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润文光”唱新篇

2015-04-29杨九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2期
关键词:平江实验学校德育

无论从车水马龙的干将路直入,还是沿着小桥流水的平江路拐进,只要踏入平江实验学校的大门,人们都会精神为之一振。十八棵百年银杏掩映下,五百岁的大成殿依旧巍然,三块印刻历史足迹的石碑庄重大气,古殿横匾上“德润文光”四字见证着学校的文化渊源,昭示着平江人的办学追求。平江实验学校正是以“德润文光”为校训,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新乐章。

一、全方位德育

平江实验学校秉持“德润文光”古训,以涵化的方式,汲取时代精神,给“德润文光”注入新的内涵,又以儒化的方式,构建立德树人的“德育场”。

1.优化直接的道德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是学校直接的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直接”未必有效。长期以来,德育以说教面孔出现,以灌输为主要形式,所谓“道德教育不道德”现象比比皆是。潘娜校长是品德学科的特级教师,近些年来,她致力于品德课程教学的改革,关注主流价值观引导与学生参与体验、独立思考认同三者的融合,努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体验、反思,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

2.建设校本德育课程

学校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拓宽了直接道德教育的空间。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以家庭的亲情、班级的互助、社会的关爱为主线,以学校特有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朴素情感,引导学生恪守文明底线,弘扬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校本课程的相关活动,又引导学生在认知启德的基础上,体验立德。

3.加强德育渗透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平江实验学校提出“科科有德育,课课有德育,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老师们把德育的重点放在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发现德育点,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内在联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真正把“传道”寓于“授业”“解惑”之中。学校基于校本特点,又推出仪式育德:通过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从不同角度实现礼仪对人的精神层面、行为表现的规范,彰显以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为内涵的学校文化特征。在环境改造过程中,学校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融入学校文化的元素,创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

4.创新德育机制

平江实验学校坚持推行“德育导师制”,其理念是全员、全科、全程。学校制订德育导师职责,开展“三个一”系列活动,即教育一名问题学生、设计一份教育方案、写好一个教育案例,有效促进导师制的发展。学校提出“携手弘德”的主张,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开发网站、博客、微信等公共平台,加强交流沟通,推进德育体系的形成。

二、对话型教学

理想的课堂什么样子?教学本质是什么?可以想见潘娜校长许多次关于这些问题的“静夜思”。当“对话”这个词穿透思维之网蹦出来时,潘娜用“怦然心动”形容自己的心情。课改以后,这个词并不新鲜,但是潘校长,她有对课堂教学持久的关注,有躬身教学的实践体悟,接受它,认可它,赞赏它,践行它,进而在学校推而广之,于是,“对话教学”成了平江实验学校课堂教学的靓丽名片。

基于对“对话教学”的深刻理解,潘娜对“对话”是下过理论功夫的,且看她对“对话教学”的诠释:“对话教学是教学主体在人格平等、心理安全的教育环境下,通过互动交流,进行知识、信息、情感、技能和经验的交换,达到自我发展的教育形式。”我在参与平江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曾与潘校长的团队有过多次对话。我也曾参加过她的学校开放活动的对话。我曾在平江对话现场生成对话“三新”的想法,呼应平江对话的实践和认识:新的关系,因为在“人格平等、心理安全”情境中,汩汩流响的“意义之溪”(戴维·伯姆语)的参与和分享,“我与你”的主体间关系形成了,因为对话,情感上的联系也更亲切了;新的共识,潘娜向往的课堂,“师生交流常常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滕守尧语),这正是对话的魅力;新的自我,恰如潘娜言,对话也是“自我发展”,因为自我也只有在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的接壤处,在二者的对话中才能存在(巴赫金观点)。

