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2015-04-29洪柳

求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司法行政法治

洪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说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然而,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需要几代人付出辛勤的努力,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断进步。而法治中国建设,正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从立法方面入手,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有法可依,是实现法治的一个前提。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大量的法律和法规,但是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导致法治中国建设的根基不稳、方向不明。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在立法工作中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实现民主立法。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必须要以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征求人民群众的意愿,再通过法律的形式将人民群众的意愿固定下来,将法律作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并加以公布和执行。只有这样,法律才可能得到人民的认可,也才可能让人民群众能够自觉、自愿地去遵守。二是要实现科学立法。立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法律的前瞻性也要考虑法律的稳定性;既要考虑法律的规范性还要考虑法律的可执行性;既要考虑法律的相对独立性还要考虑法律的相互协调性。而从目前我国法律的制定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不同层级、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规定衔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关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之间可能还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规定;一些法律虽有规定,但在实际执法过程当中难以具体实施。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机关要加强对立法技术的研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立法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修改并重新制定,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法治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司法方面入手,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司法权力的良好行使可以确保立法成果能够在社会生活当中得到真实的体现。而司法公正则是司法权力良好行使的核心体现。只有做到了公正司法,才可能使国家颁布的法律能够真正成为公众可以遵守的行为规范,才可能对社会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使人们的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得以规范实施。而要想真正做到司法公正,在当前条件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确保司法行为的独立性。司法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现行法律为依据,对相关社会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一种行为。这种评价行为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而人的主观判断,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不从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司法人员人身权益保障等诸多方面同时入手,确保司法的独立性,那么司法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就会过多地考虑法律以外的因素,进而会影响其最终的决定,造成司法不公。二要切实提高司法从业人员的素质。在任何一种社会行为当中,人都是决定性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关司法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司法机关当中,违法办理关系案、人情案,甚至进行权钱交易的情况还没有杜绝;而在律师群体当中,基于其营利性的工作目的和相关监管、处罚的不足,部分律师利用其专业知识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要想解决公正司法当中人的消极因素,就不仅仅要提高司法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素质,同时还要提高其法律职业道德素质,要利用严格的制度与合理的程序,促使相关人员不仅尊重法律而且敬畏法律。

三、从行政方面入手,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行政权力是涉及面极广的一类公权力,包括金融、税收、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在进行法治中国的建设中,是否能够做到依法行政,就成为了法治中国建设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时候应当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行政机关所采取的行政措施必须要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同时,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措施的具体实施程序上也应当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如果采取行政措施的程序不合法,则行政行为本身也就失去了合法性。二是要做到合理行政。这是对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的一个要求。在实践当中,法律规定不可能对采取行政行为时所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都做出明确规定,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相关措施时,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予以灵活应对。而合理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符合其所依据法律的立法精神,同时还应当注重最大限度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的合理行政,才可能使行政行为得到社会的理解,从而使行政行为在最大范围内和程度上得以顺利实施。三是要做到诚实守信。行政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依法行政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做到了诚实守信,行政机关才可能取得社会大众的信赖,而只有这种信赖才能使行政行为得以顺利实施。具体来说,要想做到诚实守信首先就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充分保障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其次就是要做到行政规定行为的可预期性和相对稳定性,使得人们能够依据现有规定去设计、规范自身的行为,而不会因为相关行政规定的频繁变动而造成自身不可预期的损失。

四、从增强民众法治意识入手,

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社会大众是否能够自觉遵从法律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虽然随着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程度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社会生活中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守法的行为。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得到根本的转变,将会严重影响到法治中国建设的顺利进行。而要想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则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加强执法、司法的力度,提高民众的守法意识。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方面,通过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予以及时、严格的惩处,就会在社会中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导向,从而促使人们在生活中主动避免因违法行为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达到使人们被动遵守法律的目的。而一旦大多数人都能够去遵守法律,这种被动的遵守将会转化为一种主动遵从的道德观念,人们的法治意识也就会得到根本的提高。二是加强公众的法律监督。公众的法律监督既包括对执法、司法等公权力的监督,也应当包括对个人权力的监督。无论是公权力还是私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可能被滥用。公众监督作为一种最底层的监督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这些权力不被滥用。而要确保公众监督的有效实施,首先就是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使他们在能够充分了解有关情况的前提下,正确地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其次就是要拓宽公众监督的渠道,利用互联网、电信等多种方式,为公众创造一条顺畅便捷的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充分地表达自身对相关问题的法律意见;最后是有关管理机关在接到相关监督意见后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以保障监督的有效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因此法治中国的建设可以说是刻不容缓,而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三支队

责任编辑:张 伟

猜你喜欢

司法行政法治
行政学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