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水库移民后扶工作的做法及体会

2015-04-17杜正华潘家培

江苏水利 2015年9期
关键词:溧水管理机构库区

杜正华 潘家培 王 元

(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江苏 南京 211200)

南京市溧水区现有6 座中型水库,73 座小型水库,涉及中型水库移民人口11641 人。自2007年起,溧水区对各中型水库原迁移民4254 人补助600 元/(人·年);在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施项目扶持,即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环境整治、生态文明配套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促进水库移民安置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工作之路。

1 确保政策落地

1.1 健全组织

一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以及国家、省、市移民管理机构相关要求,溧水区成立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农委、公安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并在区水务局下设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永阳镇、东屏镇、白马镇、晶桥镇、洪蓝镇、开发区在水务站组建了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指派相关行政村负责户籍管理的工作人员为联络人,负责全区中型水库移民的调查、统计、核定、登记、复核、核准、移民直补资金发放等工作。二是水库移民项目管理遵循“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尊重民意、全程监督”的原则。区移民管理机构负责项目规划编制、年度计划申报、实施方案审批、委托设计及监理、监督管理、工程验收;区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工程审计、参与工程验收;五镇一区水库移民管理办公室及6 座中型水库管理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征求水库移民安置区项目建设意见、编制项目初步计划、组织工程建设、汇编工程档案;行政村负责召集水库移民代表对项目建设提出意见,参与项目建设监督以及项目竣工交付后的管护。

1.2 宣传发动

一是编制了《溧水区水利工程移民政策法规文件汇编》《溧水区大中型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发送至政府各有关部门、区以下移民管理机构,印发了《水库移民登记调查表》《移民户调查问卷》,发放到水库移民群众手中,调查了解水库移民的基本情况及权益诉求。二是根据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的安排,先后召开了溧水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后扶管理机构工作会议、阶段工作总结考评会议、水库移民安置区政策法规宣传动员会,宣传落实每个阶段的政策法规、时间节点、岗位职责。三是开展移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工作水平;开展村级水库移民工作联络员业务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开展水库移民安置区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自主创业、就业、生产生活技能。2006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培训70 余场次,培训7000 人次以上。四是根据《溧水县大中型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等移民政策法律法规,将水库移民核定名单及年度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实施计划向村组公示,核定水库移民名单,确定年度后扶项目实施计划。五是利用新闻媒体、工作简报进行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宣传,每年在溧水广播、今日溧水、水利专栏中刊登水库移民动态,印发移民工作简报12 期,推动全区水库移民后扶政策顺利实施。

1.3 编制规划、计划

一是委托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与区水务局共同编制了《溧水县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2006~2010年项目规划》《溧水县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2010~2015年项目规划》《溧水县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2010~2015年项目规划》。主要开展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库区生态环境等建设,至“十二五”期末,移民安置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70%,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21500 元。二是水库移民项目实施实行年度计划管理,由区移民管理机构会同区财政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规划于每年10月底前编报下一年度计划,主要安排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亮化设施、农村道路、河塘清淤、抗排设施、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和库区生态环境建设。

1.4 规范建设

一是严格项目招投标。30 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在区建设交易中心招标,30 万元以下的项目在水务局网站或项目所在地镇政府进行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开展项目施工。二是严格工程施工管理。工程开工前,项目实施单位提交开工申请,经区移民管理机构会同财政部门现场核实,批准施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自检;监理单位安排现场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对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对合格工程量的支付进行审核,并配合建设单位协调各方关系;建设单位负责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区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工地质量监督,发挥行政机构质量监督职能。三是严格工程验收程序。100 万元以下的水库移民项目,由区移民管理机构会同区财政部门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及时将产权移交至工程属地行政村或中型水库管理所,明确后期管护职责。四是严格资金县级报账制。项目完工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提供报账资料由项目所在镇政府和区级移民管理机构初审,再提交区级财政部门或指定财务管理机构审核,然后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办理支付。

1.5 强化建后管理

一是水库移民项目建成后实行分级管理。区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后期运行管护的监督考评;镇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后期运行管护协调;工程属地行政村和中型水库管理所负责工程后期运行管护。二是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后期管护监督考评长效机制。区移民管理机构制定年度监督考评细则,分解工程效益考评任务目标;镇移民管理机构对工程后期管护情况定期监测;工程管护单位对工程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完好,发挥效益。每年区移民管理机构对建成移民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两次抽查考评,并根据考核名次进行奖惩。

截至2014年年底,溧水区完成后期扶持项目379 个,投入资金4123.27 万元;实施结余资金项目205个,投入资金6905.1 万元。通过项目工程实施,改善了移民安置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清洁了环境,美化了家园。

