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段长江河道整治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制度构建及实施效果

2015-04-17汪佛海李铭华王永蕾

江苏水利 2015年9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护岸护坡

杨 彬 汪佛海 李铭华 王永蕾 王 伟

(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11)

0 引言

近年来,水土流失逐渐成为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表现在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方面,同时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确定了水土保持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南京河段是长江中下游十四个重点治理河段之一,其中,新济洲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南京河段进口段,上起猫子山,下至下三山,全长约25 km,距长江口约400 km,自上而下分布有新生洲、新济洲、新潜洲等江心洲,为多分汊型河道。近年来,新生洲汊道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以及两岸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变化,而且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促进了该演变趋势进一步发展。为了控制和稳定新济洲河段河势,保障防洪安全,促进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对新济洲河段河道进行整治。

1 工程概况

1.1 主体工程概况

南京新济洲河道整治工程总长20.235 km,其中:新建护岸工程长13.902 km,护岸加固工程长4.990 km,护底工程长0.260 km;新生洲导流坝长854.0 m,中汊锁坝长229.0 m。

主要建设内容有:新生洲头导流坝、中汊封堵、新生洲右汊进口段护底、新生洲右缘护岸、新生洲右汊右岸护岸、新潜洲头及洲左右缘护岸、新潜洲右汊右岸护岸、新济洲右缘中下段护岸加固、西江横埂段护岸加固、七坝段护岸加固、陈顶山—七坝护岸等工程。

主体工程分3年实施,其中,2013年度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生洲右缘沉排护岸工程、新生洲右汊进口护底工程(连接段)、新生洲头导流坝工程(坝根防护部分)、中汊封堵工程、西江横埂工程(下段)、陈顶山—七坝护岸工程。

1.2 水土持保工程概况

主体工程施工涉及的护坎土方开挖和回填、土坝填筑、水下抛石、土料料场开挖及弃渣等项目,将对工程区及周边的敏感区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

经复核,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96.58 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22.27 hm2。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区、土料场、弃渣场等5 个水土流失防治区。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

2 水土保持工作制度构建

2.1 法律法规的要求

《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及《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第十七条建立了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其中,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主要规定了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水工程为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范围;二是规定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完成的节点,实行审批制的生产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前完成方案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生产建设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方案报批手续;三是规定了方案的审批主体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四是规定了水土保持方案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一部分,但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基本要求:一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即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二是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三是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参加验收并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2]。

2.2 组织机构的建立

本工程按照创建省级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样板的目标,自上而下成立各级水土保持工作机构。由项目法人成立的水土保持工作组统一协调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建设管理纳入主体工程的建设管理体系中,与项目承包商签订责任状,确保水土保持制度落到实处。

2.3 实施两项制度的做法

(1)按时保质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1年水利部以水保〔2011〕186 号文批复该水土保持方案。

(2)强化“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中,并明确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须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设立水土保持监理和进行工程全过程监测,以技术手段促进施工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成立水土保持专项检查组,检查水土保持工作,促进“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3 水土保持实施效果

3.1 水土保持方案得到优化

通过编制落实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单位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等方面得到重大改进。由于水土保持方案对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有明确估算,初设阶段对该方案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一是根据河势的变化,对可研阶段拟定的工程规模进行了调整,护岸长度由可研的29.111 km 减少为20.235 km;二是取消了工程管理防治区及部分临时措施。

3.2 将水土保持工程内容纳入项目招标合同

落实“三同时”制度,将水土保持工程内容纳入到招标文件中和主体工程同步招标;确定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包商后,明确水土保持工作要求,施工合同中将水土保持措施费列入清单计价表,监理合同中将水土保持监理费纳入总监理费用中,从合同上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3.3 进行工程全过程监测

委托具备国家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工程全过程监测。采用调查监测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采样分析,获取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各项防治目标的达标情况,及时反馈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尽可能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量。

3.4 中汊封堵工程砂枕施工水土流失控制措施效果

以中汊封堵工程砂枕施工为例,按照水土保持工作制度进行水土流失措施控制,效果明显。一是调整取砂区域。中汊封堵坝体采用袋装砂填筑,将砂源区由最初的新生洲尾取砂调整为新洲右缘取砂,最大程度地避免破坏原有生态。二是控制取砂、运砂、冲砂及抛投砂枕流程。指定取砂区取砂,由专用铁驳船装运到施工现场,减少运砂过程中水土流失;按照设计要求选取高强长丝机织土工布,减少冲砂排水过程中砂砾析出;冲砂前及抛投前均检查砂枕有无破损,确认无破损后再抛投入江。三是注重砂枕施工后维护。砂枕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坝坡加固,防止袋体遭受水流淘刷和波浪冲击造成水土流失。

4 思考与建议

(1)注重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须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反馈相关结果,才能更好地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将水土保持监测落到实处。

(2)优化设计,将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紧密结合。研究资源节约型生态护坡,采用以植被为主的生态护坡方案,利用绿色植物群间的相互调节匹配,促进被破坏的边坡植被恢复,达到生态平衡、保水固土的目的,实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与生存环境保护间的相互平衡[3]。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其途径与手段是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目前更直观地称之为“边坡绿化”。生态型护坡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坡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等。研究生态护坡形式,可以结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更好地防止土壤遭受长江河道水力侵蚀。

5 结语

新济洲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控制和稳定新济洲河段河势,保障防洪安全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构建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制度,加强组织,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防治水土流失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监督监测工作,研究生态护坡与水保措施相辅相成,真正做到“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维护长江生态稳定。

[1]张小马.建立公报制度,依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J].江苏水利,2011(2).

[2]赵永军,王安明,袁普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制度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8(4).

[3]任建民,俞兆权.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中国水运,2011(11).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护岸护坡
呼和浩特和林至羊群沟公路主体工程全部贯通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引黄入冀补淀主体工程完工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并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