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瓶颈与破解途径:以天津市为例

2015-04-29及丽丽高飞屈丽蕊苏国柏王佃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中小学校体质健康

及丽丽 高飞 屈丽蕊 苏国柏 王佃娥

摘要: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调查,发现其学校体育工作存在诸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学校体育教学日益边缘化、体育教师人员短缺且力量薄弱、体育教师合法权益保障率低、学校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不均、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学校体育绩效评价权重依然甚微等发展瓶颈,急需从如下途径加以破解:把控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聚合各方力量助推学校体育优先发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培育优质师资队伍;加大经费拨付力度,优化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加强体育风险管理,确保体育教学安全高效;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体育绩效评价权重。

关键词:天津;中小学校;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发展瓶颈;破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3-0228-06

文献标志码:A

在学校体育中,学生体质问题近些年备受关注。天津市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采取了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18个区县的60所中小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调查及访谈,发现了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抑或发展瓶颈。

1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瓶颈

1.1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

调查发现,近年来,天津市中小学男女学生身体形态反映水平不断提高,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男女学生体重增幅普遍高于身高增长幅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渐趋增大。例如,城市男生肥胖检出率为14.21%,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的“安全临界点”,从而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尤其是心肺系统功能和肌肉力量不足最为明显,而这2项恰恰是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较高且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调查发现,有65.1%的高中生、52%的初中生和28.9%的小学生佩戴近视镜。由此可见,天津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程度极为严重,到了“最虚弱”的时候。正所谓“体质不强,谈何栋梁?”中小学生的这种羸弱体质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等“强国梦想”极不适应,对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唯有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才能执住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之“牛耳”。换言之,学校体育惟有优先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式发展。毕竟,当下学校体育优先发展既能满足我国体育发展之需要,也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及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决定的。由此可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而且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事。有鉴于此,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项具体而现实的工作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然而,直面现实,学校体育的现实地位并非尽如人意。

1.2学校体育教学日益边缘化

调查发现,50.6%的乡村被调查教师和41.1%的城镇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体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见表1),另有53%的乡村被调查教师和42.1%的城镇被调查教师认为“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见表2);从学生角度来说,小学阶段有23.9%的被调查者每周参与体育课的次数少于3次,初中阶段有25.2%的被调查者每周参与体育课的次数少于3次,高中阶段有11.1%的被调查者每周参与体育课的次数少于2次。由此可见,天津市中小学体育课仍然存有不同程度被挤占现象。上述事实表明,在“应试教育”社会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在整个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倍受冷落,已是不争事实。换言之,“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挤出效应”日趋严重,故而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渐趋凸显;然而,调查发现,这一现实似乎不仅没有引起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而且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好像对此也置若罔闻。例如,调查显示,天津市几乎所有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教学情况时,往往仅把升学率当作主要的甚或是唯一的评价指标。在升学率这根指挥棒引领之下,多数中小学校趋之若鹜,理所当然地把“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往往会随意更改体育教学计划,甚至挤占体育教学课时,中小学体育教学由此而“逐渐滑向教育管理的边缘”,不得不“臣服”于各种所谓的“主科”考试。如此一来,体育教学自然就会偏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核心,其结果轻则不利于中小学生系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正确方法,重则必然导致体育教学质量持续下降,学生体质直线下滑。为了遏制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滑趋势,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10月转发了教育部等4部委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文件,以下简称“53号文件”),要求“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令人遗憾的是,近期媒体调查发现,2013年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各省市相继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很难找到“体育”“学生体质”等与学校体育相关的词语。长期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此不“待见”上级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导致学校体育日益边缘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之戏谑甚嚣尘上。由此可见,当下天津市学校体育的尴尬处境和极度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1.3体育教师人员短缺且力量薄弱