2 理清发展思路

2.1 创建“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示范点

针对溧水的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特征,结合人文资源、历史资源、自然资源挖掘,合理规划布局水库移民项目建设。一是在6 座中型水库周边开展消落区和滩涂区生态修复、库区和入库河道清淤等,建设库区湿地、生态绿化带、环湖景观道路等;二是开展移民安置村环境提升建设,逐片、整村对移民安置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至2026年,建成79 个村容秀美、农民富裕的美丽移民新村;三是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至2026年,移民安置村村庄亮化率达100%,村庄道路硬化率达100%,污水管网改造率达100%,健身广场设施率达100%,农居外墙美化率达100%;四是对6 座中型水库上游开展截污治理、沟塘清淤、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生态工程建设;五是以库区为核心,引导周边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场、农业试验园、新型农村合作社,打造休闲、旅游、购物、度假为一体的幸福家园。

2.2 优化水库移民资金投向

按照江苏省移民办建设“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的指导精神,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磨转圈、成片整村推进移民安置村和库区建设。一是实行移民资金项目的角色转变,从改善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向统筹安排、重点打造水库生态保护和移民新村示范点转变,按规划要求逐片建设。二是结合外部门涉农项目建设,开展“美丽库区、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结合农田整治工程建设,开展村边农田设施配套、河塘整治,形成成片整块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区;结合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建设,形成库区上游优美的生态环境区;结合水库周围湿地、生态绿化带建设,开展污水排放整治建设,形成库区水清岸绿的景观区。三是做好技术支撑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当地百姓自主创业;为生态示范村农户开展农家乐、渔家乐、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咨询、宣传等技术服务,做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挖掘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打造特色资源,为发展当地经济和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提供信息支撑和资源保障。

2.3 建立健全水库移民项目后期综合管理机制

将单个部门、水库移民群众性单一化管理模式向多部门、多形式管理模式推进。一是移民管理机构继续对移民项目建后管理实行分级管理,落实管理单位搞好后期运行管理的同时,利用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形成项目管理良性循环。二是积极做好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农林部门对山林、生态建设进行监督管理;落实国土部门对土地资源保护进行监督管理;落实环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等。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社会力量开展项目管理,管理单位做好日常监督考核,保障项目完好,提高项目效益。

3 强化保障措施

3.1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

一是出台《南京市溧水区水库移民项目管理办法》,理顺水库移民后扶工作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库移民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及规范溧水区水库移民项目管理,确保移民后扶政策惠及百姓。二是出台《南京市溧水区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细则》,在后期扶持项目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审计制、合同制、县级报账制,参照基建程序组织工程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出台《南京市溧水区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截留、挤占、挪用等违反后期扶持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四是完善移民管理机构工作制度,推进管理机构工作规范化进程,使移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及时高效。

3.2 建立健全移民管理组织机构

一是充实移民机构人员。区级移民管理机构要成立相对独立的一套班子,专门从事移民工作;镇级移民管理机构要有专职的移民工作人员;中型水库管理所要有专门负责移民项目实施的工作人员;行政村联络员要固定化、常态化,建立起体系完整、编制健全的机构组织。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每年度定期组织移民工作人员参加区级以上专业技术培训,对新进工作人员不定期组织岗前培训,对联络员组织移民政策法规宣贯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开展学习交流。定期组织移民工作人员去外省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及外省市同仁到本区交流工作经验,借鉴他人成果,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3.3 建立健全后扶项目储备体系

一是编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以移民安置自然村为单位,确定规划期内的直补资金发放总量;逐村规划道路、饮水、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设时序安排和后期扶持资金概算量。二是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扶持规划,以“美丽库区、幸福家园”为目标,以镇规划保留移民村为单位,编制成片整村项目和库区生态建设方案;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编制亟需解决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三是结合溧水区综合规划、旅游规划、生态区建设规划、水利现代化“十三五”规划等,划分区域,编制美丽库区式、综合开发式、幸福家园式、水利景观式等专项规划,让库区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休闲乐园,让移民村成为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和精神家园。

3.4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逐年增加移民资金投入,整合各部门资源、资金,加大对水库移民的扶持力度。二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移民安置区内开展休闲旅游类项目建设。三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引导各部门开展对口支援、社会帮扶,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协力推进“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

3.5 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

一是保障移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除了采取公示、通告、座谈、和听证等方式,向移民和社会公开移民项目,接收社会监督外,可邀请移民代表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以充分得到水库移民群众的认可。二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项目建设管理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按章规范有序组织工程建设与管理;接受资金管理部门监督,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接受纪律监察部门监督,规范移民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接受社会舆论媒体监督,确保移民项目实施与管理公开化、透明化。三是建立健全水库移民项目建设与管理考评机制。出台相应考核细则,将建设管理开展情况纳入水库移民后扶工作年度考核,对考核为优的单位授奖,并给予项目资金扶持;对考核为不合格的单位通报批评,并适当减少下一年度项目资金扶持额度。四是主动接受上级移民机构或财政部门的审计、稽查、监测和评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效益。

猜你喜欢

溧水管理机构库区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心手相连克难关,在溧水台胞台企助力抗疫在行动
南京溧水虎头鞋:“四根针”里有文章
禅意新中式建筑设计初探——以南京溧水2019G15地块示范区为例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突变理论在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库区防护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