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要做到以情动人

2015-04-16邓小琼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感人记叙文细节

邓小琼

古人写诗主张“情真而语直”,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是否有真情实感历来就是品评作文的主要标准。记叙文尤其需要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写作时往往是想写出真情实感却又苦于“无源头活水”。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打开情感的闸门,没有调动情感的内存,没有触发情感的按钮。要问世间“情”为何物,答案是“情”首先是生命之“真”:“高山流水”是真诚的友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等等。所以,写文章最忌矫揉造作,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做到“感情真挚”,“真实可信”。

那么, 写文章怎样才能做到抒发真情实感呢?

一、感悟积累,要有所创造

除了多留心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记叙文的写作还可以“编故事”,但不要胡编乱造。任何一篇记叙文都离不开叙事,写“事”应该求真,但也不是非写真实不可,只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就都属于“真实”。因此,记叙文往往需要“编故事”,高考作文也允许“编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和常情常理,否则就是胡编乱造。

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有关生死抉择、灵魂拷问的大事。面对“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少学生总是苦苦地询问:我们的生活这样平常,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可写呢?其实,平凡的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凡人身上也有感人的行为,关键是你能否用心灵去仔细感受。当代中学生受时代大潮的影响,以及面临独生子女的特殊现状,他们敏感的心灵更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感受生活很浅显。不少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凡事为自己考虑的多,为别人考虑的少。正是因为这些学生把心灵囿于“自我”的小圈子,所以他们忽略了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事。

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在车站给临别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件看来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却让作者、读者感动得泪水涟涟,为什么呢?抛开个人的小圈子,从父亲的角度试想一下,他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可是却把它抛在一边,为远行的儿子送行,并且想得那么周到——为“我”买橘子。他那么大岁数,身体又胖,长袍马褂的,月台又高,爬上爬下多不容易。可是为了孩子,他那样费力地做了,这就是作为父亲的无私的爱啊。想到这一切,你的内心能不感动吗? 如果学生从别人的角度体味一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原来隐藏着那么多感人的东西,那么多可写入作文的东西。不知学生是否注意到父母每天那忙碌的身影,是否注意到他们那疲惫、憔悴的眼神。寒夜苦读,那一声提醒学生早点休息的话语,是否让学生心动?那一杯热茶,是否给学生孤军奋战的心灵增添了暖意?

《项脊轩志》中,母亲深夜以指扣门的询问:“儿寒乎?欲食乎?”不也让作者、读者感动不已吗?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如果学生用心去体味,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朴素的真理,无数感人的事迹。只要学生注意培养自己敏感的心灵,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且养成随时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的习惯,学生就能更深切地体验人生的滋味。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不再对父母周末送衣送饭熟视无睹,不再在家信中仅仅要钱,他们学会了体谅别人,关心别人。要想感动别人,学生首先必须感动自己。有了这样浓浓的深情,怎么会没有素材可写,怎么会写得不感人呢?有些学生下笔写文时,常常禁不住哭了,这正是由于平时注意感情积累,此时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的结果。

二、 反复训练,写好“感人点”

有了让人感动的素材,这只是写好记叙类文章的第一步,写好这类文章的另一步,就是要写好文章的“感动点”。所谓“感动点”,就是在事情叙述到感人处时,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细细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写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来。

学生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这种地方写得不细,感人的事情写得不感人,写不好“感动点”。要改掉这种毛病,就要意识到“感动点”是全文的重点所在,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在写作训练时,可经常让学生之间闲谈生活中的“感动点”,然后再形成文字。下面就是一位学生写的习作《蝉蜕》的片段:

“奶奶时常回忆我童年的糗事,一边笑着一边用长出来的衣角抹去眼角闪烁的泪花。在她的记忆中,我被固定成几个琐碎而重要的影像:吃饭要在桌上齐备冷热开水、稀饭、干饭、面条,卧在垅沟里不让她耕地,在她夏日傍晚挑水回来后我总是晃悠悠地掂着两只小脚抢着走在前面,在自留地旁吃麻芋把自己麻晕犯糊涂。

奶奶在没事的时候,总向我念叨这些事,我似乎记得又似乎不记得的。我有时会觉得很烦,就在一旁坐下,低着头不讲话,任老人家在一旁又哭又笑。有时听着有趣,就静静地听着,把头枕在她腿上,把玩着她的手。奶奶的手很粗糙,一到冬天就裂口子,一厘米左右的口子就顺着手的纹路裂开,不时还往外渗着血,这在温暖的四川是不常见的。奶奶的右手食指被老鼠咬掉了一截,所以跟左手食指相比要短一截。爷爷奶奶经常吵架,我曾以为这个隔代家庭缺少爱,于是我便选择逃离,我认为,离开四川,我就不会时常悲伤。”

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后,在大学校报上发表,在学生中争相传阅。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学生具有敏感的心灵,多从他人角度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写好“感动点”,学生将终生受用无穷。

三、写好鲜活的细节

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语言更生动,动作更贴切,肖像更逼真,心理更细腻,环境更真实,情节更充实,主题更深刻。细节描写犹如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收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赋予作品以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细节真实地再现生活,文章才能生动逼真。同时,还要在“细”上下功夫,对人和事要融入真情实感,要系统地感知各个方面,变换观察点,多层次观察。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些感情,需要表达;有一些情感,需要发泄。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有些学生喜欢将感情诉诸文字,倾泻于笔尖,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方法,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感人记叙文细节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抗“疫”感人瞬间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一个感人的故事
感人的画面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
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