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经济的灾后经济重建探究——以雅安地区为例

2015-04-29王颖颖

时代金融 2015年11期
关键词:雅安灾区工业

王颖颖 陈 程

(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2013 年4 月20 日的雅安7.0 级地震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对于当地甚至整个四川省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夺取生命的同时,也不可逆转地影响着灾区的产业结构。

横观震前的雅安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有独具特色的森林、矿产、水文资源以及生态文化、三雅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但这样的环境在面对地震这样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也显现出了其脆弱的一面。雅安不仅在短短五年间两度遭受地震灾害重创,而且因地震而引发的后续次生灾害也频频发生。每一次的灾害必然要经历长期化的修复过程。

产业重构是恢复灾区经济、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以及扩大灾区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在特定地点、特殊时期进行的产业重建和产业结构的布局与调整。尽管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一定的产业发展及重建规律。严重的自然灾害后,产业结构亟待重新规划。

一直以来,四川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一直占据着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雅安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生产产值远高于二三产业,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也高于其他产业。这种就业人数的不均衡使得第一产业人员冗余,二三产业人员短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能高效地投入生产。工业化发展规模不足,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同时,工业发展的滞后,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阻碍灾区经济的恢复以及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雅安必须大力拓展就业空间,适当地提高工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增强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以期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发雅安当地特色的优势资源,借助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根据规划中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新优势产业。

农业方面,应当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农业自动化、现代化进程,促进高效持久的农业生产,并且为农民创造稳定收益,最终实现农村的繁荣发展。

发展特色农业,应当建立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同时还应发展农产品核心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对外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优质民间资本投入,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扩大有效就业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应当建立与种植相匹配的质量检验中心,重视农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

最近几年来雅安当地着力发展茶叶、果蔬、中药材种植与销售,具体包括猕猴桃、百里茶、雅茶、雅竹等,实现了农村劳动力从传统作物向特色农产品的高效转移,极大促进农民增收,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第一产业的良好范例。另外,农业发展也可与大热的互联网电商模式相结合,通过统一种植、加工、网上销售的方式降低成本,为农民创造新的致富途径。

上文提到,雅安当地工业化发展规模不足,工业化水平仍比较低,因此应当借助灾区重建的机会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雅安当地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矿产、水文资源使得当地形成以水电、矿电为主的传统产业支撑点。灾难过后,仍应恢复、坚持并壮大采矿业和水电开发相结合的工业结构,为震后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证。与此同时,灾区重建中工业发展还应适当调整结构,转变传统工业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努力转变高能耗、低产值的发展模式,重视并扶持轻工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减少浪费,降低污染。

产业转移是调整工业结构中普遍而高效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将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可以结合当地发展情况,选取汽车生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安全等成长型产业,为灾区经济扩展新的增长空间。

同时,不但应扩大工业总量,还应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在传统工业强项外不断创新,着重发展高新技术。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政府应协助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经济创新网络,实现高效的交互式学习,在市场经济中,降低工业企业风险,增强工业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帮助其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雅安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中三雅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享有盛名。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将提高服务业比重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而在发展服务业时,又应当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环境,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方面,碧峰峡、蒙顶山、熊猫古城和金凤山位于雅安,应当不断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在景区内配备与社会发展接轨的现代设施,将旅游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并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协作和线路对接。

地震虽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物损失,在旅游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震后可建设地震纪念馆、保留不可重建的遗迹、建设抗震知识科技馆等,一方面作为灾害的永久纪念,也可对外开放为旅游业增收。

在灾区重建、产业重构的过程中,为鼓励社会资金的投资,政府应当大力配合,在投资创业方面给予灾区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是灾区重建的基础,雅安市以乡镇居多,第一第二产业的科技水平低,地震摧毁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若划定投资区域以及项目过大,资金筹措很可能遇到困难。另外,大项目虽然能明显提高当地经济规模总量和GDP 的增长速度,但是若项目过大,投入过于集中,居民无法从其中直接受益。因此实现投资资金的集约利用,必须从县域经济为主体为代表的中小项目入手,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也应当将重点放在小规模区域经济中,采取多元化路径,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应当注意,单纯的外来产业转移可能脱离灾区实际情况,使得该产业发展缺乏后继动力。因此,应当将传统优势、自然环境以及当地文化等条件全盘考虑,努力促进产业合作、产业技术改造和提升。只有全面地分析雅安地震灾区现有资源环境条件,进而合理利用,才能高效构建灾区新型产业集群,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1]王治涛,汪日方,黄绵成,邢晓东,卢永记,郭晓茵.后重建时代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发展重建策略探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02).

[2]达捷.灾后重建与四川产业协同发展——基于生产要素再配置的视角.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纂.

[3]王晓红.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灾区旅游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纂.

猜你喜欢

雅安灾区工业
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雅安媒体人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工业人
隆力奇慈善雅安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雅安地震房屋倒损情况遥感影像解译
祝福雅安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