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

2009-06-11王秀云

理论观察 2009年2期
关键词:画龙点睛艺术修养点睛

王秀云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164-01

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电视的质量、受众面及市场所占空间,也关系到电视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的要求愈来愈高。当前,电视编导要努力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与艺术修养:

一、编导要具有画面灵感

“画面灵感”听起来并不陌生。自有电视自办节目以来,在众多电视人脑海里却闪现过这个词,只是很少有人专门阐述和提起。当我们在进行画面蒙太奇思维时,我们的灵感是怎样闪现的呢?我们又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呢?

不用说我们电视的优势在其动感的画面,那让人预测不到又意外欣喜地看到“推、拉、摇、移”等手法表现的视觉形象,激动着我们不停地去拍摄、采访、发现。我们不难理解一部好的电视片,它除了美丽动人的画面以外,吸引人的往往要数现场声的处理和“画龙点睛”的画外音了。我之所以要用“画龙点睛”这个词儿,就是因为它恰好可以形象地再现电视文学的特征。“画龙”是执行导演与摄像师合作下的拍摄。“点睛”就是编导执行总体构思的再创作。编导的画面灵感也就是“画龙点睛”的能力。

编导灵感的发挥是以画面素材的现场效果为基本出发点的。我们说“画面灵感”就是指对构思的灵动表现。通过编导的“发现、交融、提炼”的能力用文学语言阐述。不可否认“灵感”是建立在某种能力基础上的。

编导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是专业能力的基本条件。普通人司空见惯的场合,好的编导可以捕捉到别具一格的“瞬间”。倘若使人激动的画面又再现了,更能够“妙语连珠”流泄于画外音的层面上。

我们说执行导演和摄像师是“画龙”,文学编辑程序是“点睛”。也就是说“龙”已经出来了,编导在龙的头上“点睛”,难度就在这里,神韵也在其中了。

二、编导要具有发现的才能

“画面灵感”是建立在编导对节目素材具有发现、交融和提炼的能力基础上的。“发现”是一种才能。一般来说,采访摄像往往是广采,素材很多。编导在编辑时,要善于发现,不能记者采多少,你就编多少。好的编导可以从素材中看出文学形象,特别“酷”的还可看出哲理继而点出种种意味。

编导“发现”的眼光是根据主题思想来的。它可以是“一个不经意的小飞虫”,它可以是“一阵风飘落叶的效果”,它可以是“一个人物嘴角笑意”,但是它被发现了。被发现意味着一种感动可能产生。“发现”看上去微不足道,可编导必须能“发现”。“发现”会产生联想,联想捕捉“瞬间”。

有人会说保持能“发现”的状态很难,需要调整心态,需要一个较长的稳定期才可进入创作。这就涉及一个编导的专业素质问题,他能否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三、编导要具有提炼的硬功夫

所谓“提炼”的能力就是要抓重点,“轻、重、缓、急”的分寸得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这种分寸呢?这种分寸在脑子里是什么?是“形象思维”,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每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都要善于形象思维。这种思维贯穿于创作的始终。普通人的形象思维只能达到朦胧状态,一般文艺专业人员可以达到较为清晰的状态。编导的提炼能力是建立在具有较好状态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能否准确地提炼,在艺术文学上主要以是否突出了个性特色为其标准的。实际上,专家、顶级人才和普通专业人才水平的差距主要就在于提炼的能力。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个性形象,是很丰富还是很单纯、是很丑陋还是很美丽、它很现代还是很古典,是哪类人物,是否具有导向作用等等,编导的提炼具有重要作用,它决定作品是否成功。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还是特别成功正是编导水平的体现。因此,电视编导应本着与时俱进精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编导能力和艺术修养,以适应电视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画龙点睛艺术修养点睛
填色我最棒
黑金变奏
创意涂鸦
名师点睛(9)
让人物“动”起来
画“狮”点睛
“轴对称”复习点睛
舞蹈钢琴伴奏课教学效率提升研究
谈谈鼓师
从对立到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