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阶段与前景展望

2015-04-29王熙龙

果农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西峡县猕猴桃发展

王熙龙

西峡县是国内外猕猴桃专家公认的最佳猕猴桃适生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发展猕猴桃,是我国猕猴桃研究和人工种植最早的县。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打造“中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强县”为目标,把猕猴桃产业作为振兴西峡县农村经济的“一号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三位一体,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经济持续增长良性互动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子,持续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 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发展阶段

1.1 普查调研阶段(1990年以前)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峡县率先在全国开展猕猴桃资源普查,经普查,境内野生猕猴桃面积超过40万亩。1975年西峡县选出了一批优良单株,同年西峡县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猕猴桃科研机构—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开始从事猕猴桃人工繁殖研究。1980年在西峡县原陈阳乡(现划入丁河镇)陈阳坪村建立了第一个山地人工栽培猕猴桃园,同时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猕猴桃规模化专业苗圃。1981年国家农业部在西峡县举办了“全国猕猴桃技术培训班”,1982年全国猕猴桃优株选育座谈会在西峡县召开,会议确定在全国试种15个优良品种,其中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选育9个;1986年原国家林业部在西峡县举办了猕猴桃技术培训班。1984年,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培育的‘华光2号、‘华美1号两个优良品种首批通过省级鉴定,并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初步发展阶段(1991—1998年)

随着猕猴桃产品在市场逐步得到认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1991年成立了猕猴桃生产办公室,与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一起,先后在丁河、双龙、桑坪等乡镇开始规模化人工种植。先后建设了10处基地,面积达4 000多亩,大部分在浅山区。主要栽培华美1、2号和秦美等品种,成为西峡县第一批猕猴桃商品基地。

1.3 大力发展阶段(1999—2004年)

自1999年开始,西峡县把猕猴桃产业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猕猴桃。为了服务猕猴桃产业发展,西峡县于2000年成立了正科规格的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在猕猴桃发展初期,为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增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西峡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率先建立示范园,实施猕猴桃产业示范带动工程。建立了6 600亩县级示范园,2 600亩乡镇示范园。

1.4 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0年)

自2005年开始,西峡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咬定猕猴桃不放松,实现全国优质猕猴桃示范县”的发展目标,把猕猴桃生产发展作为巩固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面支持。自2009年起,对新发展基地每亩补贴提高到500元,使猕猴桃基地每年以1万亩以上的规模向前推进,实现了猕猴桃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到2010年,全县已发展猕猴桃基地8万多亩,建立标准化优质高效示范基地12处,成为全国知名的猕猴桃重点产区。

1.5 转型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为了使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农户种植向公司化种植转变,加快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西峡县开始创新猕猴桃产业发展机制,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企业等通过合同承包、土地流转等形式发展猕猴桃,初步探索了土地流转发展猕猴桃的新路子。

2 西峡县猕猴桃产业主要特点

2.1 基地建设规模较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西峡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1.5万亩,挂果面积4.5万亩,产量4.8万吨,打造形成了“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基地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2.2 品种布局较合理

形成了以优质晚熟品种海沃德为主,适度发展了一批中晚熟和早熟品种,基本形成了红、黄、绿肉果实和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的布局。海沃德面积达6万多亩;秦美、米良一号等中晚熟品种占全县总面积的10%,华美二号、红阳等早熟品种占15%,徐香、金桃、脐红等品种占15%,是全国最大的金桃种植基地。

2.3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已建成保鲜库84座,贮藏量达3.5万吨,全县规模较大的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年加工猕猴桃能力达到3万吨。产品有果汁、果片、果酱、果酒、罐头、果粉等8大系列30多个品种,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8亿元。产品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并先后出口到韩国、乌克兰、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4 产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全县猕猴桃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综合效益20亿元,果农人均纯收入在8 000元以上,不少果农亩效益达1万多元。一大批农民通过种植猕猴桃走上了致富路。

2.5 技术支撑能力较强

多年来,西峡县立足本地丰富的种质资源,筛选和引种出适合本县区种植的‘华美2号、‘华美1号、‘华金、‘豫皇1号、‘豫皇2号、‘华光系列、‘海沃德、‘红阳、‘米良1号等一批优良品种。有从事猕猴桃科研的“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及“南阳市猕猴桃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从事猕猴桃科技服务与推广的“西峡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有从事猕猴桃开发的“西峡县猕猴桃开发总公司”。西峡县农民猕猴桃技术员达到200多名;西峡县与新西兰科工部园艺研究所、中国林科院、韩国全罗南道暖地果树试验场、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阳西峡县猕猴桃试验站”。

3 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取得的辉煌,使西峡县先后获得“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国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国家农业(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等殊荣,使西峡县猕猴桃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殊荣,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西峡县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虽然有部分高产稳产标准化示范园,但整体标准化程度不高。 滥用猕猴桃膨大剂和早采、早卖鲜果等短期行为时有发生,重视化肥、速效肥轻视有机肥的现象仍比较普遍,重视产量轻视合理负载的现象比较多。

