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里的大学问

2015-04-23屈伟忠

求学·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未婚妻旅客农民

屈伟忠

小说是高考文学类阅读文本的重要考查内容,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一般占有三分之一的分量,2014年更是达到8篇。一般而言,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是小说的常规考点,考生复习时应予以重视,本文选取三个考查频率较高且容易被考生忽视的考点进行详细解读。

█ 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的作用

在小说中往往有反复出现的事物,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事物,而是故事发展的重要道具,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考生要注意事物在情节上的线索作用、人物塑造上的陪衬和对比作用、主题上的象征和暗示作用。

高考示例1:(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了想,干脆把鞋做得稍小一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红了。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人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可以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评析】小说的题目是“鞋”,以“做鞋”“送鞋”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女子给未婚夫做鞋既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又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女子用特别的行为方式表达的含蓄情感。不难看出,作者选择“鞋”作为小说的切入点和线索,独具匠心,因为简单的一双鞋涉及情节、人物、社会风土等因素。

【参考答案】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挖掘与表现主人公的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

█ 次要人物的作用

人物类,一般考查主要人物的形象,而小说的次要人物也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对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是通过次要人物来引出主角,有时候则是衬托主角。

高考示例2:(2013年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未婚妻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那怎么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

【评析】小说中对“看报纸的旅客”表现不多,不是主角,但正是他两句关键性的话,将农民夫妇与“我”构成关联。“我”是比较羞涩的姑娘,与农民夫妇本来展开不了深层次的对话,“看报纸的旅客”先是将“未婚妻”的话题引出来,再来朝“我”开玩笑,将谈论的焦点指向“我”,从而引起了农民夫妇的关注。因此,“看报纸的旅客”对小说主题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衬托主要人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 鉴赏人物语言

赏析语言是高考的常见考点,但人物语言是小说所特有的,人物语言不是作家语言,而是作家塑造出来的人物的语言,是凸显人物形象和个性的重要标签。因此,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考虑人物的性格、身份、特定场景,注意语言的口语化、地方特色等。

高考示例3:(2007年湖北卷)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日月行色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着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她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一尊秀婉窈窕的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凉爽。她翘起指尖捋捋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吗?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她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了一坨秤锤。

【评析】首先,本题指向比较明确,特指对“人物语言”进行赏析,但是没有指出是哪个人物的语言,因而要关注小说男女两人的全部对话。其次,要明确人物对话中哪些句子是有分析价值的。相对而言,男子的语言比较普通,女子的话有特色。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西北山村里的青年农民,他们的语言便带有浓郁的西北山村风味,比如“赢人”“ 老人经的事稠”“你是个鳖熊”。文章写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故事又发生在农村,青年男女对待恋爱的态度是矜持的、羞涩的,因此人物语言是含而不露的。“她”对“我”的评价先抑后扬,先贬斥“我”是个鳖熊,又称自己是“灵性人是鳖熊的奴”,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未婚夫的爱意。由此,也看出 “她”的聪敏、灵性,因而“她”的语言又是俏皮的、活泼的。对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性格进行分析后,就可以知晓人物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字,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语言生动,充满地方生活气息。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猜你喜欢

未婚妻旅客农民
耕牛和农民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候车大厅的旅客
农民
我是人
未婚妻的前世
项链
定格
谁是哈里的未婚妻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