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药在《妇人大全良方》中的应用及其特点探析

2015-04-16王安然张建伟

江苏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方中风药良方

王安然 张建伟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山东济南250011)

“风药”是指有“味辛性轻,辛散透达”特性的一类药物。“风药”之名首载于宋代的《扁鹊心书》[1],至清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明确界定风药“质轻气盛”的属性。但风药在妇科病中的应用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等方剂中,配伍桂枝、川芎等风药辛散以行气活血。风药在妇科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升发的特性可疗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之病,达表透邪可治妊娠伤寒之疾,调畅气机可疏肝解郁,祛湿而止带,活血又化瘀。风药配伍于妇科病的治疗中常获殊效[2]。

南宋·陈自明所著 《妇人大全良方》又名 《良方》,集宋以前妇产科医术之大成,治疗中多配伍风药,常用药物有:荆芥穗、川芎、防风、柴胡、细辛、独活等,配伍灵活巧妙,疗效显著,其重视风药于妇科病的治疗思想颇有独到之处,为后世风药在妇科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笔者溯本求源,考其应用,昭其特点,以供临床应用。

1 风药在《良方》中的应用

1.1 行气理血,通脉调经 “凡医妇人,先须调经”,妇女月水不调多“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之”[3]。《良方》温经汤治疗妇人血虚受风而致心腹刺痛,于诸补益药物中,配伍川芎入血分,祛风冷、行气血,桂心辛散以通阳行气,补而不滞,散而不耗,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对于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或室女年及,经脉未行所致月水不调,设资血汤滋养气血而通利经脉。方中荆芥穗质清气扬,可宣散血中之热,川芎辛散温通,行气活血,二者合用调畅肝经气血,经血自至。调经方中配伍风药,用其辛温散、归肝经之性,散寒、行气、理血以调经。

1.2 祛风和血,养血愈疾 “妇人以血为本”,《良方》阐发妇人杂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虚风中于人则中风,“今之治法,先宜顺气,然后治风,万不失一”。陈自明认为妇人中风治风的同时应注重气血的补养。《良方·众疾门》小风引汤中,配伍防风、独活、细辛、川芎四味风药,其辛散之性可祛一身之风,又“风药胜湿”,祛湿醒脾,助脾胃之气以资气血化源。妇人中风自汗,风虚昏愦,手足瘛疭,因血虚不能服发汗药,《良方》倡用独活汤“复荣卫,却风邪”,盖肝属风木而主筋,故瘛疭为肝邪。《内经·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独活汤方中独活、羌活、防风辛散祛风,细辛、桂心辛温通经,且川芎伍当归辛散风而温和血,“血和则风散,风静火息,血活神宁,瘛疭自已”[4]。又妇人血风劳之病名,首见于《良方·众疾门》,阐述病因“由气血虚损,经候不调,外伤风邪,或内夹宿冷,致阴阳不和,经络否涩……。又有因产后未满百日,不谨将护,脏腑虚损,百脉枯竭,遂致劳损之疾也”,陈自明创立治血风劳方。方中白芷辛香散结入血,川芎行血活血,防风、荆芥穗辛以发散而清血中之热,明·武之望曾叹曰:“此又治在风热清而血自旺也,可为良法,第恐人不自悟耳。”[5]

1.3 调气养血,助妊保胎 “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妇人妊娠,怀胎十月,阴血聚以养胎,故常有血虚之虑,又胎渐长而阻滞经脉,故常夹病也。胎动不安为妊娠常见病,“既娠之后,月信常来……若谓妇人荣经有风,则经血喜动,以其风胜可也”,明确提出治风为首要治法,兼调理气血,载方中常配伍川芎、白芷、秦艽等风药,盖其不仅可祛荣经之风,又归中焦肝、胆、胃经,调畅中焦气机以复中焦运化之气,资化生之源,则全身气机通畅,气血得理。“夫冬时严寒,人体虚,为寒所伤,即成病为伤寒”,治疗孕妇伤寒的《良方·妊娠门》柴胡散,方中柴胡味平微苦、解散肌热,前胡味苦性辛、散风清热,川芎辛散,引补药入血,又“风药善行,轻灵拨动,气行则脾开,脾开则运药得力”[2],散其补益之力随气血而行,防滞生内热,则外寒可化,内热可清。如此应用风药散寒清热,调气理血,而保养妊胎。