3.2 水利、架材、防风林等设施配套不完善

每年新发展基地投资大,县乡两级只能以新园整地起垄、立杆架材、栽植苗木等环节为主进行扶持,在财力上无暇顾及新老园的水利、棚架丝和防风林配套。村集体无经济实力去帮助扶持,群众在没效益之前不愿投入,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基础设施不配套,全县近一半猕猴桃园属于低标准猕猴桃园。

3.3 重栽不重管现象比较普遍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号召下,每年新建面积1万亩左右,然而管理滞后,尤其是1—3年幼果园。幼果园由于管理任务大且没有经济效益,处于不舍得投资,听天由命失管的多,造成新园幼苗成活率低,老园抽枝少,树冠弱,挂果比例低,产量低,单果重低,品质低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了效益提升。

3.4 精品意识不够

生产的果品商品率低,达不到国际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无全球市场战略意识,并且商业市场竞争无序,只注重大众市场,缺乏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的精品意识。

3.5 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二、三产业相对滞后

龙头企业少、带动力还不够强。目前建成并投入生产的冷库中,多数属于家庭简易冷藏库,上规模、上档次的气调库不足,加工企业少,也因长期受资金、规模及环境问题的影响,年加工能力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4 西峡县猕猴桃产业前景展望

4.1 巩固已发展面积是重点

适度发展新面积,重点巩固已经发展面积,避免前建后毁现象。西峡县土地资源稀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状况,限制了猕猴桃栽培面积。巩固和提高现有人工基地11.5万亩,使其均达到优质丰产园是发展西峡县猕猴桃产业的重点。尤其要加强1~3年幼园管理,把提高当年苗木成活率放在重中之重,要克服幼树无效益时,果农舍不得投入的弊端。搞好已发展猕猴桃基地的补栽和补造工作,发挥已有猕猴桃果园的整体效益,使发展与提升相结合,坚持发展一处、成活一处、见效一处。

4.2 严格标准化生产

全面推广单主干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生物防治、人工授粉、果实套袋、分级采摘优质丰产技术。禁止使用膨大素,禁止使用违禁农药,禁止抢青。只有标准化的猕猴桃果品才能放心进军国际市场,才能在国际市场有立足之地,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大的发展。

4.3 进一步优化品种

按照风味好、耐贮性好等特点,抓好早中晚优良品种合理搭配,特别要加快优良红肉猕猴桃品种和黄肉猕猴桃品种的推广。

4.4 强化有机猕猴桃和无公害猕猴桃生产

要建立畜、沼、果循环工程,重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建立生态果园。

4.5 强化企业、合作社及大户承包机制

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大户承包等生产经营模式,实施标准化种植。这种模式采用无公害种植管理或有机种植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果品无公害”的示范效果,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

4.6 拓展猕猴桃产业链条

重点扶持果然风情、哪吒、福莱尔、兆丰、华邦等公司为代表的猕猴桃龙头深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能力,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做大做强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猕猴桃选果、包装线和气调库,提高猕猴桃商品化处理水平。培育引进企业实施猕猴桃深加工项目,有效利用残次果、非标果,增加产业附加值,延长猕猴桃产业链。积极鼓励猕猴桃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省部级名优产品,打造出一批西峡县猕猴桃的知名品牌,提高西峡县猕猴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竞争力。

4.7 挖掘猕猴桃产业发展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产业附加值,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以猕猴桃产业为观光点,一三产业互动的乡村旅游,开发猕猴桃旅游产品,积极探索不同时节的观花、赏绿、采果等链条式三产业发展模式。探索猕猴桃产业旅游文化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园区,扩大附加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8 强化猕猴桃科研合作

积极开展全国及世界范围间的猕猴桃研发与交流。强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加强与意大利、新西兰、智利、法国、希腊、日本、韩国等猕猴桃主产国合作。科研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猕猴桃品种选育研究(如:耐热品种,抗病品种,优质高产红肉新品种选育),猕猴桃引种试验与推广研究,猕猴桃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如:品种区域布局优化,肥水耦合技术,低产园改良技术,不同品种高效栽培差异研究)、猕猴桃病虫害控制,等等。密切合作,互惠互利,产学研相结合。通过科研合作,提高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中、高级人才和技术员。引领、示范、指导、带动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

4.9 强化野生猕猴桃保护与开发

以经济生态化发展为方向,以天然野生有机产品为核心,以合理开发、稀林补造、加强保护、完善市场、拉长链条为手段,提高西峡县野生猕猴桃知名度,推进全县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野生猕猴桃产业化发展。力争保护与开发全县野生猕猴桃面积20万亩以上。

(作者联系电话:15938490998)

猜你喜欢

西峡县猕猴桃发展
摘猕猴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取猕猴桃的DNA
西峡县
摘猕猴桃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西峡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养个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