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簿壁套筒零件加工防变形的技巧

2015-04-26李银玉吴敬

机床与液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应力精车外圆

李银玉,吴敬

(沈阳工学院,辽宁沈阳 110005)

某公司加工一种簿壁套筒零件,如图1所示。材质铜合金,零件尺寸为外径φ160 mm,内径φ154 mm,壁厚3 mm,内外径表面粗糙度均为1.6μm。该零件的加工最大难点是变形问题,若大批量加工可以设计制作工装夹具,用夹具来控制变形。但该零件数量有限,制作夹具要增加费用,加工成本上升,造成浪费。于是决定采用特殊加工技巧,在不使用专用夹具的情况下,在卧式车床上,采用自定心卡盘一次装夹,完成零件内外圆及端面加工,并能控制变形,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图1 零件示意图

1 防止装夹变形毛坯下料尺寸的确定

由于零件壁厚仅3 mm左右,在卡爪径向力作用下,会造成装夹变形。为防止出现变形,毛坯的下料尺寸应科学、合理。毛坯采用铸造铜合金管,其长度由三部分组成,工件长度A、切断宽度B和卡盘装夹长度C,其中装夹长度C取15~20 mm,加工零件内外圆时,加工到切断部位最大位置点D,从而使装夹部位保证较厚状态,消除变形影响,见图2。

图2 毛坯示意图

2 采用内外圆交替加工方法

为防止加工中由于切削力影响产生振动和变形,在内外圆粗车、半精车和精车3个过程中均采用交替加工方法,即车一刀外圆,再车一刀内孔,如此反复直到精车完成。采用交替加工方法,可以使外圆,内孔在车削过程中受不同切削力影响,而造成变形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在车削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保证外圆、内孔加工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

3 粗车、半精车后安排低温时效处理

零件在车削过程中,其内部不可避免会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产生和不断释放会产生变形。为及时消除内应力,在粗车和半精车后,分别安排一次低温时效处理,温度在200℃左右。通过低温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减少变形影响。

4 防止切断变形的措施

全部零件精车完成后,对零件进行切断时,发现在切断处产生变形。其原因是由于使用切断刀进行零件切断时,刀具作用力较大,而零件的壁厚较簿,在内应力、切削力共同作用下,造成零件切断处变形,这种变形往往会使零件变成废品。防止变形的措施是半精车后选用切断刀在零件切断位置处先车一刀,保留壁厚单边1~1.5 mm(留精加工余量)。这样做有两个作用:(1)释放切断口处的内应力,从而将最后全部切断时产生的变形降低最低;(2)减小最终切断时加工余量,使切削深度减小,切削时间缩短,从而减小应力及切削力影响。

5 精加工采取措施

精加工是零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随着加工的进行,零件壁厚越来越小,刚性变差,易产生变形。为防止变形产生,作者采取的措施是:精车内孔时,外圆缠胶布;精车外圆时,内孔塞橡胶球。精车内孔时,外圆缠胶布,增加零件紧固力,防止零件胀口。精车外圆时,内孔塞橡胶球,橡胶球产生膨胀力,支撑零件内孔,增加零件刚性,减小零件变形。同时胶布和橡胶球还起到吸收切削振动效果。见图3。

图3 零件内孔塞橡胶球示意图

6 合理选择切削参数

粗加工时,为尽量快速去除零件毛坯的多余材料,吃刀深度选择1~1.5 mm,主轴转速600~800 r/min,进给量0.12 mm/r。

精加工时吃刀深度为0.2 mm,主轴转速1 000 r/min,进给量0.1 mm/r。

选择较高的主轴转速,其目的是使切屑流向刀具侧,并在高速下甩出,避免切屑缠绕零件拉伤零件表面。

为减小切削时的径向力,尽可能选择75°以上的主偏角刀具,这样可以在切削过程中使轴向切削力增大,而径向力减小,降低零件在径向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为使切削轻快,选择刀具前角3°~5°,后角3°~6°,同时为使排屑流畅,前刀面圆弧应浅一些。

7 结束语

采用上述加工技巧,经过实践验证,在不使用专用夹具情况下,能较好地实现簿壁零件的加工,且能保证加工精度。该加工技巧为同类零件加工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内应力精车外圆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镀液添加剂对镀层内应力影响的研究
高精度专用数控外圆磨床研制
基于MasterCAM车削模块的热轧辊精车加工
DLC涂层的制备及内应力、热稳定性改善措施研究现状
一种能消除薄壁工件夹持变形的新型精车夹具
汽车塑料零件内应力浅论
基于磨耗选设提高数控车削精度的分析
超声波测厚仪精确测量钢板厚度的方法
高精度外圆磨床磨削测力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