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儿童实施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5-04-16程时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瓦片校车屋顶

程时书

A女士与B女士是发小,B女士对女儿溺爱,A女士对儿子管教有方。一天她们相约带孩子出来玩,A女士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不能随意乱用“棍棒教育”。

结合自己平时教育儿子的具体事例,A女士认为:

1.儿童初次犯错,不应用“棍棒教育”。A女士在查看儿子的作业时,发现儿子有一个很基本的口算题目算错了。A女士没有斥责儿子不该算错,而是找了一道比较难而儿子又算对了题目,先把儿子夸奖了一番,看着儿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A女士转向那道算错的题目,儿子惭愧的低下了头。A女士会心地笑了。

2.因顽皮好奇犯错,不应用“棍棒教育”。一次,爸爸在屋顶整理屋上的碎瓦片,儿子看到爸爸在屋上,同时又看到小猫一蹦一跳的也上了屋顶,觉得很好奇很好玩,就沿着小猫上屋的路线攀爬。细碎的瓦片根本支撑不住八岁儿子的重量,儿子刚走了两步就摔了下来,看着自己刚整修好的屋顶被儿子弄了个大窟窿,他爸爸很气愤,不管摔倒在地的儿子,扬手就要打他。闻讯而来的A女士连忙制止了,而是轻轻抱起儿子,细心查看清洗儿子被瓦片划破的伤口,在止住儿子的疼痛后,A女士才耐心地跟儿子分析他会掉下来的原因,并指着满头大汗的爸爸向他解释整修屋顶的不易。儿子承认自己是觉得好玩才跟着小猫上去的,没想到给爸爸造成了麻烦,很诚恳的向爸爸道了歉。爸爸也冷静了下来,为满足儿子的好奇心,将儿子抱上屋顶一起玩了很久才下来。

二、有时又不得不用“棍棒教育”。

在听完A女士两件不应用“棍棒教育”的事例后,B女士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棍棒教育”的问题。A女士又看了一眼正玩的开心的儿子,轻叹一声:其实我也打过他,而且打的比较重。

1.儿童一错再错,不得不用“棍棒教育”。儿子学校离家有些远,因此每天都是校车接送,早上A女士送上车让儿子去学校,晚上回来则要儿子自己搭校车回来。正处于八九岁年龄的儿子特别爱玩,经常跟着几个家离学校近的同学贪玩到错过校车,好几次发现校车没把儿子接回来,A女士都要自己去学校接,担心儿子安全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每次接到儿子后,儿子都会承认自己错了,并表示下次再也不这样了,但贪玩的他每次听到那几个同学的喊叫总是忘记先前的认错。在发现儿子又一次没有坐校车回来后,A女士在学校找到儿子,狠狠教训了儿子一顿,并责令儿子自己走路回家。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错过校车了。

B女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A女士又补充说,自己后来还暗暗查看了几次,发现儿子虽然还是跟那几个同学玩,但玩的时候都会注意校车来了没有,校车一来不管玩的怎么开心,都会立刻上车回家。

2.儿童严重犯错,不得不用“棍棒教育”。A女士平时对儿子管教比较严,很少给儿子零花钱。一次回家,碰巧撞见六岁的儿子在自己房里站在凳子上翻自己挂在衣架上的衣服口袋,A女士二话不说,狠狠打了儿子一顿。

B女士听的傻眼了,一脸疑惑地看着她。A女士微微一笑,接着说,不仅是你,就连平时主张严肃对待儿子的他爸爸,也对我的行为表示不解。痛打儿子一顿后,我知道儿子肯定很恨我,虽然他口头上承认错误,但心理肯定没有意识到错误所在。他爸一边安慰他一边分析他犯的错误,儿子终于低头向我认了错,我知道他这是诚恳的,我也借坡下驴的问了他伤口情况,并在第二天他上学时第一次给了他一些零花钱,嘱咐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去买,如果钱不够,就找我们要,再也不要“悄悄地拿”了。儿子也重重地点了头,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偷摸的事情了。

听完A女士的解释,B女士终于明白了:原来教育儿童还需要“心计”的啊。

两个玩累了的孩子向这边走来,但男孩走在女孩后面,做时刻保护的姿势。看着自己不懂事的女儿,B女士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的确有待改进,恰当、合理的“棍棒教育”对于正确教育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啊。

猜你喜欢

瓦片校车屋顶
打水漂
风筝连着屋顶的梦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第一个上校车的人
坐校车
乡村瓦语
惯性
Read for fun
The School Bus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