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与路径

2015-04-17陆玉林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陆玉林



论高等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与路径

陆玉林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高等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之区。充分认识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功能,才能够真正认清高校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创新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员工的基本遵循,从而在全社会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高等教育;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基本功能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高等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所承担的重要职责。深入研究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不断创新培育和践行路径,才能真正把高校建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在此,我们不是要讨论不同类型的大学如何定位其功能,进而具体讨论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而是结合我国高校在总体上的功能定位,探讨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同时,我们对培育路径的探讨,主要也是集中在总体融入方面。

一、高等学校在价值观建设史上的功能发挥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价值观教育和价值观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和厘清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有历史的眼光,才能看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学校很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些教育当中,自然包含着价值观的成分。然而,价值观作为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进入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域,特别是进入教材,则是在“文革”之后。1978年,国家教委给各高校大学生设置的《人生哲理》课中,才列入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这与当时关于人的价值、价值观念问题的讨论,与我国共产党开始重视对青年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不久,人的价值、价值观念等问题就成为文艺界、理论界、哲学界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紧接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而出现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讨论、80年代初发生的“潘晓讨论”,是这些问题比较集中的体现。这两场讨论都是在历经“文革”浩劫之后,人们对人的价值问题积极探索的表现,反映了改革开放所引发的价值观念变化和人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新的价值观念的关注。当然,这些探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不失之偏颇。针对人的价值、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不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抽象地讲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还不高,这也不能靠谈论人道主义和人的价值问题来解决,主要地只能靠积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解决。”因此,我们党一方面强调要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用精神文明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从1982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价值观都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来对待的。因而,对高等学校在价值观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应当价值观教育为主轴,而拓展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从恢复招生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教育内容。1978年至1983年,高等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讨论,为价值观教育的科学化和时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1984年开始,在十二所高校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学科化、专业化铺平了道路。从八十年代至今,高等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始终站在价值观探索的前沿,发挥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从80年代初清华大学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做贡献”的口号、积极参与人生观问题大讨论,到21世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议,特别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大学生都在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和青年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在此,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校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共青团中央提出实施的,而参与的主体是大学生。这项活动将中华传统美德、雷锋精神融为一体,又体现了时代精神,推动了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高等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到价值观的讨论和理论研究之中。1979年开始的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讨论,主要的参与者是高校教师。在整个80年代,价值观始终是热点问题之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一些学者从哲学层面研究价值问题,形成了中国的价值学理论。此后,在价值观研究,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调查研究中,高等学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1988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进行的“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倾向的初步定量研究”、1989年国家教委立项的“我国五城市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调查”、1992年全国“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1993年国家教委课题“经济转型时期各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理承受力研究”、国家教育部“1992 - 1997年高等学校师生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等等。ii在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和探索中,高校的理论工作者都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之后,广大理论工作者更是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一些重大问题,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持。

二、高校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功能

高等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也将发挥重要的功能。高等学校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既取决于高等学校的性质、职能和根本任务,也取决于高等学校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高等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所在。价值观念属于文化的核心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至关重要。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任。这些,都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水平密切相关。可以说,高等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载体、引领文化的重要力量、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促进文化的重要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基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高等学校能否切实地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事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能否真正得到提升。

高等学校是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示范之所。高等学校是精英会聚之所,是现在的知识精英和未来的各种精英聚集地,高等学校同样是各种意识形态、各种价值观念的竞争之场。高等学校所形成的价值观,所凝聚的价值共识,对一个社会来说,都具有示范作用。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样的价值观念齐集并存,也突出地反映在高校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形成和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规范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化解人们在价值观方面的疑虑和困惑,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在这一过程中,高等学校必须走在前列,真正凝聚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高等学校是培养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人才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iii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十分生动、贴切而深刻,一方面阐明了青年时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瞻远瞩地指出了高等学校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殊重要性。

高等学校是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是各个方面都要重视之事。但是,高等学校是理论研究者聚集的地方,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力量集中的地方,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同时,高等学校师生接触新事物比较多,能够在话语体系方面有所创新。事实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过程中,有不少高校教师参与其中,而他们的理论研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化、理论化有不小的贡献。当前,有一些问题正需要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系、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如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走出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力量的发挥方面,如何贯穿到制度设计、法律法规、政策制订、社会治理之中,如何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如何引领社会思潮;在宣传教育方面,如何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性和导向性之间的度。这些问题,都需要高等学校的理论研究者作深入的探讨。在这些方面的深入探索,也必将有助于高校和整个社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断,同样适用于价值观。马克思还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iv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赢得群众,从而掌握群众,关键就在于能否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现实的社会实践是否与其相一致。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赢得群众、赢得青年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的需要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因为核心价值观在根本上就是从群众中来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地注意到,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群众、掌握群众,特别是赢得青年、掌握青年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职责。

三、积极探索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路径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着重指出了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的极端重要性。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要求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强调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等学校进一步做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南。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能够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是以高等学校的教与学两个方面为纲,要求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融入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

高等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融入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进教材、进课堂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要将教材编好,将课堂教学组织好、开展好,避免进课堂就是增加学分要求、开新课的形式主义。进教材和进课程,一方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另一方面要把握青年学生价值观自主性发展的规律,还要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不能不顾规律、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到高等学校的各门课程都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但这种要求不是游离于各门课程之外,或者采用拼贴的方式,而是要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就是在整体上要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社会实践之中。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培养学生提高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方式之一。一方面,要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在实践安排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要求的多样性,分类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关键是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是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能够做到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但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既需要有效的引进培养、管理考核和利益协调机制,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然而,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能够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是通过师生的努力形成的,而这种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和强制力。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体现学校特色的观念文化。学校特色是在长期办学中积淀而成的,是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管理方式、人才培养导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风格。特色的表现就是具有自身的校园文化,而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所在。一所办得成功的高校通常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结构、过程与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成功的教育途径。因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校园文化之中,也就内在地具体化为学校自身的价值观和规范结构。

高等学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发挥制度的规范导向作用。制度建设能否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在大学章程和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中,都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才能真正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v这是对青年讲的,也是对广大教师讲的,更是对高等学校管理者的要求。高等学校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更要率先垂范,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

[2] 陈新汉:《中国价值观研究二十年》[N].光明日报,2002-09-17.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4.

责任编辑:韩颍

2015-03-20

陆玉林(1966-),男,安徽怀远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理论。

D261

A

1672-4437(2015)02-0001-04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