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早期落叶病及其防治对策

2015-04-29蔡小雷

果农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叶龄染病侵染

蔡小雷

苹果树早期落叶病是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 轮斑病和斑点落叶病等一类病害的总称,它们均能引起果树叶片提前不正常脱落。病害的发病种类以褐斑病为优势种类,混合型、斑点病和圆斑病发病也较重,灰斑病发病较轻。

苹果树受害后,不能充分制造供应树体和果实所需养分,造成叶片大量提早脱落,使当年处于膨大着色的果实发育受阻,果实商品率大大下降,同时也容易引起早期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其次,正在进行的花芽分化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受到严重影响,来年开花不整齐,坐果率降低,二、三茬花较多。过早落叶还造成营养贮备不足,使树体抗寒性、抗旱性、抗病性、抗逆性均下降,特别是导致腐烂病病害流行发生,给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 症状

1.1 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可发展为以下3种类型:一是轮纹型:叶片发病初期在叶下面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中心为暗褐色,四周为黄色,病斑周围有绿色晕,病斑中出现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叶背为暗褐色,四周浅黄色,无明显边缘。二是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边缘。病斑小,数量多,布满叶片,后期叶片渐黄,病斑周围及背部绿色。三是混合型:病斑大,不规则,其上亦有小黑点。病斑暗褐色,后期中心为灰白色,边缘有的仍呈绿色。

1.2 灰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枝条、叶柄、嫩梢均可受害。叶片染病,初呈红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2~6毫米,边缘清晰,后期病斑变为灰色,中央散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斑常数个愈合,形成大型不规则形病斑。病叶一般不变黄脱落,但严重受害的叶片可出现焦枯现象。果实染病,形成灰褐色或黄褐色、圆形或不整形稍凹陷病斑,中央散生微细小粒点。贮藏期间,果实表皮与果肉脱离,呈白色.白色皮下生多数小黑粒点。枝条染病,多发生于树冠内膛的小枝、弱枝和一年生枝条上。一年生小枝受害后,病部表面产生小黑粒点,顶部枯死;大枝受害,常在芽旁及四周表皮产生块状或条状坏死斑,有的表面也产生小黑粒点。

1.3 圆斑病

此病主要侵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叶柄、枝梢和果实。染病叶片病斑呈圆形,褐色,边缘清晰。枝梢叶柄病斑卵圆形,淡褐至紫色,果实染病后,果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形的稍突起病斑,其上有黑色小点,病组织坏死硬化。倭锦、国光、红玉等品种易感病。

1.4 轮纹斑病

病斑较大,呈圆形或半圆形,边缘清晰整齐,暗褐色,有明显的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多雨年份,多个病斑连片,很快造成叶片脱落。轮斑病又称大斑病、大星病、褐星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叶片染病,主要侵染嫩叶,病斑多集中在叶缘。病斑初期为褐色至黑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叶缘的病斑呈半圆形,叶片中部的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且有明显轮纹,病斑较大,直径0.5~1.5厘米。老病斑中央部分呈灰褐至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常破裂或穿孔。高温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病斑黑色,病部软化。轮斑病菌的寄生性很弱,常从伤害部位或灰斑病病斑上侵入危害。

1.5 斑点落叶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是新红星等元帅系苹果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圆点,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正反面均可长出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夏、秋季高温高湿,病菌繁殖量大,发病周期缩短,秋梢部位叶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叶上常有病斑10~20个,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叶即穿孔或破碎,生长停滞,枯焦脱落。叶柄、1年生枝和徒长枝上,出现褐至灰褐色病斑,边缘有裂缝。幼果出现1~2毫米的小圆斑,有红晕,后期变黑褐色小点或成疮痂状。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常造成叶片扭曲和皱缩,病部焦枯,易被风吹断,残缺不全。果实染病,在幼果果面上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病部有时呈灰褐色疮痂状斑块,病健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呈干腐状木栓化。

2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叶龄和苹果品种的抗病性。

2.1 气候条件

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病害发生的早晚与轻重,取决于春秋两次抽梢期间的降雨量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首先,降雨影响分生孢子的形成和散发。田间孢子消长与降雨量、降雨次数有密切关系,孢子散发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雨后5~10天。

春秋两次抽梢期(叶片感病期)降雨多,则可引起病害大发生。

2.2 叶龄

一般来说,较嫩的叶片最易感病,老叶不易被侵染。但叶龄与病菌侵染的关系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在新红星上,病菌可侵染叶龄在27天以内的叶片,在金帅上,病菌只侵染叶龄为7~24天的叶片,但两品种都以叶龄为12~21天 的新叶最易感病。红富士品种叶龄在30天以内的叶片均可被侵染,而15~27天的新叶比较容易受害。

2.3 品种抗病性

苹果不同品种间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新红星、红元帅、印度、青香蕉、北斗等易感病;嘎拉、国光、红富士等中度感病,秦冠、金冠、红玉等发病较轻;乔纳金比较抗病。

此外,树势较弱、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偏施氮肥、枝细叶嫩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3 发病时间

发病时间见表1。

4 防治方法

防治一般以化学药剂保护为主,配合清除落叶,可以有效控制发病。

4.1 搞好清园工作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菌丝、分生孢子在落叶中越冬,通过风雨传播,因此初冬落叶后和初春修剪结束后,要及时彻底清扫落叶。清扫时应做到细、净,即将散落在地面上的、树上残留的及聚集坑洼处的、压在土块下面的叶片彻底扫除掉,并将其集中深埋或烧毁,铲除越冬菌源。

4.2 加强栽培管理

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早期落叶病的侵染与流行,除与高温高湿的恶劣气候关系密切之外,更主要是树体营养,只要树体健壮,叶片光合能力强,制造养分多,树势强健各种病害相对减少;合理疏果,避免过度环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这些措施均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4.3 药剂防治

由于早期落叶病有潜伏期,掌握好喷药时间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西北黄土高原一般开始用药防治应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根据雨水多少连喷2~3次。套袋后,重点是防治早褐斑病,防治该病必需采取预防+治疗+铲除的防治新思路。每次喷药安排在降雨前,把病菌抑制住,防止病菌扩散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每次喷药间隔12~15天,坚持雨多多喷,无雨定期喷施的原则。

同时还要选配好药剂,首选药剂为绿云、中达43%~45%悬浮剂戊唑醇、贝博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己唑醇悬浮剂、4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60%超卓(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0%戊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另外,6%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乙铝锰锌可湿性粉剂,75%蒙特森水分散粒剂等都有良好的防治功效,以上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优质叶面肥轮换喷施,防治效果更佳。

总之,只有在认清不同早期落叶病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及时防治,才能有效控制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作者联系电话:0917-8214164)

猜你喜欢

叶龄染病侵染
偶感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爱 情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