1.探索学科教学对话的特质

平江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基于对“对话”理论较为准确的理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课堂观察为支撑,努力建构“对话教学”的课堂模式,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切入到各个学科,努力抵达学科本质,力求通过对话,使学科特征得到彰显。他们提出:语文学科对话体验,情智共生;数学学科对话思维,自主构建;英语学科对话情境,生动表达;品德学科对话生活,健全人格;音乐学科对话旋律,体验共鸣;美术学科对话色彩,美化心灵;科学学科对话探究,有效实践;体育学科对话运动,强身健体;信息学科对话IT,智慧探索;劳技学科对话项目,创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对话实践,开放生成。有些提法,也许还需推敲,但其努力的方向感,是值得赞赏的。

2.建构“对话教学”的基本策略

以潘娜校长的品德课教学为例,她认为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就是找准学生的认知冲突,用情感、知识、信息等课堂内的能量流,形成一个道德规范的共同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对话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自觉”的教育目的。她提炼的品德学科对话策略有:感知策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事物,产生新的经验,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交流策略,指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形成情感和信息的整合,产生双向互动的交流;辩论策略,在正论和反论的辨析之间,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价值选择;反思策略,也称反省策略,指通过对话,突破原有思维习惯和定势,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模拟实践策略,在设计的特定学习场景中,进行角色模拟,推及其他学科,也大致提炼出体现学科特质的教学基本策略,使对话能够真正在全学科的课堂里落地生根。

三、立体式课程

1.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文化和学校特色重要的表征。平江实验学校按照“基础型——拓展型——提升型”的思路,打通课堂教学与活动、校内与校外的联系,立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仅以“小荷艺术院”课程建构为例:

指向“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艺术课程,每一个设计板块都有丰富的内容。以“提升型”课程为例,学校在“小荷艺术院”的架构中,成立了以社团为基础的艺术团,仅从音乐板块看,必修的有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少儿声乐等,社团设有合唱、舞蹈、昆曲、评弹、器乐等。提升型与基础型、拓展型组成的立体架构,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普遍提高,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多年来,从艺术团里走出了一批耀眼的“未来之星”:有获得中国少儿模特全国总冠军称号的陈文淇同学;有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的李静阳同学;有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艺术节总评选银奖及全国“优秀艺术人才”奖章和第七届德艺双馨江苏选区舞蹈类金奖的刘远霆同学;有获得2013年江苏省少儿文明礼仪之星优秀表现奖的曹祎纯同学……2015年6月,小荷实验合唱团在第二届江苏省“紫金”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在苏州市“童心向党·歌声飞扬”歌咏比赛中获得特等奖。艺术团的孩子们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新苗竞挺,已在苏州崭露头角。

2.尝试综合化建模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平江人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任务,从素质、素养着眼,颇有创意地尝试校本课程综合化建模。比如,道德实践建模——培育核心价值观,按照引导学生拥有品质、规范生活的理念,构建“成长步伐、我学我做、我知我行、我能我看、成长记录”五个板块,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动手、动脑、动体的主体参与建模——提高综合能力,将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有机结合,开发“美术技能·民间工艺”等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们也因主体参与而更加聪慧、机敏;美感(情感)体验建模——培养高尚志趣,开发“双轨制艺术课程”,其中包括注重文化内化的古诗文诵读,注重形体修养的芭蕾舞蹈,注重表演能力的音乐小品等等。这些综合化建模的课程,更接生活地气,更扬个性之长,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四、专业化成长

一提到学校的老师们,潘娜校长马上就眉飞色舞,姑苏区14个名师工作室,他们学校2个,当问及缘由时,她一点也不谦虚:“我们学校遍地是名师!”

