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培训 丰盈成长

2015-04-29夷浩方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2期
关键词:导师培训教学

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是市县级培训部门的主要工作。一般的培训往往是依据计划,组建班级,设计培训项目,按部就班,照方案实施便可。如何不断激发学员的活力,把枯燥的培训变成多彩的生活?这是我们致力探求的课题。近年来,我们注重对传统培训模式的扬弃,努力以创新求发展,在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样式,寻求富有活力的培训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员自选项目展示式培训

学员自选项目展示式培训,是参与培训的学员个体通过自主的梳理选择,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材料或主题确定为项目,对核心内容及其要素进行提炼构架,以现场解说和媒体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向同伴传递交流的培训样式。这种培训样式的采用,其意义不只是外显的形态的丰富,更关涉内在的理念的更新,其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于培训的主体成了学员自己。

我们本着关怀学员生命状态的理念,着力改变传统培训过程中轻忽学员内在需求及现实境况的不足,着意给学员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增添在亲历过程中获得的独特感受。我们倡导“培训学员即是培训资源”的研训主张,推崇从当下、从身边开掘研训资源,在激发学员参与的兴趣、调动学员亲历的热情以突出“主体性”的同时,力求彰显“现实性”和“鲜活性”。就笔者担任班主任的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而言,每期都有学员数十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这是一种富含量、可开发的培训资源。

1.主要依据。学科骨干教师已有相当程度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学科感受,其培训重点不应只是面上的拓宽,更应是点上的深化,尤其是培训对象意识到的“期待点”。自选项目,学员捕捉到的往往就是这个“点”,通过展示,让这个点自然弥散,由发现到关注,进而“疑义相与析”,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毋庸多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或外显或内隐的特点,个体间的差异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使之或融合互补,或激活促进,就能对团队的发展起到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再者,教师与学校是共生发展的,教师的教学常常烙有校本教研的印记,教师个体的展示也会折射出学校教学之光,这就贯注了更多的智慧元素,为培训带来更丰富有益的信息资讯。

2.基本原则。突出价值性,即充分考虑所选主题的含金量,考虑所展示的材料能给受众的收益。凸现典型性,即注重所选内容的影响力,从而引导学员对材料进行搜索、梳理、提炼、反思。体现亲历性,即选取自己所作所为、所思所感的材料,使呈献出来的更真切,更有个性色彩。我们还对展示的内容作必要的限定:学员自己最主要的教学经验,或印象最深的教学故事,或记忆中经典的教学细节,或咀嚼有味的教学片断,或值得珍视的教学失误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把自己认为最值得呈献给大家的材料传递到位。

3.大致构想。本活动要有机融入整个培训的大框架中,根据培训周期和内容板块,总体谋划,结合实情,相机嵌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又要自成体系,随机而不随意,做到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前期出思路,让学员早作准备,其间加以指点,让学员把脉分析锁住重点;后阶段组织实施,请学员登台亮相精彩呈现。

4.具体操作。请学员准备两个样本,一为纸质文本,可以具体详尽些,以便深度研判;二是电子文档,把材料做成微型展示课件,这其实是对前者进行的浓缩提炼,并加以必要的剪辑组合,重在起到应有的视听效果,可以简洁精致些,活动交流时边展示边解说。由于我们更多考虑到活动具有“项目展示”的特殊性质,尽可能让所有学员都有亮相的机会,因此,对学员的项目展示作必要的提醒或规定:时间适度控制,图文展现纲目清晰,立论阐发虚实结合,兼顾现场氛围,适当注意与他人已呈现内容的关系,相机微调。简言之,媒体展示的图文按预设的呈现,现场解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取其精要,显其个性。而培训导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即时评点,概括分析,激励促进,把脉导向,作好现场的调控,强化“场效应”。

5.实践反思。为使活动更扎实更灵活,有几点必须加强和改进。其一是点面结合,既让每个学员有一定的展示时间,又确保重点,让有明显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展示更充分。其二是板块组合,把个体随机进行改为小组整体推进,在展示之前作好主题、内容上的巧妙组合,让智慧碰撞、经验相融、成果互惠。三是展评融合,展示为主,评价跟进,可考虑采用学科专家评点与学员自由评说并进的方式,以评促展,不断深化。

二、导师现场指点诊断式培训

要凸显引领作用,必须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培训班班主任一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有限,我们通过遴选,组成了富有实践经验、教学个性较为突出的和谐互补的导师团队,依据每次活动的特点,请出合适的导师。导师的活动场域重在一线课堂,导师的导引作用重在指点学员。

每次活动突出主要研训点,以某一课或几课的教学为案例,由学员执教,必要时导师也可亲自执教,示范演绎,然后交互进行探讨分析。导师主导,对话答问,把脉诊断,进行切实而有个性的培训活动。

