未去除传统评价注重甄别、筛选的弊病,只是把评价作为一种结果,而不是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潜能的手段。

1.“更名不更姓”,止于“换包装”

借着“多元”一词,各种“新奇特”的评价项目层出不穷,颇有“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势。各种重新包装、改弦易辙后的评价项目历经一段时间后,审视其本质向度,依然是整齐划一的衡量标准,未曾给每个学生提供以尊重和激励为内核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的评价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生态。

2.“重形不重实”,止于“贴标签”

当下,不少学校的学生评价热衷于给学生“戴帽子”“贴标签”,各种标准模糊的“达人”“能手”“明星”满天飞。这种评价似乎尊重了学生的特长,但是,如果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种评价是表层化的,较多关注学生的发展特长和发展水平,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机和发展动力;是终结性的,较多关注对学生发展现状的检验和认证,较少关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领与规划。

综上所述,多元评价如果不在过程中深入作为,仅在形式“创新”上“打转转”,只会是换汤不换药,于学生发展无实质性促进。

三、多元评价的校本探索

多元评价的有效实施,突破点在哪里,着力点在哪里?基于我校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是处理好“变”与“守”的关系。

1.“变”中有“守”,引导学生守住做人的根本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无论评价内容如何多维,多变,都应有共同的底线坚守: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我校在学科评价中实施“小王羲之奖”“小梅兰芳奖”“小齐白石奖”等“十佳小能人”评比,每个项目评比都有明确的标准,但无论哪项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的字眼:热爱学习、有良好的习惯、热情帮助他人等,这些是参评的底线。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立德树人的专项评价——“年度感动崇明·校园人物”。

胡文涛,一个学习成绩并不出色的学生。可是,因为经常在华阳公园等公共场所主动拾捡垃圾,被句容热线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获得2013年“感动崇明·校园人物奖”。我们给他撰写了这样的颁奖词:“一个阳光、开朗、善良的男孩,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他弯腰的姿势是公园最美的风景。他捡起的是文明美德,是崇明少年的风采。”这样的评价,虽说针对的是一些普通的个体,但因为宣讲,因为放大再放大,原本的涓滴微能量逐渐汇成一股奔涌的正能量,推着一群人往前走。在评价的引导与激励下,学生们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守”中求“变”,追求多元评价的价值最大化

(1)“守”中变形,让评价触动学生的心灵

随着评价制度的改革,人们似乎羞于提起“考试”。然而,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历经漫长岁月,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面对考试这样的评价,我们选择的不是轻易放弃,而是在“守”中尝试变形,推行免考,让考试体现以人为本,发挥激励性作用。一些学科尖子生可以通过自我申报、家长认可、老师推荐、同学评议,获得免考资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尊重免考生的意见,还尊重未被获得免考资格学生的意见。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弱,为了不让未获得免考资格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心里失去平衡,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我们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学对免考同学的建议,通过民意测评,让免考生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免考学生除了获得免考资格,他们还拥有免考特权:泡图书馆,自主学习或钻研喜欢的领域。原本被人诟病的考试,稍一变形,加一“免”字,竟成了对学生的“勉”。

如果说免考只是对一小部分人起到激励、促进作用,那我们的作业免写制,则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免写的标准因班而制,因人而异,可以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省出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可以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实施激励。

散学典礼,既是学期有始有终的体现,也是评价的一种形式,因为散学典礼都有一个表彰环节,而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的辉煌时刻,大部分同学只是听众、看客。几个熟悉的名字过后,剩一些与自己不相干的名单,听着,不喜也无忧,没有任何触动。既然是评价,每个人都应该有份。如何做到“守”中有变?我校倡导老师们发现和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班级的散学典礼上逐一点评。有位老师用了纪弦的诗《你的名字》,将全班同学的突出优点融进诗中朗诵出来,并配以滚动字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此,在朗诵中细数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大家明白每一个人的好。既总结了成绩,又在不留痕迹中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评价上一些细微的变化,对于成人实在不值一提,但因为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契合学生的成长节奏,学生们十分在乎。

(2)“守”中变法,在过程中储蓄成长动力

当下,“三好生”正逐渐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鲜名号的评优。不过,影响评价效果的难道只是名号吗?“三好生”评选,我校一直坚持实行。若说不同,我们更着力的是通过改变评比方法,强化评比过程,引领学生们在评比中进步、成长。

无论是“三好生”评比还是“十佳小能人”评比,我们的评选过程一般要历时一个多月。首先是个人申报,然后静态材料展出,接着是自荐演讲或现场表演,最后由师生民主评议。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们用事实说话,并争取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与支持。结果,学生评价过程中的收获远大于最后评定的荣誉。学生们由原来的被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由原来教师的主观臆断,到如今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民主化。学生们在评价中形成了民主意识,培养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学会了欣赏他人,磨炼了“行行重行行”的意志。如此,评价的过程就成了一个体验的过程,一次成长提升的旅程。

注重过程,更要注意回应。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如果回应不及时、不准确,慢慢就会导致申报者勇气的锐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三岁男孩在一个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是的,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面对学生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我们尽可能做到分类一一回应,让学生们输或赢都明明白白,让他们的改进方向清清楚楚。

名号可以坚守,重在变法。提升评价质量的可为空间在于:多思考可以让学生经历怎样的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如何在过程中被发现,并收获成长的感觉,听到生命拔节的脆响。

(3)“守”中变通,让学生可望也可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评价的实施,都应有相关的评价标准与之匹配。有标准,才有公平。但有时生硬的标准也需要一些弹性空间。因此,在评价中我们一方面关注标准,进行横向评比;另一方面,我们更关注纵向评价,注重考查学生个体努力的程度和进步程度。因为变通,更多学生看到的不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是可以一试;他们的状态也不再是只能远观不能近得,而是积极参与,主观努力。

变中有守,守中求变,多元评价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而实现教育真正的变革。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力争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在有效性上有更大突破。

责任编辑:杨孝如

Action of and Reflection on Effectiv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CAO Hui

(Chongming Primary School, Jurong 21240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many schools still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ditional criteria of assessments such as distinguishing and selecting, only regarding assessments as the results, not the mean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activate their potentials. To implement effectively the diversified assessments, teachers need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ange and tradition: on one hand, there is tradition in change, that is, helping students keep up the tradition of being a person and cultivating them into qualified citizens; on the other hand, change should be sought in tradition, that is, to maximize the diversified assessment, teachers should change forms, approaches, and flexibility by keeping up the tradition.

Key words: diversified assessment; keeping up tradition; change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