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笔记之三重境界

2015-04-29黄海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笔记苏州读书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古今中外太多关于劝解读书的经典之言已不胜枚举。读书于人,犹如风帆之于航船,飞翔之于雄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神通。

同时,还有很多的贤哲在告诉我们,“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保持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境界。”“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确实,学而不思则罔。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们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用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运动场。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想能力必将渐次降低,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如何通过读书在别人知识和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我推崇歌德的“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和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作为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此处,以举例为主,着重谈论青少年读书、思考、笔记的三个境界。

一、心理需求之感悟笔记

空气,阳光,雨后的彩虹;朋友间的默契,陌生人的笑容,老人手牵手的漫步;在窗内听雨的声音,跑步赶上火车,一回家狗狗兴奋的攀着裤管往上爬……阅读时,再次在意了生命中忽略的小美好;《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足迹》《白发苏州》《荷塘月色》……当唯美的文字在你眼前徐徐展开恍如女子或恬淡、或灵动、或羞涩的笑靥时,阅读,让你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再次延伸。于是,你的内心便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似乎置身于文字创设的情景中,随之而喜、而悲,如沐甘霖,如饮醇酒。此时,写下自己对人、景、物、情的感受、体会,便可有效地与原著甚至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如阅读《桃花也许知道》(王春敏)中的《雪意》,我的感悟笔记是:下雪是一件奇妙事,天上的雪,在许多动心时刻抬头远远地望,隐隐的便是银河,银色的颗粒从空中纷扬而下。其实,不必等到冬天,有星星的夜晚,抬头看看天,天上的星星可以为你下一场浪漫的小雪。

仍然读她的文章《干净》,原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无伴奏清唱是爱尔兰古老的演唱传统,一袭白衣的若馨·爱儿萨芙蒂站在华丽的舞台上,一曲《爱联纳之旅》将尘世的心领进了夕阳斜照的旷林野地。亦喜欢叶芝的诗,那种叙述的方式渗透了草的清香,像生长一样缓慢。甚至惹来争议的《尤利西斯》,也洁净如一地纷乱的白色花瓣。我的感悟笔记是:干净是一个能给人许多遐想的词,能让人想到秋雨过后一碧如洗的天空,能让人想到色釉润泽的青花瓷,能让人想到雨后一缕从云后射下的潮湿的阳光。晨光微露时清新草叶上凝结成的一颗晶莹饱满的露珠,在蝴蝶微微扇弄的翅膀下摇摇欲坠,如果让我给这幅画取名,“承露”“接珠”什么的先丢一边,还有什么比“干净”更合适。干净,只能从人们口中轻轻吐出,怕破损了这份纯洁与飘逸。

原著的意境是原作者为你呈现的一幅画、一支舞,当你为之神思遐飞时,不妨为它题诗一首,作曲应和一番,以达到更高境界的愉悦满足感。

二、情绪共鸣之同抒真情

从小到大,我们一定有过很多这样的经历,读了感人肺腑的文章之后,或激动万分、慷慨激昂,或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或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或情怡性悦、欣然自得……这一系列内在或外在的情绪皆是由于你和文章之间产生一种灵魂和精神的沟通和延伸,达到心理的共鸣。作者为你呈现的人、事、情都变成了你的行为和生活,你就是这幅画中奔腾的骏马、空中的皎月,你就是这支曲中不息的流水、空谷传响。而且,以你为主角的画和曲又有别于作者的呈现,它是你记忆的唤醒,思想的延伸。那么,还犹豫什么,写下属于你的生活吧。

如阅读《记忆中的一剪梅》(曹积三),我的同抒真情篇是:

一张方形的红油纸,光滑的纸面,可以反射出蜡烛红豆样的光,也映照出母亲的鬓发如云。

母亲光洁的脸带着笑,那笑容正如她剪的红莲一般美好。她白白的柔夷样的手握着一把剪刀,拇指翘起,轻盈的折剪动作,像一只小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跹。

几丝乌发垂下来,母亲的动作顿了一顿,轻轻将剪子放在桌上,还抬眼看了看蚊帐中熟睡的孩子,生怕那声音会惊醒她的酣梦。随后,取下头上的叶形发夹,将发齐齐别在脑后。再然后,又拿起纸和剪,绘出那欲绽还羞的并蒂莲。

一边剪,一边绽开一个比花还美的笑容,是否想到第二天孩子睁开惺忪的睡眼时,看见家中贴上窗花的惊喜表情?

孩子其实没有睡着,她看着灯下如花一样的母亲,仿佛闻到莲的清香……

原著中这位对生活怀揣美好的期盼,对子女满怀爱心的妈妈虽一字不识,却拥有女性最美的勤劳、乐观和淳朴,在不经意间与我心中妈妈的形象重叠起来,于是,内心便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随意在记忆的沙滩撷取,任何一枚都是关于妈妈的最美贝壳。

三、自我实现之独特评价

郑板桥有云: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山万水之隔的卢梭竟也有与之相同的见解: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所以,“读书之法,在熟读而精思。”在于融会贯通,形成自我的独特感受和看法,以达到自我境界的实现。

如阅读余秋雨先生的《白发苏州》,我的评论是:

苏州的园林太纤巧,苏州的流水太清澈,苏州的弹唱太撩人,苏州的桃花太艳,苏州的女人太俏。

于是,苏州便在一朝朝帝王犹豫的指尖,回转着命运的起伏与跌宕:这里适不适合做京都!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里不似南京的盘龙卧虎,不似北京的苍茫壮阔,甚至不似洛阳开封的大气繁华。苏州,吴侬软语让人迷醉,歌舞也没有易水箫声的低沉苍凉。

苏州城,度过第二千五百多个生日,在一岁岁的更迭轮回中浅浅微笑,从青丝到白头,从年轻的石城泥墙变得青苔氤氲、古藤斑驳。

但是,苏州的文化却在茁长,一岁岁变得年轻而迷人。

唐伯虎无羁的潇洒身影,烛下浅浅吟诵的风流。“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我眼中,落榜的他那样低靡。年少时意气风发,青年时却消沉形骸,老年时更是孤灯落寞。然而,苏州的文化却变得盈盈丰满。“江南第一才子”的他那精美绝伦的诗词歌画,无一不让苏州的面容更显俏丽。

但苏州还是哭了。因为世人错解了她,她也有铮铮硬骨。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金圣叹的悲痛哭泣,在苏州轻柔的色彩中添上一抹深紫。这样也好,太过柔美的色彩,也总需要一丝凝重。

有谁还会想起那个青涩的、年轻的苏州城吗?

不知是否如程端礼所言“劳于读书,而逸于作文”,每每在美好的文字和思想面前停留,心中的情感便会如清泉般涌动,述之于笔端,方觉神清气爽。

阅读使人充实,写作笔记使人精确。因此,理解朱老夫子的《训学斋规》时不妨再加些个人的见解:读书有四到,谓眼到、口到、心到、笔到。四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笔到最真,笔既到矣,心不明乎?识不通乎?

(黄海燕,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笔记苏州读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苏州一光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的自然笔记(一)
苏州十二忆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