班主任作为主持者,重在把握全局,注意轻重疏密的合理处置。导师作为学术顾问,突出现场指点,重在即时诊断。

1.求解思考题,让学员带着问题走向导师。为凸现学员的主体作用,我们让学员在集体活动前,先行个体独立思考。其一,直面并求解统一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由主班教师设计,问题有若干个,大小结合,虚实兼顾。其二,发现并上升为有个性的问题。这类问题来源于学员,发现问题源于思考的深入,形成或上升为具有较高诊断研究价值的问题。学员有自己的“想法”,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做法”则更好,即便只是在预想或构想层面,也予以鼓励,着意生成与导师对话的材料,尤其是关涉本课教学的具体“探究点”。

2.观摩研讨课,为导师切实指导充分铺垫。基于学员课堂教学的透视,导师的指导才有更现实的依凭,也使得导师教学内容风格与学员研学要求有了更紧密的契合点。主持者通过必要的沟通,确定开设研讨课的学员,并尽可能安排在该学员所在的学校及其任课班级进行,努力保持课堂教学的原生态。而对于其他学员来说,不只是旁观者,更应该将观摩课与自己预想的进行比照,针对每个环节或细节,潜心思考:假如我来执教,将怎样设计?通过具体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发现问题,明确改进之处,使观摩研讨课发挥更大的效益。

3.激发兴奋点,让学术沙龙更为适切更加灵动。由观摩研讨课而进入学术沙龙,切忌直截了当、简陋苍白,而应于寻常处显现别致,在细微处透露涵养,为导师的指点提供一个灵动的视角和适切的起点,使导师在有限的时空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当然,主持者的驾驭艺术也很重要,张弛扬抑之间,蓄势、铺垫、烘托,自然激发而生成新的亮点。

4.把握关键处,彰显导师的思维个性及教学风格。审视课堂,各有巧妙。就一堂课而言,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很多,如果人云亦云,用千人一腔的话语、程式化的套路品评分析,就会失却最可贵的个性特点,也无法激起学员倾听与参与的热情。我们尽量少走或不走面面俱到、条分缕析的传统路线,而是凸显重点,强调个性,让导师的风格在观照课堂、把脉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5.突出现场性,在细节中品悟导师的即时诊断。在具体的场景中,直接触摸导师的思想及其行走方式,具有其他形式难以企及的功效。我们期待的不是导师教学经验的静态呈现,而是就刚刚发生的教学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的解读,从鲜活的案例中,捕捉若干个细节,通过定格观照,让学员零距离感受导师把脉诊断、解剖分析、因势利导的动态过程。主持者相机而行,或助阵导师发挥,或激发学员发问,引发学员通过真切的对话、不断的追问,或深入细究,或拓展联想,以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切实的提升。

导师现场指点式培训,并非主班教师把某项任务交给某个导师就了事那么简单,培训主持者要担纲多重角色:策划人,谋划品质上乘的培训项目;设计师,编制匠心独具的实施流程;主持人,做活导师亮相的精彩导引;艺术总监,艺术把控评课论学的活动;临时替身,随时准备应急的灵活转身。只有把多方面的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导师的个性呈献愈发精彩。

三、团队主题协作探究式培训

学员相聚一起,是集中参与培训的过程,也是合力探讨问题、携手化解疑难的良机。要着力于呈现、梳理、整合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提炼、加工、形成团队共同直面的主题,让主题活动贯穿整个培训始终。主题协作探究不仅作为培训学员的长线作业,而且成了培训班的独特印记。

1.明确方向。在广泛吸纳学员想法的基础上,主班教师结合学科教学的核心特点和基本走向,也可融入自身的尝试体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提出鲜明的观点,亮出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主张,在得到普遍认同后,使之成为团队的主题,引导学员朝着确定的方向共同探行。

2.认领任务。针对主题进行巧妙的构架,理出若干子项目,甚至分解为一个个要点,初步形成较为清晰的探究网点。可以将个人认领与小组认领相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微调,使每个要点都不空置。还可以推举子项目负责人,协调子项目和小组成员认领要点的探究。

3.深入推进。针对性阅读,变泛读为研读,重点关注与团队主题相关的书籍与资讯。针对性观摩,变考察为体察,深入与团队主题相近的学校,用心学习,借鉴。针对性指导,变仰视为平视,倾听,对话,求解,走近在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富有成效的名师,得到真切实在的指点。

4.着力提升。主要通过学员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进行展示呈现,使之层层积淀,以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行为,以课堂细节体现教学品质,以个性风格张扬教学境界。实处求精,平处求新,疑处求解,促进学员互动、互助、互补。随处渗透,相机而行,把主题的精髓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与自身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得到拓展提升。

(夷浩方,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214206)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导师培训教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培训通知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V eraW an g
导师榜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