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

2015-04-17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饮食血压情况

陈 伟

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599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并称世界三大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发病率也与日俱增,尤其是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主要防治的慢性疾病之一[1-2]。高血压患者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其是由于长期高血压状态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堵塞、狭窄等,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据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两亿高血压患者,是4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3]。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加强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及监控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该文研究该社区居民,调查高血压人群使用综合预防进行干预的效果,发现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对该社区5 681例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3.6-2013.7,均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其中男性3 168例,女性2 513例,年龄在20~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4.5)岁。对所有确诊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并跟踪随访1年,进行干预前后对比,并进行记录。随访过程中不存在遗漏、病死等情况,随访率100%。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包括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病史、家族史、遗传史等病史资料,以及文化程度、高血压防治知识、用药情况等。体格检查:居民接受身高、体重、血压等测量,测血压时需保持静态休息5 min以上,进行血压测量。测量两次血压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血压。生化检测:测量居民血糖、血脂等,检查有无合并症状。为居民检查的医师均为经验充足的医生。

1.2.2 综合干预方法①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负担,保持患者心情平静,避免出现大喜大悲的情绪;②健康宣教:定期举行讲座、发放宣传单、报纸、电视等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认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如何避免高血压合并症的发生,如糖尿病、高血脂等。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个人不良行为等;③日常饮食及运动指导:监督患者加强运动及饮食改善,尽量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少食脂肪过多的食物,戒烟戒酒,限制盐摄入量,合理膳食;④自我检查:教会患者自行检测血压、血糖,定期在家中自我检测,控制血压、血糖水平;⑤指导用药:对高血压患者指导用药,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需要使用不同药物,合理化用药较为关键,监督患者用药并根据病情改善用药;⑥定期随访:定期电话、门诊或上门随访患者,观察患者现阶段血压、血糖及自我控制情况,并给予合理建议,做好记录。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高血压标准[4],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为高血压。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观察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变化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用药、运动和饮食情况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情况

该社区共5 681例居民进行普查,发现其中高血压患者1 992例,占35.06%。其中患者以用药、运动以及控制饮食来进行治疗,存在大量用药、运动及饮食方法不合理现象。

2.2 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对高血压患者情况调查发现,干预后患者相关疾病的掌握率、高血压的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均好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变化情况对比[n=1992,n(%)]

2.3 用药、运动及饮食情况

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用药、运动及饮食不合理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干预前,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用药、运动及饮食情况对比[n=1992,n(%)]

2.4 并发症情况

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甲亢等并发症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脂异常、冠心病相对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且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成为人类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近些年,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学者表明[5],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容易引起全身性小动脉硬化,从而使靶器官受到伤害,如心脑、肾脏、肝脏等,最终甚至引起器官衰竭。如何防治高血压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表3 干预前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1992,n(%)]

我国早已将高血压列为三级防治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将高血压的防治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才能更好的发挥防治的效果。据数据统计,我国社区高血压发病率将近占到50%,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的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的关键[6]。许国开等[7]人研究发现,社区高血压的防治中存在大量问题,如社区中患者对高血压了解过少,自行服药方法方式不合理,日常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均提高了高血压的发生率。该文研究我社区居民高血压情况,调查发现,社区高血压居民存在大量用药、运动及饮食不合理现象,占44.48%、36.3%、48.39%,与目前社区高血压的调查相符。王会奇[8]等人发现,综合预防干预是防止高血压的良好方法,其通过对社区患者知识的普及、监督以及指导,为社区防治高血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明显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日常生活习惯,降低了高血压的发病率。该文使用综合预防干预对我社区高血压居民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结果发现,社区高血压居民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从原来的62.3%、52.51%、29.27%提高到88.5%、81.07%、45.78%,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而用药、运动及饮食不合理现象从原来的44.48%、36.3%、48.39%下降到19.93%、17.7%、20.88%,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综合预防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与王会奇等人研究一致。而从该文中基础疾病的发生情况可见,干预后冠心病、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干预前(P<0.05),也侧面反映了综合预防干预对防治高血压的效果。而该文中甲亢人数例数过少,并不能反映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故不作结论。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预防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减缓社区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

[1] 叶少武,黄凤珍,曾锦霞,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认知情况调查与研究[J].广西医学,2010(7):792-794.

[2] 罗艳侠,石晶,周涛,等.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血压控制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5):3015-3018.

[3] 陈新云,余波,刘敏,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575-1577,1581.

[4] 张冠荣,林爱华,骆福添,等.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状况调查[J].广东医学,2011,32(2):233-236.

[5] Khosravi A;Mehr K G;Kelishadi R.The impact of a 6-year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trial on the 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rates of hypertension in IRAN experiences from the isfahan healthy heart program[J].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2010(10):61.

[6] 陈晓勤,吴丽萍,尹俊,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

[7] 许国开,李晓.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78-180.

[8]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猜你喜欢

饮食血压情况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脱发 养“老金”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最怕啥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