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作用

2015-04-18魏立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魏立娜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每年的12 月5 日是国际志愿者日,2015 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的第22 年,志愿服务在当代中国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之中。2013 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 年实施的情况时指出,截止2013 年11 月底,全国2000 多所学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群体已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将参加志愿者活动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精神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一、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

按照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志愿者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我国青年志愿者则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它既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道德,又汲取了以雷锋为代表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并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中国梦”的提出也丰富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让大学生志愿者有了新的视野。大学生在与祖国同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实现个人理想相结合,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大学生志愿者用志愿服务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唱响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大学生志愿者大军已成为一支为社会提供帮助,促进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激扬青春志向,为实现中国梦释放着正能量,对于引领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倡导”,它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践行方向进行了充分的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也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出于本人意愿,向他人、为社会自愿提供服务,是建立在积极主动的人生观基础之上的。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富有活力,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我国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青年志愿者精神契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行为方式,正逐步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彰显以关爱、互助为核心的价值观,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志愿活动中收获快乐,感知社会责任和义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们有的参加奥运会、世博会、青运会等重大赛会的志愿服务;有的参加抗震救灾、扶危解难的志愿服务;有的到养老院、残疾儿童学校帮扶老人与残疾儿童;有的到社区、车站当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以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用自己的努力,关心关爱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实践对于“立德树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志愿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内涵丰富,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亲眼目睹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日益强盛。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看到贫困、落后、腐败、不正之风、环境污染等一些负面现象,进而体会到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艰辛。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公民义务,什么是社会责任,什么是国家命运,将个人的理想,个人发展,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思想认识。有许多志愿服务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关爱,如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提供帮助等。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关怀情感。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汇聚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但他们往往很少考虑要去关爱亲人、关爱他人。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产生关怀他人的关怀情感,从而促使他们去同情,去关怀,去关爱他人。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自我,还必须关注亲友,关注他人。大学生只有学会关注、关心、关爱周边的人,才能进而去关注社会、民族和国家。通过志愿者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关怀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参加志愿服务是青年学生在大学生涯极其珍贵的经历,志愿服务所聚集的正能量,必然成为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巨大动力。

三、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还很年轻,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活动方式、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方面,还是在志愿者权益的保障,志愿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首要问题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关注度较低,除了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外,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组织的一般性的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或经费支持、组织指导和团队的管理。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离不开交通、设备、经费的支持,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力、物力的支持,志愿服务就难以持久地开展下去。另一突出的问题,也是我国志愿服务中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即志愿服务的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大学生志愿者中接受过志愿服务专项培训的为数不多,也少有专业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这就无法满足社会、群众一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处于“有市场却无可供商品”的矛盾状态。再者,各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缺乏信息互通。当前,没有权威性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当有志愿服务需求时,难以及时作出响应。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环境。通过组建可以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不同服务项目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积极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在交通、设备、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基本所需,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此外,高等院校应着力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为志愿服务提供需求信息,相互协调、合理安排志愿服务,同时,也通过志愿服务网络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高等院校还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基地,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专项服务活动的培训,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内部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彻底改变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管理相对松散的状态。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好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准入与退出制度,制定了大学生志愿者行为规范,明确了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志愿者的责任意识。有的高校还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德育教育学分体系,建立了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根据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与评价予以嘉许,并颁发相应的志愿服务证书。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与能力。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一项事业。这项事业是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不仅要把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更要努力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而蓬勃地发展。

[1]刘丰林,刘竞,张芸芸.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优化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

[2]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者服务队”回信[N].人民日报.2013-12-06(1).

[3]吴海文.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N].光明日报,2012-12-15(11).

[4]彭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6]徐子侄,王为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价值观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的价值观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