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研究特色

2015-04-23

科技视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时评社论都市报

龚 雪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文法系,辽宁 沈阳110167)

0 引言

《南方都市报》1997年正式创刊,是隶属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管辖下的综合类日报,主要面向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地区主流人群,日均出报100版以上,发行量160万余份。自2002年《南方都市报》创办时评报道以来,吸引了广大业内人士的关注,历经2003年4月、2004年3月、2006年10月等数次改版,渐渐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时评报道风格,为塑造品牌、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品质的基础,为《南方都市报》向新主流媒体转型的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 新世纪报刊时评报道概述

1.1 时评报道的概念

随着都市报的兴起和发展,一种不同于传统新闻评论的新型新闻评论出现在都市报上。它不仅具备传统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而且还有一些自身特点:时效性强,多数评论针对了报刊当日或昨日刊登的新闻;针对性强,内容具体,观点明确;议题深入,评论者来自各个领域。时评报道的出现,满足了公众对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社会持久形成的热点问题,因而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成为占据市场的重要手段。时评在我国诞生100多年来,对时评的定义仍不能得到一致的定义。在不同历史阶段,时评的内容和传播也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时评”概念在使用时,出现了数种迥异的状况,有观点认为时评的有着宽泛的用途,甚至把它与新闻评论划等号;有学者则将其简单定义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进入21世纪,时评的再次兴起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目,对新闻时评概念的说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虽然时评概念不断变化,但“短评”、“时事”、“新闻评论”等核心内涵和本质基本被涵盖其中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评论为主,紧扣时事;以具有新闻价值的已报道或未报道过的新闻为切入点,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1.2 新世纪时评报道的现状分析

1.2.1 报刊设置时评版规模化

在借鉴西方报纸社论版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造,形成了独有的时评报道专版。欧美报纸社论版多:一面是正面意见的时评,一边是反面意见的时评,即“一分而二社论版对页”。自《南方都市报》开设了来论版,发表了大量读者来信,开设“批评与回应”专栏,读者对以往前时评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评专版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平台。1.2.2 时评报道种类多样化

新世纪报刊时评种类繁多、各具风格。时评栏目分类方法也五光十色,目前并尚缺少一种绝对权威的分类标准。这首先要归因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拓宽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例如新世纪以来逐渐兴起的时评类型“房产时评”、“娱乐时评”就是这种情况。“冰点时评”是公民追求民主法治精神和更高层次的人文价值的体现。其次与进入21世纪以来,读者阅读需求日趋多样化也有很大的关联。例如金融业读者需要的关注经济的发展动态,预测经济走势,在这种需求催生了“经济时评”,为金融学者提供了决策依据。可见新世纪时评报道种类的多样化得益于社会转型。

2 新世纪《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的特色

2.1 《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的特色理念

2.1.1 视角与语言立场

本着“站得高则看得远,德不高则行不远”的理念,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设置了“时事评论版”,刊登建设性的判断及评论。次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引发了各界社会人士的关注。同年7月正式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根除了中国众多的城市农民工和流浪人员窘迫的生活状况。另外,《南方都市报》还积极追求:稳妥积极,为民生代言;见地深入,为时局建言。在独特的理念的引领下,打造客观、理性的时评,逐步开辟出自己的市场;独有的时评语言和视角,是一个传媒对价值观追求和对市场的理解度的体现,有利于提升报刊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主动。

2.1.2 开放、平衡的观点

以往报纸刊登的言论多为报社内部编辑或评论员发表的,代表报社自身观点,特别是针对人们关注的重大事件,他们的观点相对严谨,发言相对规范,风格没有太多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社会加快了民主化的进程,很多报刊设置了时评报道专栏,让更多的普通群众有机会参与到评论中来。时评的对象不再仅仅是重大事件,一些更加接地气的贴近群众现实生活的热点、疑点话题,也被时评逐渐接纳。各种言论的平衡是开放的观点中更为注重,对同一事件或现象有肯定的观点,有反对的观点,各种论争,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呈现一个意见多种观点的多元化局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时使媒介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观点的平衡和开放是对西方社论版借鉴的结果。“一个典型的社论版每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这些:三封读者投书,两幅漫画,三篇专栏,一篇国内或国际事务的社论,平均两天一篇地区当地事务社论,三天两篇地区事务社论。版面不含广告栏。”这是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对归纳时评构成的评述。可见广泛搜集民众意见,扩大了民主,使各种意见得到自由发表,才能实现报刊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2.2 《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的特色写作

2.2.1 选题特色

时评报道要求的时效性,新闻性更强,新闻性即要求时评报道与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时效性就是要求评论的质量要高,对于引导舆论的导向有重要作用,时评的选题要面向全国发生的社会影响较大的新闻事件,比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马航坠机事件”、“昆山粉尘爆炸案”。《南方都市报》均充分发挥其时效性,提供丰富的资讯、组织时评专家进行评论。在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增加的今天,媒体报刊对时效性的追求己成为永恒主题。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来,社会转型中出现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解读政府执政路线,关注重大政策方针,获知变化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影响,日益成为受众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时评就很好的发挥了解读阐述的作用。时评报道的本质是传媒实践对“议程设置”传播理论的具体应用。媒体通过开设时评报道专栏,有意识地引导公众集中思考和评论的问题,并发布相关观点,形成相关舆论。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特殊的信息,时评受众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在享受一种精神消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很大程度上收到时评报道所做出的判断和评论的影响。因此,21纪的人们需要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找到一种平衡的价值观,注入深厚的人文关怀,让受众得到精神上的激励和满足,这应该是时评报道越来越注重的环节。这是媒体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体现,通过对情感、人生经历的关怀和反思,使人性光辉得到进一步折射和放大。

