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的探究

2015-04-20魏红英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品德与社会问题

魏红英

【摘 要】新世纪课程改革时代的到来,使得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已被纳入小学教育教学中。该课程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实现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探讨该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课程生活化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教学生活化    问题 对策

1 引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品德规范知识和要求。通过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开展生活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应用自身的教学经验,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效率。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2.1个人经验重视程度不高

小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过程中,如果课堂不能与自身的个人经验相联系,则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虽然应用到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但没有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品德的养成。因此,开展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要结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

2.2学生心灵未受到触动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常采用模拟采访或小品表演等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然而,这种没有经过深入挖掘的只停留在生活表象上的场景表演,不能让学生理解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深层含义,导致课堂教学未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我生活的社区》一文时,教师可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故事,如通过提问“你是否给邻居添过麻烦?”“你的哪些行为影响到了邻居?”等问题来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应用“师问生答”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这些未经过加工的生活缩影不能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目的。教师虽然是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但是未能做到及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导致整个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这种居高临下的教学方式难以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出现问题,降低了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效率。

3 解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对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视程度

针对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存在的个人经验重视程度不高问题,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加大对该方面的重视,以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顺利完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走向文明》一课时,考虑到当代大多数学生均已接触到电视机这一科学技术。教师首先在教学时通过提问“电视机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并结合学生从电视机中获得乐趣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其思维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学技术,阐述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由此可见,个人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创设问题情境,触动学生心灵

为了解决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心灵未受到触动的问题,可通过创设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情境来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安全的生活》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对火灾场景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首先创设着火情景,并由一名学生扮演家中的小主人,第一名学生则扮演大火。然后让学生们讨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课本内容场景的还原再现,还应从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便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整个课堂表演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情境细节问题的捕捉,触动学生心灵,进而有助于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顺利开展。整个过程重在倡导学生亲身体会并学会换位思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注意学生心灵的触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就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生活化,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切身生活体验,并提高对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从捕捉与儿童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意义课堂教学内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解决生活化问题的对策,以提高整个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只有正视教学中出现的生活化问题,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才能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63.

[2]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考试周刊,2013,15(5):24.

[3]孟令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与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2(3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品德与社会问题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