调查发现,天津市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短缺,部分学校(9.7%)至今未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见表3、4)。例如:汉沽区某中学9个自然班,计有学生230余人,专职体育教师配置率为零;静海县某小学在籍学生240余人,6个自然班,仅配备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宝坻县某小学计有学生900余人,19个自然班,却也仅仅配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如此匮乏,谁来带领广大中小学生践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如何实现“53号文件”的各项要求?师资数量不够,何谈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何谈实现教育现代化?何谈保证国家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大国的行列?另一方面,天津市城市中小学体育师资储备不足,且年龄偏大,急需招聘并储备年轻体育教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区县普遍存在体育教师招聘名额与编制之间的矛盾。例如,河东区某中学现有4名专职体育教师,然而2名教师年内即将退休,但是却没有后备师资顶岗授课,体育教学安排难免捉襟见肘;又如北辰区、河东区等的中小学也普遍存在师资严重缺乏且年龄普遍老化等棘手问题。调查发现,受传统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专职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分不清“体育教学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和“体育训练应该针对体育特长生”之本质区别,教学中往往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性体育教学”,而误将工作重心异化为体育训练。再加上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教师及其教学缺少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体育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竞争活力不足。由此可见,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配备不足,而且部分体育教师资质不足抑或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急需整改。

1.4体育教师合法权益保障率低

调查发现,天津市目前尚没有统一而明确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标准,体育教师工作负担超重。例如,17.9%的体育教师周课时量超过16学时(见表5);体育教师没有统一的室外补贴和服装费标准;体育教师职称评定机会少、难度大,未能做到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体育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脱节,形式主义严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机构,即便找到,其培训内容及其培训质量也缺乏有效监管等,急需给予充分关注并切实解决。另据调查发现,天津市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乡村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一名体育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年级的异常情况。其后果不难想象,不是体育课被严重压缩、挤占甚至剥夺,就是把体育教师当成“机器人”,超负荷运转。长此以往,体育教师身心疲乏暂且不言,单论其自身身体健康就无法得以保证。体育教师面对如此境遇,其教学兴趣从何而来?其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其幸福指数怎么提高?毋庸置疑,当下的体育教学非同以往,不是说你会打篮球、踢足球、跑步超快、乒乓无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需要“一专多能”;中小学的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做得好”;学校中的大大小小体育活动或比赛都需要体育教师组织得“有板有眼、有条不紊”。此外,体育教师除了上好体育课,还要负责诸如课间操、校队训练、学校运动会等其他事务。可以说,体育教师不但要和“语数外”“理化生”等其他所谓“主科”任教老师一样,具备专业的素养、资质与能力,而且需要付出更多辛苦、努力与艰辛,例如春日之沙拂、夏阳之晒烤、秋凉之萧杀,以及冬风之冰浸等。总之,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合法权益亏欠较多,急需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高度关注与妥善解决。

1.5学校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不均

众所周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保障,故而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经费或者专项经费理应按照国家要求给予平均拨付,以实现学校体育资源均等化和优质化;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囿于专项资金投入缺失,天津市乡村中小学校即便是普遍富有地皮,场地建设空间绰绰有余,适宜的体育场地(场馆)却建构不起来,器材严重短缺。而城市中小学校普遍握有一定的专项资金储备,但是因为没有地皮抑或发展空间狭窄,适量的体育场地(场馆)照样无从修建。于是,11.1%的乡村中小学校学生(见表6)只能被“圈养”在教室之中或者空旷的场地之上,无法优质足量地进行体育运动与训练;而部分城市学生,尤其是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等中心城区中小学生在大课间抑或课外体育活动之集中活动时往往人头攒动,仿佛“煮饺子”一般,国家倡议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难免流于形式,而学生的运动负荷自然也无法达到要求。另由调查可知,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教育现代化达标活动之持续推动,近年来天津市区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设备条件有所改善,但质量却差强人意,使用寿命普遍超短,加大了体育器材维修费用,进而加重了学校经济负担。就高中阶段而言,重点高中的体育器材、设施数量通常比较富裕;然而普通高中,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不仅体育器材、设施配置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其质量也无保障。由此可见,天津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资金投入不太均衡:一般而言,城市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明显优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中,重点学校体育经费有所保障,普通学校往往捉襟见肘;农村学校中,义务教育阶段体育经费投入往往大于高中阶段;郊县平原地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明显优于边远山区学校。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除天津市重点中小学之外,普通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极不完善,器材严重短缺。由此一来,学生在体育课上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学习与锻炼机会。

