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学段群文阅读策略探究

2015-04-17许丽红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福建厦门361100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段群文文本

许丽红(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小学高学段群文阅读策略探究

许丽红
(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群文阅读,要在单位时间里同时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进行综合思考。探究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显得很有必要。可从 “改进读文方式”“点拨阅读策略”“引发探究意识”三方面,思辨第三学段群文阅读策略,力求打破单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激活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速读技能;多元策略;探究意识

小学生的基础阅读力是在特定的时间和阅读量下形成的,根据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阅读量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第三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格局,“群文阅读”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新形式,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同时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进行综合思考,对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改进读文方式,提高群文阅读速度

第三学段群文阅读,学生在一节课里要读五六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因此,应改进读文方式,教给学生速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1.由朗读向默读发展。据研究测试表明:小学第三学段学生朗读每分钟在130字左右,默读每分钟在300字左右。笔者于五年级执教《反复性童话群文阅读》一课,学生阅读《鼠小弟的背心》《彩色的农庄》《兔子的名片》三篇文章,共1620字,采用朗读的方式,需12.5分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为了把文章读得抑扬顿挫,在咬音、延长、停顿等方面下了功夫,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且忽略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采用默读的方式,学生仅用5.4分钟就粗知故事大意。反复实践表明,持续的默读训练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流畅度及阅读理解力。

2.由音读向视读发展。小学阶段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第三学段学生基本能做到不出声动动唇的阅读。虽不出声,但心中仍经历了朗读的过程,必须经过听觉中枢的加工,一字一句阅读,这就是音读法。这种点式阅读,使得阅读速度受到了限制。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大脑视觉中枢得到发展,为视读奠定基础。视读法是一种面式阅读,通过视觉器官的直接感知,不经声音阶段,直接获得意思。初学时,可以先以分割的词组意群为单位一组一组地进行视读,待熟练成自觉反应后,再直接将视读范围扩大。以《彩色的农庄》句子为例:“回到白色的农庄/,三个朋友一起/种下了/麦子、向日葵、杨柳和青草/。他们把山上流下来的水拦住/,有了蓝蓝的湖水/。”采用音读法,学生眼停次数达到21次。采用视读法,将句子分成6个意群视读,眼停仅6次,达到由“点”到“块”的跨越,阅读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视觉记忆比听觉记忆深刻。

3.由通读向跳读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一群文章,阅读速度和能否快速捕捉信息,会直接影响到阅读效率和质量。因此,阅读时,可以跳过某些细节,根据关键词提取信息。这些关键词可以是文章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语,可以是表示重要数据的词。如:学生阅读《鼠小弟的背心》《彩色的农庄》《兔子的名片》三篇文章,边浏览文章,边画出表示“人物”“地名”“名片种类”的词语,提取了这些信息,学生就略知故事梗概,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总之,只有学会抓重点、理要点、破难点,适当放弃,由慢读转向速读,才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阅读,让阅读速度与思维同步进行。

二、点拨读文策略,发掘群文阅读深度

第三学段学生积累的字词量为阅读扫清了障碍,但阅读方法还较为单一,多以被动接受为主。此时,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可在群文阅读中,结合多文本丰富的组合线索、紧密的逻辑,点拨策略,让学生学会自行对比、分析、判断,将丰富的文化信息融会贯通,拓宽阅读面,发掘阅读深度。

1.学会预测。文本中蕴藏了许多信息,如目录、题目、插图、文本细节等,学生可以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文本提供的线索进行预测与检验。[1]《反复性童话群文阅读》一课的教学,在读了《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两个完整故事情节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逻辑入手,预测绘本的情节发展:“咕噜噜接着会去找谁?他们会做什么,说什么,结果如何?”并且顺势追问学生预测的根据。使得学生回到“文本”寻找线索,发现规律,推断出反复性结构童话情节类似,结构相同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亦让他们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学生预测《东施效颦》中东施的结局时,学生根据“寓言故事人物形象对立的特点”这一阅读经验,推测出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西施与东施,美与丑,好与坏的对立。同类文本的经验使他们的预测取向合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2.学会联结。群文是具有同一议题的整体,设计好的阅读单,就像思维导图一样,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利于理解、记忆以及迁移。[2]如《反复性童话故事群文阅读》一课,学生边阅读三篇童话故事,边运用阅读单提取主要信息,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长长的故事情节仅用几个简单的词就概括了主要意思,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训练。紧接着,学生将三个情节梯进行比较,为三个文本建立了横向联系。在一次次的比较中,学生分析发现了反复性童话存在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两种结构。再加上话题的建构,搭起文本与生活联结的桥梁,启动学生的先备知识。整个过程中,没有事先既定的答案,新的思想却在其中不断浮现出来,师生的心智模式不断得到改善。

3.学会统整。群文阅读,如果不会梳理整合,将掉进资讯的泥潭。只有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会统整,从多个文本中提取信息,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才能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例如以“故乡”为议题的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阅读《民族英雄郑成功》《计时器鼻祖苏颂》《侨界领袖陈嘉庚》《火红的花树》《救命的药签》《薄饼的传说》《连战说乡亲》和《城在海中海进城》等多个文本,在有限时间内,从历史、科技、医学、教育、特色物种、小吃、地理位置以及与台湾渊源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故乡——厦门,这就是统整的功效。

三、引发读文探究,提升群文阅读效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倡导:在阅读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群文阅读过程恰是一个师生集体建构的过程,需要师生通过对话、倾听、合作,一起发现,达成共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读悟结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考,挖掘出崭新的含义,才是有效度的阅读。

1.求同比异,学会发现。群文有共同的组文方式,却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表达形式。群文阅读,应鼓励学生求同比异,学会发现。如《走进寓言故事》群文阅读,学生阅读《东施效颦》《猴子与骆驼》《鹞子与天鹅》《邯郸学步》四则寓言故事,在探究中有了多层次的发现。发现一,四则寓言都具有“人物形象对立”的特点;发现二,四则寓言有不同点:朝代不同、国度不同,形成的背景不同;发现三,同一个寓意可以用不同的寓言诠释。这样的发现过程如同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走迷宫、攻关夺堡游戏,蕴藏在文章里的信息通过抽丝剥茧的思考分析,不断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得学生对阅读保持着新鲜感,兴趣盎然。

2.共同参与,乐于交流。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克服用自己的思想压制和取代学生思想的冲动,营造倾听、认同和接纳的氛围,让阅读者畅所欲言,生成新视野、新理解,共享阅读成果。如以“诸葛亮”为议题的群文阅读,学生针对《草船借箭》提出质疑:“诸葛亮将时间改为三天,还签下军令状,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他凭什么认为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鲁肃是周瑜阵营的人,诸葛亮凭什么相信鲁肃,而鲁肃又为何帮助诸葛亮……”对于学生的不同看法,笔者鼓励学生在挖掘、联结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再讨论。通过辨析、补充,发挥群体力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提出了不少看法:“《火烧赤壁》足见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能预知三日后有大雾;《锦囊妙计》《空城计》告诉我们诸葛亮有勇有谋,可见借箭之前,他早就成竹在胸;诸葛亮与鲁肃之间,是否存在与《七擒孟获》相同的以德服人、以能服人的故事?”此时,教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学生经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形成了师生合作学习共同体。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群文阅读不仅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习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快速阅读、统整信息、质疑问难,不断地解决问题,用获得的方法策略去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与知识。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

[2]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G623

A

1673-9884(2015)09-0019-03

2015-08-03

许丽红(1974-),女,福建同安人,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段群文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