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以“学习元”平台应用为例

2015-04-18李富芸谢志昆

关键词:学习者资源内容

李富芸,谢志昆

(1.海南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云南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以“学习元”平台应用为例

李富芸1,谢志昆2

(1.海南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云南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针对混合式学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模式,在学习元平台上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实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高的学习效率,改善学习者在线学习孤独感.

混合式学习;学习活动;学习元;教学设计

混合式学习的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进行有机整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然而,在许多高等院校开展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作用,主要存在问题是:(1)混合式学习学生参与度不够,在线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学习监测、学习约束和学习督促机制.虽然可以通过计算掌握学习者访问课程的时间、在论坛上的发言次数、提交作业的次数等方式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监控的作用,但这些信息比较粗糙,教师得到的只是学习者的部分行为信息,并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了解,从而督促学习者自主学习,促进学习者在线学习时自我控制力的提高.(2)没有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组合,表现为学习活动缺乏,或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分离.学习活动并没有建立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之上,与现有的丰富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从应用层面来说,活动内容和资源应该是融合的,不仅仅涉及到操作的简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课程要素在教学情境中整合的思想[1].(3)网络课程中多见的只是静态的知识呈现和资源提供,学生进入网络课程,面对众多的学习内容与资源,缺乏便捷的学习路径,容易迷航.(4)在线学习者看不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情感化教学角色表演”,缺乏面对面的人文关怀,容易出现孤独感.针对上述问题,改进的核心在于混合式学习设计,为学习者创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合理应用是重中之重.

1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1.1 学习活动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主体通过动作操作与一定范围的客观环境(包括人和物)进行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2].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外显化,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协同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相应自主、探究、协作的能力,本质上说,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3].

学习活动设计在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其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2].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好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活动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借助学习资源完成课堂目标.教师较易于设计与实施课堂学习活动,而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依赖于在线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功能.在在线学习环境中,要设计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活动,提供在线资源和服务,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4].

1.2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模式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见图1.此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将课程教学组织为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序列,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序列各阶段的活动,并在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引下,逐步完成活动要求的任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内化.

图1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模式Fig.1 A design process model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activities

前端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分析.对学习者分析可以了解其学习需求、初始能力、学习条件和环境、以及学习风格等.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分析可以使教学设计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合理取舍,得到达到混合式学习最佳学习效果所需要的资源.

划分学习单元:针对前端分析得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对相关内容具体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并对每一学习单元独立创建学习元.按照内在逻辑创建的学习元要尽量符合内容上的独立性和微观性,以便学习者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全部学习元形成课程知识群(见图2).

图2 学习元平台应用图Fig.2The application diagram

学习单元活动设计:学习单元的设计,要从有利于学习者课外线上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课堂上活动的目的出发,以及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的课堂学习应支持线上学习活动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线上或线下学习.学习单元活动设计要同时把在线学习优势和课堂教学优势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又能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

设计学习活动时,还要综合考虑已有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构建要尽力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氛围.通过学习活动把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法紧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自然地浏览学习内容,获得学习需要的资源、工具和服务,实现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无缝整合,把学习活动和浏览内容这两种方式融合在一起.

混合式学习评价设计:一般的传统课程学习评价,往往由一定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如作业、考勤等构成)构成.设计学习评价时,既要考虑传统的考核的评价方式,也要考核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把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方式.

混合式学习实施与评价:混合式学习实施后,需对其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前头各阶段,从而调整、完善整体教学设计.

1.3 学习元平台

学习元平台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知识媒体实验室UL团队开发和维护的泛在学习资源平台,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元平台,有利于对学习对象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简单来说,该平台的学习元是在学习内容基础上,附加了语义描述信息、学习活动、学习工具和人际网络等要素,能够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并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元既能够自给自足、独立存在,亦可以实现彼此联通,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知识网络[5].该学习元平台目前支持9种学习活动类型,分别是讨论交流、投票调查、提问答疑、在线交流、发布作品、六项思考帽、画概念图、学习反思和练习测试,并且学习活动类型还在不断扩展,这对支持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无缝整合特别有用.此外,该平台还有多方位的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记录功能,可以把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和参与活动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为创建每一学习元和课程知识群的考核方案提供了方便.

本文是在理解学习元平台功能特点和学习元平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模式的.

2 《VB程序设计》课程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

以海南师范大学开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个教学班级为例,先创建课程社区,将该教学班级的全体学生加到课程社区中,学生从课程社区中可以访问课程知识群,同时在课程知识群中引入该课程全部学习单元(学习元),学生可从课程知识群中访问每一学习元.按照“课程社区—课程知识群—学习元”这一访问路径,学生可在不充分熟悉平台功能的情况下快捷的访问学习单元,以及其他需要的功能而不受平台其他功能的干扰和影响.具体教学实践按照图1的过程模式开展.

2.1 前端分析

学习者分析:该班学生为大学一年级的理工科学生,已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该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差异较大,层次不一,普遍反映《VB程序设计》课程比较难学.学生反映:课堂上基本听得懂,可一旦自己做实验,编程序就不知从何开始,茫然无措.此外,因为这门课是公共必修课,有些学生不重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有学生不预习、不复习.因此需要教师加强教育、引导、监督和管理,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VB程序设计》的学习内容是:一、程序设计内容(语言基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数组、过程、数据文件存取、图形基础、数据库知识);二、界面设计内容(常用控件和菜单);三、算法设计内容(科学计算常用算法、数据处理常用算法).