1.6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诚如所知,从事体育运动很容易出现损伤。调查发现,尽管天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前均会做好各种必要的教学准备,设想出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种种预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加之体育防护器械不足且不够完备,因此,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难免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由于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上课期间学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课任教师基本上负有“无限责任”,家长、学校和社会均会横加指责,从而导致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谈“意外伤害事故”色变,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进而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过分注重教学安全而“畏首缩脚”,随意删减具有一定难度系数和安全隐患的诸如体操、技巧、投掷等体育教材。调查过程中,学校体育管理者和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反映,为安全起见或者说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天津市中小学普遍存在删减乃至砍掉体操技巧类体育教材的情况。体操类教材不仅被全面封杀,而且单、双杠等相关场地、器材大都被清理出运动场。如此一来,不仅使得教学内容与方式偏于单调、枯燥乃至僵化,促使学生渐趋失去体育学习兴趣与运动积极性,而且严重束缚了学校的手脚,大大制约并阻碍了体育教学乃至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因此,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持续下降,学生体质直线下滑,意志品质日趋薄弱。更加不尽如人意的是,访谈发现,上课期间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任课教师除却自身投保的医疗保险赔付之外,基本没有相应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对其合法权益给予保障。由此可见,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够健全,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依然不能依法妥善解决与处理。

1.7学校体育绩效评价权重依然式微

为了扭转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之不端倾向,切实促进全体学生之身心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2013年6月,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并着力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及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构建“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然而,调查显示,天津市中小学虽然在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部署、认真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而言,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倾向。突出表现有二:一方面,中小学生评价体系依然很少涉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身体运动能力、体育课业表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关键性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针对中小学校及其校长、区县教育发展水平抑或区县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依然微乎其微。由此不仅使家长、学生、学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等闲视之,而且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也颇难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自然“跌跌不休”。此外,近年来,教育部虽曾多次发文要求各地中小学组织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但是,调查显示,时至今日,这一规定在天津市中小学,尤其在高中毕业班级中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缩水”情况十分严重。究其原因,囿于应试教育之“铁血统摄”抑或“惯性使然”,“分数依然是学生的第一生产力”。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考试在,或者说只要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单一人才评价制度和选拔模式不变,分数就永远是莘莘学子心中永远的爱,永远的梦和永远的痛。可以说,单一的“唯分数是举”的评价体系倘若不改弦更张,地方政府就很难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毕竟地方政府历来都很重视中小学校升学率和名校率等“显性绩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至今已4年有余,然而我国中高考制度并没有实质性改革。另外,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教改”未来缺乏信心这一事实,也进一步坚定了其“应试教育”的办学思路。调研过程中,学校体育主管校长和体育教师所宣称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等漂亮话语更像是外交辞令甚或口头表态而已。有鉴于此,若想切实“发展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就不能仅靠一纸文件,而需要付诸行动,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相关法律规定。

2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瓶颈的破解途径

针对天津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瓶颈,笔者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加以破解。

2.1把控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

教学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中心,其质量高低自然关涉素质教育实施、学校体育科学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之成败,故而需要重点把控。1)更新中小学体育教学理念。为了促进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体育教学理应围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核心展开,而不应“单纯以体育学科为中心”。2)优化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落实并扩大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其自主设置、创新体育项目抑或重拾难度较大、负荷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体育课程设置更应侧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正确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生动力”,提升运动兴趣,培养体育情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小学体育教师理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体质状况、发展需求等客观因素因材施教,合理加大运动负荷,开展差异性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坚强其锻炼意志,增强其战胜困难与挫折的信心与勇气”,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4)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中小学体育教学“双主体作用”。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体育教学质量。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体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竞赛与训练,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学校体育活动。