1.4 活血行血,调理产后 “产后气血暴虚”,易生血分之病。《良方·产后门》中“产后血晕者,由败血流入肝经,眼见黑花,头目眩晕,不能起坐”,“但服清魂散即省”。清魂散方中两味风药荆芥、川芎引药入肝经,补气活血散肝经之瘀,则败血出而眩晕止。治疗因血气虚而风入于颔、颊之筋的产后中风口噤,《良方》载方均小却重用风药。如《良方·产后门》荆芥散中仅当归、荆芥穗,其中荆芥穗可调畅气机,气机调则血行畅,使风随血去;又有一物独活汤,仅独活一味,其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而不耗损。《良方·产后门》中治疗因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四肢而致四肢浮肿的小调经散,配伍细辛、桂心,二者皆辛温通经,助血行而消水肿则愈。可见产后病的治疗方法多于补益药中活用风药辛散之性,行血通经,补而不滞,通而不耗。

2 风药在《良方》中的应用特点

2.1 风药主祛邪 风药质轻清而气厚盛,性升浮而善行,具有开泄腠理,发散祛邪的作用,不仅使入侵之邪从表而解,并宣散血中之热从腠理而出。如《良方·调经门》的“金花散”、“麦煎散”,《良方·求嗣门》的“白薇丸”,《良方·产后门》“增损柴胡汤”等方剂中,分别配伍柴胡、川芎、白芷、藁本、细辛等风药祛风寒、清虚热。

2.2 风药主温通 风药宣散窜透,可通阳、通经、通窍。如《良方·众疾门》治妇人经寒而呕血的“干姜甘草汤”,方中生姜半两,辛散经寒而宣举阳气,通阳而止呕。《良方·调经门》养生必用中论经病的“救急方”、“牡丹丸”,方中分别配用川芎、细辛、柴胡引经化瘀、活血通经。再有治妇人中风不语的“竹沥汤”,方中重用威灵仙、苦梗、防风、川芎宣散窜透通舌窍。

2.3 风药主滋养 “风药胜湿”,祛湿醒脾,以资气血化源;风药多入肝经,可理肝血;又“风药升散温通,具鼓荡之性,既可引补药协同发挥药效,益气升阳,又可使补药升阳而不燥,滋润而不呆”[6]。如《良方·调经门》的“白薇丸”、“白芷暖宫散”、“加减吴茱萸汤”,《良方·产后门》“泽兰补虚丸”,方中均重用细辛、川芎、白芷、防风、藁本等风药,扶助补血益气药物,共奏滋养气血之效。

3 结语

《良方》运用风药不仅只局限于祛风之功效,也重在运用其辛散之药性,多入肝经之特点,祛邪、温通、滋养,充实和发展风药在妇科病中的治疗范围,丰富风药的治疗思路。风药多辛燥,有些医家恐其耗损阴津而避其不用,未免有些偏颇。风药祛邪、温通、升发、滋养、活血等效用显著,治疗可药轻中病即止,也可施用稍许甘润之药缓其燥烈之性。目前不应仅局限于对古籍中风药应用之探讨,还应注重在临床上辨证施治,提高临床治疗效用,承前人经验之衣钵,创后世临床之新用。

[1] 宋·窦材,辑.扁鹊心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39

[2] 郭祖文,林玩福,杨学.风药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79

[3] 宋·陈自明,撰.王咪咪,整理.妇人大全良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

[4] 清·汪昂,撰.苏礼,等,整理.医方集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

[5] 明·武之望,原著.杨丽芸,点校.济阴纲目(新点校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3

[7] 罗再琼,黄淑芬,王明杰.论风药的活血作用及其特点.中医杂志,2000,41(8):453

猜你喜欢

方中风药良方
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理论探析及临证体会
缓解腰痛有良方
写作得良方,下笔如有神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爱眼有道系列之八 夏日洁目良方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风药之功用辨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