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巍百年楼 累累伶人骨

2015-04-20张震

上海戏剧 2014年6期
关键词:许仙编导京剧

张震

历史应由当代人写,可以多真实?历史须由隔代人评,可以多客观?当代存在着太多的人情世故、太多的牵扯羁绊,往往会被热情或偏见所左右。因此,现在很难有一部真正完整又让人普遍接受的京剧史。而以戏曲反映历史,则可以回避因写实而带来的种种掣肘和困窘;就像以国画描摹山川那样,只需刻划其精神、突显其意韵。台湾国光剧团的舞台剧《百年戏楼》以几代京剧人在“男旦盛行”、“海派形成”、“样板戏前后”等三个时代中的爱恨情仇,来展现其百年人生遭际;从而达到以写意手法投映京剧百年历史的目的。

编导运用一双绣鞋、两段故事、三代情缘以及穿梭其间的白蛇与许仙,大致勾勒、表现了京剧历史上男旦艺术的风行与颓靡,海派京剧的炽烈与火爆,以及特殊年代的疯狂与荒谬。

熟悉京剧历史的观众都知道,剧情不是历史,但构成剧情的细节却有其对应的真实历史,于是该剧也就有了历史的厚重。从而使观众感受到,是一代代京剧人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支撑起了京剧巍巍百年历史、百年辉煌。

该剧和其他新编戏相比,没有刻意重视故事的连贯、行动的合理、人物的丰满、感情的充沛而是用“贴标签”的方式展开剧情,并穿插介绍了京剧历史、班社结构、衣箱行头、行业规范,包括京朝与海派之分,坚守与创新之争等等。可恰恰是这种方法使年轻观众看懂了剧情、了解了历史,从而认可了该剧的观赏性。

该剧也没有像其他新编戏那样,为人物创作新的唱词、谱写新的曲调,供其抒发感情,而是运用旋律优美且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经典唱段镶嵌、拼贴其间,以比兴、假借的方式,使观众产生通感,从而认可了该剧的怡情性。

小说创作需要细致入微地展示事件的过程、人物的行动,使读者从中体会,使读者由此联想。1949年后,很多新文艺工作者接受委派,参与传统戏曲改革。于是,新编戏也越来越法度谨严,讲究情节合情合理,讲究人物栩栩如生,甚至追求写文章式的起承转合。

可时至现代,读者的理解力、思辨力已非过去的读者可比,不需要精雕细琢的灌输和哺育,他们没时间也没兴趣接受絮絮叨叨。因此,有时提纲挈领或图解式的介绍反而能收到简洁干脆的效果,特别是用戏剧反映历史。

如此剧情编排应该不是编导的敷衍塞责。如果没有看过台湾屏风表演班的《京戏启示录》或英国剧作家麦克尔·弗雷恩的闹剧《糊涂戏班》的观众,很可能会惊艳于该剧多重“戏中戏”的结构。该剧故事连着故事,人物套着人物,情节映衬情节,寓意叠加寓意。剧中很多台词,其意不止双关。例如,可以把 “忿恨底下的情痴”理解为白素贞对许仙的情感;也可以理解为当代京剧人对京剧、对观众的情感。如此,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该剧提示的主题:人生中的不圆满,在戏中求得圆满。

但是,编导的匠心太巧了有时也可能走向岔路。或许太想表达某个时代对京剧的戕害、或许太想表达京剧人的殉道精神(在每一幕中,或明或暗都有一个京剧演员非正常死亡),编导安排了华峥投湖。

剧中,革命小将们搜出绣花鞋,批斗华峥、审问茹月涵。茹经不住威逼,最终“招出”了师傅。这一背叛使得本来还能直面甚至是笑对惨淡人生的华峥一下子像被抽了脊梁骨,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紧接着走向自我灭亡。

特殊时代中,京剧人遭迫害而自杀者并不鲜见。既有言慧珠这样的大青衣,上吊;又有苏雪安这样的老编剧,投湖。但戏中的情节实在牵强,以华峥的人生阅历,可以准确体验善于千年变化的白素贞(应该还包括其他舞台人物)的内心世界;却不能看懂懵懂少女如同雏燕在面临惊涛骇浪、覆巢之危的重压下,一种无意识的抓救命稻草式的举动。这不奇怪吗?如果他像许仙一样肉眼凡胎,把自己的学生也看成吃人的美女蛇,而不是善类?那么很难说他宅心仁厚。因为心中无佛,很难把别人看作佛。许仙正是因为心中有鬼,常怀疑自己的老婆是妖怪,所以才会“上了法海无底船”。

如果华峥把女徒弟对自己的“背叛”看得如此之重,竟然和自己的生命划上等号。那么,他对女徒弟的心理是不是真的有点不堪?先前剧情曾告诉观众,在茹月涵“背叛”他之前,他可是一个很睿智、很坚强的人物,能够镇定面对(甚至是戏弄)小将们的疯狂。

当然,戏剧终究是戏剧。戏剧需要冲突、戏剧需要激情,戏剧终究不能全部贴标签、用图解。可需要应该让位于合理或者说更大的需要。华峥可以被批斗、被羞辱、被殴打,直至病重、死亡,但不应使其自杀。相反,可以安排他去世前表达宽恕(华峥自杀是对茹月涵最大的惩罚,使其终身背负心理包袱)。这可能使茹月涵这类人的心灵震撼更大,更能引起其反思。每个人都有年少懵懂时,对于一个几乎全民失去理智的时代,光是惩罚、声讨、鞭挞、讽刺、揭露、展览或者牢记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反思、研究,从历史、社会、制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研究其成因,以杜绝其将来。这会比单纯地排演一场戏、撰写一本书乃至建造一个博物馆有意义得多。endprint

猜你喜欢

许仙编导京剧
发胖也有好处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许仙人
许仙人
千年等一蛇(二)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