2.2.2 大众化特色

新世纪语言日趋大众化,既是新时期社会历史特征的体现,也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历史转型加快的结果。一方面,当今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报刊等媒体形式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阅读需求,在语言使用方面尽量去贴近大众的生活,广泛吸纳社会中流行用语和网络用语,拉近媒体与读者之间距离,对报刊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当今相对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下,使人民真正成立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自己真实的想法、观点都能随意表达出来,语言的大众化,消除了报刊数年来的高高在上和语言空洞的弊端。成为媒体与读者诉求的一个平台。

报刊的属性决定了报刊用语应该充满时代的色彩。近年来,报刊时评报刊中出现的大量专业术语、流行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是时代生活的体现,对引领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拜托!我们不需要男足世界杯》题目中日常用语“拜托”一词,把球迷对中国男足的无奈之情充分的表露出来;正文中“以目前中国男足在国际足坛的地位、实力和水平,实在不足以去争这个‘彩头’。”,也很好的表达了中国男足的水平与世界杯相差甚远的不争事实。时评报道的写作也日益大众化,用源于生活的语言,能更好的消除媒体与读者的屏障,简明了当地表达观点,使各种观点更加有效的融合。

2.3 《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的编排特色

字号、字体、线条等版面语言的不同设计是版面的组成部分,将众多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呈现给读者,是版面语言最基本、最首要的作用。因此“大气简约”是版面越来越追求的风格,实现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这种简洁的设计,对读者阅读和编辑换稿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若想缩短换稿的时间,版面简约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特别是遇到重大新闻换稿需要的是,简约的版面更能体现它的价值。各大报刊越来越将大气简约的版面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层面,它的成功,对提高受众的阅读率及时评报道的特色内容特色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如下:从大方向上讲,《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共有3个版面:形式、版面都基本不变的“社会评论”版,及不定期在不同版面的刊登的“个人评论”版与“大众评论”版。根据具体的情况,这三个评论版面有不同的分配栏目:其中“社会评论”版具有最丰富的栏目,例如“社论”、“街谈”、“批评/回应”、“实事求是”、“推荐”等。 “大众评论”版是三个版面中出现最晚的,它的出现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南都漫画”和“来论”是“大众评论”版的常规栏目,“跟帖”、“关键词”、“声音”、“微博”等都是带有鲜明的网络色彩的栏目。相比以上两个版面,“个人评论”版的设置相对简单,虽然根据不同作者实际状况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报道,但是各个不同的精英专栏都由冠名以“个论”二字。

3 《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实现受众媒介接近权和进行二次议程设置

媒介接近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巴隆提出的,指一般社会成员可以利用新闻媒介发表自己的主张、言论和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版设立了多个专栏对社会公众开放,供公众表达意见,仅2010年上半年《南方都市报》的时评报道,就有表达个人观点的各种评论近1300篇。从某种意义上说,《南方都市报》使受众的观点在媒体上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使受众媒介接近权得到最大程度地实现。

二次议程设置是指在新闻报道之后,依据新闻进行评论和评判,对新闻进行更深的解读。其功能,在空间上拓宽了新闻影响的区域,在时间上也延长了新闻的生命。媒介通过评论选择性地把群众的目光引导到了特定的对象。这样,就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涵与扩展了新闻报道的外延,使新闻及评论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为受众带来了更加科学、全面、理性的对事件和现象的认识。

3.2 有利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彰显及公共领域的有效构建

“适用与满足”站在受众角度,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以及这些接触对他们心理需求的满足,考察媒介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公众逐渐加大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后,公众对社会参与空间的需求也不断扩展。公众的这种精神上的满足通过新闻时评报道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在 《南方都市报》2010年上半年的时评报道作品,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就政府执政、舆论监督、公民权益、文化教育、市场改革等诸多方面刊登了自己的意见,满足了自身的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

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够保障向所有公众开放,能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能自由地聚会结社和发表意见。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等是公共领域重要形式。《南方都市报》的时评报道是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刊登公众的观点和意见,为更加有效构建公共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到来,公共领域必将发展壮大,而时评报道也必然能为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添砖加瓦。

4 结语

2002年创刊,《南方都市报》历时十余载。从一份不起眼的小报一步步发展成今天的主流报纸之一,其中时评报道专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彰显其言论导向的独特认知价值方面,还是其时评理念“在大转型的时代关注这个转变的国家与社会”。南方都市报时评报道秉承“做一个广开言论的平台”理念,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都市报。

[1]宁树藩,等.新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6.

[2]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49.

[3]吴飞.传媒竞争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22

[4]李方.写好时政评论真的很不容易[N].新华日报,2004.

[5]李天伦.时评本地化漫谈:南方都市报社论的启迪[J].新闻记者,2004.

猜你喜欢

时评社论都市报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