2.2聚合各方力量,助推学校体育优先发展

中国学校体育由教育“边缘地界”位移至“中心区域”不会是一哄而上、一蹴而就的“集装工程”,而是一项需要教育部门牵头、多部门通力协作的、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故而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民众等相关利益者的协力配合、不懈努力和恒久坚持。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以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立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首要、忙起来更要”之优先发展地位,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渐趋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2)充分落实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支持学校体育发展,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完善支持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加大学校体育专项体育经费的拨付力度;体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器材及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3)积极推行各级领导每学年上一堂中小学体育课制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榜样和示范作用会释放巨大正能量。4)切实加强中小学校长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力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校长肩负着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执行与具体落实之重大责任与强国使命,故而需要加大“一把校长”的学校体育工作接续培训力度,以便逐步提升其对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的认知能力,调动其主动践行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任务的高效落实,真正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2.3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培育优质师资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不断满足中小学学校体育科学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及体育教育目标与功能不断转变等多样化社会需求。1)创设教育公务员制度,突出体育教师职业特点。2)强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建设,注重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3)配齐配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满足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管理等学校体育工作需要。4)健全体育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加大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力度,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其体育教学科研潜力。5)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室外补贴、服装费用等相关待遇,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夯实体育师资队伍根基,进而稳定高水平体育教师队伍。

2.4加大经费拨付力度,优化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穷修文、富养武”之文化传统,时至今日,“肩负关照人性、锻炼意志、培养习惯、增强体质之本质属性及强国使命”的学校体育工作同样急需巨额资金付诸其中。故而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统筹规划教育经费,切实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经费接续投入;依法将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明确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学校体育活动经费比例,并随公用费用标准提高而相应增大投入额度;严格执行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拓宽学校体育活动经费筹措渠道,争取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优先加大乡镇中小学,尤其是山区中小学学校体育活动经费投拨额度。

2.5加强体育风险管理,确保体育教学安全高效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虽说在所难免,但是俗语有训:“预则立,不预则废”。有鉴于此,1)完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法律法规和风险管理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以期厘清中小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相关责任,解除其开授体育课程的安全顾虑。2)加快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及时全面修缮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全力消解安全隐患,确保体育教学安全有效进行。3)制定中小学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条例,明确责任人,加强体育设施的使用、维护和管理。4)督促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应险种,积极创设并极力鼓励学生购买中小学学校体育特殊保险险种,以确保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有人买单”。5)成立“中小学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协调办公室”,以减轻学校、体育教师因学生意外伤害而引发的精神、心理和物质压力,最大限度消除“校闹事件”的消极影响。

2.6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体育绩效评价权重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诊断、调控等功能,成为当下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有鉴于此,“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及“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强和改进教育宏观管理”,天津市中小学必须大力推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1)创建并推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立足“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公民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情绪行为控制、人际沟通能力、爱好特长、好奇心求知欲、潜能发挥、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能力”等20项关键性指标,建立并推行全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以便切实摆脱“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教师的法宝”之戏谑,切实扭转应试教育“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不良倾向。2)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校发展战略等基本要求动态调整并完善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3)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与方法。通过抽样测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科研方法综合评价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改变过往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方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改变单纯强调考试结果而忘却学生进步程度和中小学校努力程度的做法;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以改变过分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学校内部自我发展、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4)科学分析和使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科学分析中小学教育质量核心评价内容及关键性指标,撰写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既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的优长与特色,也要清楚反映其现存问题与不足,同时分析问题致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与建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才能确保“我国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势止跌回升”,进而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之中国梦想。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生中小学校体质健康
浅析学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的几点思考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调查探讨四川省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