学习目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基础和软件设计技术与思想.因此,通过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应使学生掌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控制结构,对象的初步概念、可视化界面设计、事件驱动机制等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得到程序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基础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2 划分学习单元,设计学习元

依照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关联关系,结合教学进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具体划分,以每一学习单元的内容创建学习元,见表1.

表1 学习元Tab.1 Leaning cell

2.3 学习单元活动设计

对每一学习单元,设计“课前-课堂-课后”的系列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路径下,有步骤地学习,自主完成知识构建,图3为一学习元设计示例.

图3 学习元中活动序列示例Fig.3The example of sequence of activities in the learning cell

对图3中部分学习活动说明如下:

1)预习:为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前把本学习单元要学习的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电子课件、思考题等创建在这一部分.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通过浏览和播放课件,在线自主学习,提前预习本学习单元.学生预习时,教师可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见图4.

图4 预习示例Fig.4The example of preview

2)学习反思:学习反思是指学生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表现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习反思实践见图5.

图5 学习反思示例Fig.5 The example of learning reflection

3)有问必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不懂的问题,因而在在线学习环境中提供空间给学生提问非常必要.借助在线的讨论交流活动解答学生问题,学生间也相互参与,共同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2.4 混合式学习评价设计

该课程学习评价为:课程总评成绩=平时分× 30%+期末考试成绩×70%

1)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习态度与学习参与度.其计算公式为:平时分=∑学习元得分×学习元权重(见表2).利用学习元评价方案,记录学生在每一学习元中的学习情况,如在线时长、发贴数量、参与活动记录、作业提交、资源利用等(每一学习元的得分满分值为100分),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知识群评价方案(该方案中设置每一学习元的权重),平台自动计算出平时分得分.

2)总结性评价利用网上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试,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还要及时对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要在教学课程教学开始时,就要结合教学进度,每周固定时间发布新学习元,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建设、完善学习元.

表2 学习元评价方案示例Tab.2 The example of evaluation of learning cell

3 效果与结论

3.1 实践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从不熟悉学习元平台过渡到比较熟悉和认可该平台,对“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也从不适应过渡到适应,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过程性评价有效提升了在线学习参与度

过程性评价方案发布之前,学生在平台上的参与并不活跃,虽然有任课教师的一再强调和要求,但效果甚微.自从发布平时分评价方案—“平时成绩我来定”之后,学生了解到占总评30%的平时分都取决于自己的在线学习参与度,平台上各学习元的访问频度剧增,学生参与活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线学习积极性,显著改善了在线学习人气不旺的问题.学生也反映,此评价方案公开、公正、透明,避免了任课教师主观随意地给学生打平时分,实现了教师的自我监督约束,提高了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的自我控制力.

2)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

通过学习活动把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方法紧密融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获得学习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学习路径便捷,操作简化明了,避免了操作迷航,诸课程要素在教学情境中整合到一起,实现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情感支持,避免了在线学习的孤独感

“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空间,如学习元中的讨论交流活动、帖子发布、课程知识群中的讨论专区、学习社区中的讨论专区等,在平台的多个空间、学习的不同阶段提供学习方法和情感支持,以及平台上诸种问题的及时回应,使学生感到课前、课后都有老师关注,有同学与自己并肩作战,有效支持和鼓舞了学生,改善了在线学习中学习者缺乏人文关怀,容易感到孤独的情形.

3.2 结论

实践证明,“基于学习活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发挥学生作为课程和资源的建设者作用.学生既是课程和资源的学习者,学生在平台上提交发布的问题、解题思路、讨论、学习心得、贡献的资料等等均可成为后来学习者的有益学习资料,成为课程和资源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其次,能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编辑与创建内容,发挥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传帮带”作用,使学得好的同学成为教师的协作者.第三,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互相协作,促进师生共建平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谭霓,余胜泉,吕萧.网络课程的内容进化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J].远程教育杂志,2011(1):80-84.

[2]黄荣怀.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胜泉,陈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6):14-22.

[4]白文倩,李文昊,陈蓓蕾.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4):42-47.

[5]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 15(1):47-53.

[6]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扬州:扬州大学,2008.

[7]陈敏,余胜泉.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开放共享课设计与应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49-59.

[8]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9]唐瑶,余胜泉,杨现民.基于学习元平台的教育内容策展工具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4):87-115.

责任编辑:毕和平

Design and Practice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Activities——Taking the Learning Cell System for Example

LI Fuyun1,XIE Zhikun2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nan,Haikou571158,China;2.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sign process model of blended learning based on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learning cell system.The model can guide the conduct of blended learning practices better,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ef⁃fectively.Moreover,it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learning effects,and improves the loneliness of on⁃line learner.

blended learning;learning activities;learning cell;instructional design

G 40-03

:A

:1674-4942(2015)01-0105-05

2014-09-03

海南师范大学第二批院级重点课程

猜你喜欢

学习者资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