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特色化艺术教育的文化育人之路

2015-04-29夏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2期
关键词:核雕特色化香山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具有独特的太湖地域文化资源及香山工艺文化。然而,度假区中心小学实际上是由农村小学发展而来,文化信息及相应的艺术教育条件相当欠缺,家长们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学校所在区域周边没有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或艺术传习所之类的艺术教育机构(基地);全校千余学生,除了在学校通过音乐、美术等课程接触艺术之外,以其他方式接受艺术教育的孩子只占5%,而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据调查,没有自发进行艺术教育的原因,家长“没想到”的占21%,表示“没地方学”的占72%,还有7%的家长表示“没时间”或“太麻烦”。而办学时长大致相当,地处吴中区中心城区的一所学校,全校2500多名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受艺术学习的高达73%,已形成一定艺术特长的占比47%。调查表明,造成这样巨大差异的原因的确有家庭重视与否的成分,但根本原因是艺术教育资源严重的失衡。

农村学校不缺艺术资源,缺的是艺术教育资源。鉴于此,度假区中心小学着眼于艺术教育资源的挖掘、统整与盘活,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顺应社区和家庭期待,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育人之路,这就是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特色化道路。

一、充分挖掘香山地域文化资源,多元拓展,形成特色

学校地处太湖之滨、吴中度假区香山街道腹地。如何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农村中心小学开展艺术教育?根据学校实际,进行艺术特色项目的选择和拓展尤为重要。艺术需要土壤,艺术教育更需要浸润和熏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的区域特色也呼唤着特色化的艺术教育。艺术特色项目的开掘和选择,需要接地气。小学和小学生都姓“小”,小学生处在兴趣发展的培养期,对艺术项目的喜好存在不稳定性,对艺术项目学习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和游移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学校设立艺术项目时,必须着眼学生特点,呈现项目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学校由此确定了充分挖掘香山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多元拓展,形成区域特色的项目选择与拓展思路。

认真考量之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的发掘与选择很快露出水面:学校与“中国核雕第一村”舟山村及书画之乡的郁舍村、蒋墩村毗邻。以“香山工匠”为代表的香山工艺则体现着精巧、独到的苏州传统文化特质。经过反复论证,学校选准核雕和书画两个主要项目,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向歌舞和乐器方面拓展,形成了在香山工艺文化引领下的核雕、书画、乐器、歌舞四大艺术教育板块。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一个既体现苏州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又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化艺术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有效利用校内外专家资源,规划课程,创新方式

课程是学校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载体。特色化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与推进,也必须依靠课程落实才可获得预期效能。有效利用校内外专家资源,科学进行学校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落实的艺术教育,充满了创新因子,带来了教育活力。

创新之一:课程规划特色化

借助区教育局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项目组成员单位的平台,学校先后邀请崔允漷、杨九俊两位课程理论专家作指导。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专家、项目单位资源,助推学校整体课程改革,遵循课程规划“分层、分类、选修、必修”的基本原则,在创新艺术课程校本化方式的同时,整合、聚合、融合社会各类相关资源,开发、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类特色化校本课程,以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促进学生艺术特长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经过半年的调研、统筹、论证、修改,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七易其稿,就艺术教育课程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同时,开发“艺术拓展类”和“香山工艺类”校本艺术课程的规划。课程校本化实施主要在国家艺术课程落实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加强艺术欣赏等内容的教学。校本“艺术拓展类”课程属学生选修课程,包含书法、舞蹈、合唱、器乐、水墨画等各项内容,校本“香山工艺类”课程也列为学生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核雕、刺绣、编织等香山手工艺内容。课程规划特色化的顶层设计,使学校艺术教育融会、盘活区域资源,也使地域化、特色化的艺术教育的实施获得了根本保证。

创新之二:师资建设开放化

特色化艺术课程的落实,师资是关键。如何保证艺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学校的举措是创新师资建设方式。如书法课程的教学,学校首先请书法家李超老师在校内建立李超书法教育工作室,同时启动“书法名家进校园”项目,聘任郁舍、蒋墩等五位本土书法家为特聘教师,并与区书法家协会合作,建立区书法家协会传统书法教育基地。“校内+校外”的课程师资聚集方式,增强了师资的专业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使书法课程教学的开展更有序、有效。

核雕工艺“道器相融”,对弘扬苏州“邃密智慧”文化及进行艺术教育很有价值。学校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等条件开发核雕课程。我们先后邀请核雕大师周建明、须培金、李晓青定期来校上课,聘核雕工艺大师为学校核雕课程高级教师,建设核雕传习所(专用教室),建立核雕大师工作室。高水平的师资,固定的学习场所,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师资建设开放化举措,让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书画家、雕刻艺术家和歌舞器乐指导专家进入校园,课程教学师资力量从无到有,由弱转强,更形成了校内外师资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师专家的言传身教和专业引领,也让学校的艺术课程校本化和特色化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三、精心培育社团活动资源,丰富内容,发展特长

艺术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课程是主渠道,活动是实践场,是展示区,当然更是学习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孵化器。因此,精心培育社团活动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至少拥有一种艺术兴趣或特长,借以培养美的品德,塑造美的形象,形成美的气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应然之举。

度假区中心小学一方面根据艺术课程开发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学生社团,如作为“香山工艺类”课程的延伸,学校成立核雕、书画、刺绣、编织、裱画等学生社团,课内、课外的联结和延伸,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形成;另一方面,学校又根据孩子的不同兴趣,挖掘、整合资源,先后组建了合唱、舞蹈、二胡、吉他、葫芦丝、竹笛、古筝、评弹等拓展性、发展性兴趣社团,使学生兴趣得以持久发展、稳定并形成个性发展方向。学生社团活动资源的培育、集聚,为学生形成艺术特长提供了稳定、持久、专业的辅导力量和练习时空。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资源,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艺术熏陶的氛围,分享到艺术教育的快乐。

近年来,度假区中心小学的特色化艺术教育凸显了良好的教育效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两年,学校核雕工作室作为吴中区的唯一代表,受邀参加苏州市吴文化展示活动;核雕社团的学生为联合国驻22国教育官员的现场表演,令与会者叹为观止;师生创作的核雕作品参加苏州市组织的义卖活动,受到热捧;书法社团学生连续两届参加省规范汉字书写比赛,连获一等奖;在区教育局校园文化艺术节上,3名选手获2金1银;有2名孩子的书画作品录用为教育外交礼品;2014年9月,舞蹈社团创作的《茉莉花》作为吴中区义务教育阶段唯一作品,参加“中国梦——我心中的梦”首届苏州市校园舞蹈大赛暨2014年苏州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捧得金奖……艺术教育之花在农村中心小学盛开,文化育人之路尽情地向远方延伸。

冰心说过:“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一个有艺术情趣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对美有追求的人。”这道出了艺术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意义。陶行知说得更加直接:“美是一步到位的道德。”把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表述得如此透彻。美的崇高感和道德的神圣感所形成的通感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是美、是文化、是修养、是境界,艺术是一个人一生的素养。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素质教育。沿着探索之路,我们有信心让度假区中心小学的特色化艺术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夏静,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2156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核雕特色化香山
北京香山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核雕”进校园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游香山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