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三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

2015-04-29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94期进修一班“党的建设科学化”课题组

求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三型党组织党员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94期进修一班“党的建设科学化”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以下简称“三型”党组织)是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打牢党的基本理论功底,着力提升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建设“三型”党组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需要在深刻认识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对策。

一、建设“三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1.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建党九十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政治传统。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每当面临重要的历史关头或者要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党都善于通过学习来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推动实践。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进一步提出,党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我们党优秀的政治品质。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胜利和成就,都是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结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丰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和纯洁;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汲取群众智慧,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3.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党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根本保证。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宏观决策、综合协调、知人善任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只有坚持为民服务、夙夜在公,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党在任何风险和考验面前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有效破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创建“三型”党组织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创建的思想观念滞后。建设“三型”党组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改革创新精神,紧跟时代发展,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当前一些党组织由于对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缺乏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全面理解,在建设上思想观念滞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建设“三型”党组织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将“三型”党组织建设和过去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混淆等同,片面认为“三型”党组织建设就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附加和补充。一些党政机关和基层组织对“三型”党组织建设与所在部门、系统和单位具体工作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于“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本质内涵理解不透,不能把学习、服务、创新理念融入工作当中,形成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导致工作缺少创新与突破。

2.创建的目标任务模糊。建设“三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目的是要提升各级党组织整体服务创新的能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服务的主动性。但由于对创建的目标任务不够明确,部分党组织在创建过程中缺少整体规划和引导,在具体工作中对于如何开展创新建设把握不够,重点不突出,缺乏工作的系统性、规律性思考,导致“三型”党组织建设标准不高、主线不明、内容孤立。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创建具体任务的理解和把握,对于“三型”党组织建设不能够自觉认同、积极参与,对新型党组织建设的节奏不适应、不习惯,甚至把创建工作做成了“应景式”、“散步式”,创建效果大打折扣。

3.创建的方法路径单一。创建“三型”党组织是体现科学发展精神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有利于增强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生命力。然而,受到过去党建工作的“惯性”影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创建中“穿新鞋走老路”。有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在管理体制上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在日常工作中,“土办法”、“土政策”仍有市场,造成管理效率低,服务效果不高。有的学习教育手段较为单一,主要还是通过读文件、抄笔记、听汇报、谈感想等方式开展学习,互动性不强,党员干部触及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的力度不足。

4.创建的环境氛围不浓。领导带头是最好的示范,“三型”党组织建设只有以上率下,才能踩到深处,落到实处。当前,一些党组织拥有的行政权力还过于集中,旧有的权力观念和利益观念仍然存在,这给“三型”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无形阻力,造成部分党组织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创建过程中缺少触及利益打破常规的政治勇气,甚至在有损自身利益的地方干扰抵制,影响了“三型”党组織建设的整体氛围,降低了活力与动力。

三、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1.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使全体党员养成高度的学习自觉。一要切实提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全面把握发展机遇,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阶段性目标,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用党的基本理论统领一切工作。只有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以贯之地扣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科学发展。只有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辩证地认识产生问题的根源,科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圆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化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增强创建“三型”党组织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三型”党组织建设中,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重要论述,与组织学习相结合,与开展服务相结合,与创新工作相结合,体现到组织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清醒认识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增强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的紧迫感。当前我国的发展进入多变量综合作用的复杂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社会阶层的快速分化加剧了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如果不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继续依靠旧经验吃老本,就会落后于环境变化和时代要求,使党和人民的利益蒙受损失。必须进一步增强学习工作本领的紧迫感,把学习当作终生事业,深入系统地开展学习,摒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庸医做法,学会从全局的视野看待本职工作,用辩证的方法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成效。要认真学习改革理论,准确理解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对策措施,及时反馈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社会阶层分析理论,准确判断各种利益诉求的合理与否,正确处理利益冲突,引导社会形成内在稳定的和谐状态。

2.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锻造每一名党员牢固的宗旨意识。一要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党章规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属性内涵,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本质含义。要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党员认清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使党的事业永葆青春和活力。要注重运用反面典型,剖析少数党员干部因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四风”问题突出、脱离人民群众,从而损害群众利益、给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引导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党员重温党的历史,体会革命战争年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离群众最近,与群众的关系最直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群众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许多改革发展稳定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在服务中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三要注意运用奖惩手段。加强对服务优秀的党员和党组织的奖励,激发广大党员竞相服务的热情,以强化宗旨意识汇聚服务群众的正能量。对那些违背根本宗旨、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党员和党组织要及时予以惩处,发挥震慑作用,遏制损害宗旨意识的负能量。要以人民群众的评价为主要依据,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质量,强化日常评议,多渠道反馈意见,确保人民群众敢讲真话,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要把服务奖惩与年度考核晋升评优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奖惩的导向作用,不断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3.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激发全体党员的创新愿望。一要教育党员从党90多年的伟大创新实践历史中深刻领会创新的重大意义。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勇于开展理论实践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要通过回顾党的创新历史,教育党员深刻认识到,创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新的紧迫观念和自觉意识。

二要引导党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深化对创新必要性的认识。要引导广大党员清醒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必须持之以恒地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依靠科技管理创新、内部挖潜和集约化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依靠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关系形成公正的分配秩序,依靠加速社会领域的发展与改革满足人民全面进步的要求,依靠国际权利和义务的均衡安排维护我们的国际地位,从而深化党员对创新必要性的认识,自觉投入党的创新事业。

三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调动党员创新的积极性。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要积极推出创新政策,明确创新目标、创新范围和创新原则,使创新活动按照党和国家确定的方向有序推进,使党员开展创新活动有章可循。要积极建立创新体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对取得创新成就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创新失败或存在的问题要科学区分主客观原因,最大程度地保护创新者。要构建创新机制,为开展创新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和便利条件。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党内外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充分调动党员创新的积极性。

4.创建“三型”党组织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措施。一要广泛动员,在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防止“上头热、下面冷”。一是进一步抓好党员干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的学习理解。组织专题学习辅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教育,结合发展实际,引导党员增强忧患意识,紧扣本单位本系统发展的实际,明确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具体任务,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完善“三型”党组织创建体系。制定创建“三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创建“三型”党组织的制度规范,明确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和主要途径,明确学习的基础作用、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创新的关键地位,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考核问效。三是发挥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党政领导机关的党组织要带头开展“三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以领导机关创建活动带动基层单位创建活动,促进整体提高。

二要突出重点,在增强创建的实效性上下功夫,防止“跑偏题、空对空”。一是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强化以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完善各级党组织集体理论学习制度,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党员干部的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要抓好学习与工作的相互融合,围绕所在地区和单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创建“三型”党组织为抓手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二是突出抓好服务群众,强化群众路线意识。在强化宗旨意识上下功夫,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经常性地开展領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建立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情况的考核评价办法,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三是突出抓好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强化实践创新。根据各地区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把工作的难点当作学习的重点,把破解难题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难点问题突破一个就形成一个创新的亮点、突出问题解决一个就形成一个创新的机制。

三要制度约束,在创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防止“一阵风、走形式”。一是目标任务要细化,确保每个单位、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干部明确自己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二是制度保证要加强,健全党员干部学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关服务基层、党员进社区进农村、创新项目评比等各项制度,切实使创建活动有章可循。三是考核评价要科学,根据各党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岗位要求,结合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制定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绩业绩考评内容和考核标准,把学习、创新、服务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推进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三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稳步发展。

课题组成员:高宝江 马建标 张庆星 杨卫平 李若宽

责任编辑:王克明

猜你喜欢

三型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