1.理性自觉

平江人充分认识到教师大脑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学习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安迪·乞格里夫斯观点),得到充分的激活和开发,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于是致力于教师研究型学习团队的文化建设: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论为理论支撑,建立交流合作、平等互利的文化价值观,形成一种耗散性的组织机制,使组织保持活力;重新进行团队的角色分配,从学术水平维度、技能维度、年龄维度综合考虑,让专业“领袖”担当重任,或培养潜在的专业“领袖”;建构团队建设新机制,按照“自我申报、组织备案、项目管理、定期交流、成果共享”的流程运行,团队活动按照“理论引导、行动跟进、推出成果、反思提炼”的模式,整体优化活动质量。

2.专业含量

比如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主要是三种方式:反思式教学,倡导“读之后善思,思之后乐行,行之后善察”,采用“自修——反思”方式,要求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回顾、修正、反思、研究、重构,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同行式培训,将教研组和校内学科分管领导结合起来,以“推磨”的方式给每个教师提供机会,引导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中更好地发展;对话式研修,依据市名师共同体、区名师工作室、校名师协作组,精心选择对话主题,努力通过对话生成新的关系、新的共识、新的自我。

3.积极生态

学校提倡“养气式阅读”,开展“回归经典,安身立命”阅读活动,引导教师注重精神世界的丰沛,追求内心世界的完整,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这也就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精神的基础。校长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扮演援助者角色,提供学习心理层面的援助,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发展环境透明公正,专业竞争有序和谐;提供物观层面的援助,给教师学习必要的时间,以较为完善的网络条件给予支撑;提供信息层面的援助,创办信息索引刊物,把经典流派、学术方向、关注热点等提供给老师;请进来,走出去,扩大老师们的视野,这些援助措施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浸润性环境

1.平江实验学校是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学校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平江路畔,粉墙黛瓦与老街建筑浑然一体,大成古殿庄重巍峨,三块石碑古朴厚重,“德润文光”匾额意蕴丰厚。学校还将在大成殿建设“大成”校史馆,在大成殿前重塑泮池、泮桥,复活历史记忆。学校还创建了平江书院、“文墨流香”碑刻廊、棋园。校园内垂拱如盖的银杏,青翠挺拔的香樟,成为平江人的精神意象。“德润文光”的昭示,“银杏精神”“香樟品质”的意蕴,都使学校成为师生永远的精神家园。

2.平江实验学校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在古木参天、绿草如茵的环境基础上,学校启动四大主题园的建设,即“声韵园”“情景园”“并蒂园”“茂盛园”,集四园首字为“声情并茂”;又在银杏、香樟之外种植荷花、翠竹,提炼“银杏精神”“香樟品质”“荷花品性”“青竹气节”,在自然景观中投射人文元素,让师生的活动在诗画般的生态中展开。恰如哈尔森论及花园时所说,“让现实升华,替它披上幻想的霓裳,从而让我们的现实经验重归灵性”。在这样的花园里,“一草一木总关情”,孩子们个体发展的灵性又在诗情画意般的景色中得到更好的孕育和生长。

3.平江实验学校更是成长的乐园

这里的自然、人文景观都是活的。庄重的“三礼”在大成殿前举行,经典的阅读与身心的沐浴相伴而行。学校确定的校风为“正道立达”,教风为“立人达人”,学风为“己立己达”。“空气流动就是风”(匡亚明语),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使“德润文光”的精神弘扬激荡,蔚然成风。学校整体上呈现“学校——园林——文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格局,建筑色调为黑、灰、白,典型的姑苏风格。一方水土一方人,学校提炼出发展目标:要建设厚重大气、灵动雅致的苏式学校,培养修德怀爱、博学笃行的苏式教师,培育崇德尚美、乐学善思的苏式学子。1999年,学校在苏州首创“银杏娃”卡通形象,2012年推出“银银”“杏杏”第二代“银杏娃”形象,以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分成崇德娃、善智娃、健体娃、尚美娃、乐学娃。在平江实验学校这样的物理空间,建筑人文化,自然人文化,人文、建筑自然化,“银杏娃”徜徉其间,快乐地生活、学习、玩耍,恰如卡通形象谐音“迎迎”“兴兴”,学校自然也就成了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杨九俊,江苏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平江实验学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绵竹实验学校
大英县实验学校
自贡蜀光绿盛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