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方中药调周疗法治疗经后三期经验

2015-04-16刘耀先连方山东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济南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济南500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不孕症

★ 刘耀先 连方 (.山东中医药大学03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 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 济南 500)



连方中药调周疗法治疗经后三期经验

★刘耀先1连方2(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济南 250011)

摘要:概述连方教授月经调周“八期理论”关于经后三期的治疗机理,阴阳消长特点及临床调周治疗应用经验。

关键词:不孕症;中药调周疗法;八期理论;经后三期

种子求嗣是事关人类繁衍之大事,中医学在不孕症的认识和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曰:“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指出妇女不孕多因月经不调,为后世治疗不孕以“调经为要”奠定了基础,故而朱震亨提出了“求子之道,莫如调经”的观点。《傅青主女科·调经》云:“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为从补肾角度调经助孕奠定了思想基础。连方教授提出的“八期理论”是在知晓正常月经阴阳消长转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肾中阴阳气血的调控,促其功能协调、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恢复阴阳平衡,重建正常月经周期的目的。而在“八期理论”中经后三期对阴阳的调控尤为重要。

1明理知变

1.1经本于肾,肾主生殖在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的论述,揭示了肾气的盛衰与女性发育、月经及生殖能力的关系。中医认为受孕的机制赖于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正常才能受孕。傅青主也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的观点,并且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经是由于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引起的,故而月经不调往往成为引起不孕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易经》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其精为形之始,其形由精成之。”此两处之“精”,皆为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是生殖发育之原始物质,是形体胚胎之始(按现代医学的术语说就是精子、卵子和受精卵等生殖细胞),更加印证“肾主生殖”的观点。因而若肾有“不足”,无论是作为物质基础的肾阴,还是作为动力的肾阳,都将影响到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

1.2阴阳相贯,阴长阳消古人常道“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是普遍存在的。《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中提到“阴根于阳,阳根于阴。”《素灵微蕴》曰:“阴阳互根……阴以吸阳……阳以煦阴……阳盛之处而一阴已生,阴盛之处而一阳已化。”阴阳间的关系犹如“八卦”中的阴阳鱼互根而互化,首尾相贯,如环无端。肾中之阴阳,亦是遵从此规律互根互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从中医理论理解,一个卵巢周期中,在卵泡期卵巢以阴长为主,子宫蓄积阴血,排卵期则阴长至极,重阴转阳,卵巢泄出生殖之精,黄体期子宫阴重阳旺,冲任气血充盛,以备受孕。如未获妊娠,在经前重阳转阴,月经来潮。如此循环,如环无端。故而经后三期体内阴长阳消,为整个周期奠定物质基础,是肾阴、天癸滋长的重要阶段。只有物质基础雄厚,方能恢复和提高月经周期演变的水平。若阴长速度较缓或幅度较低,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难达重阴转阳,影响正常排卵。

1.3以血为本,经后血虚妇人以血为本,盖因其于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而数伤于血。《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妇人本就不足于血,而行经期更兼阴血虚损,呈血虚之态。夏桂成[1]主张女子数伤于血,而呈气多血少之态,行经期后至经后早期,其血尤虚,故治当养血滋阴,佐以理气解郁。或因感受寒邪致血凝经行不畅,或阴虚内热灼血致瘀,上述二者皆可因瘀(滞)致新血不生,故用活血之法以促阴(血)精生,清化扶正。

精血同源,精足可化血生血,血足则可养精。行经期后血虚不能滋养阴精,不利于阴长的进行,故治疗上在填精之余,兼以养血,精血互化而助阴长。

1.4以后天资先天,肾脾肝并调《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以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明确提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思想。此为阶段重点,而非调治的全部。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胃健而后气血盛,各脏方可得养,肾先天之精方可得充。若脾胃不健,既难养五脏,所服之药,亦难吸收,吐泻太过,更伤脾胃,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故在补肾之中必当以顾护脾胃为要,脾运健旺,不补阴而阴自复耳。肝藏血而主疏泄,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血足则肾精盛,疏泄调气机畅则利阴长卵排。各年龄阶段脏腑调治虽有偏重,但应辨证侧重,三脏并调。

2八期理论(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

2.1月经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5天。血海由满而溢,泻而不藏,在阳气的推动下排出经血。阴阳消长特点:重阳转阴。治则:活血调经,祛瘀生新。方药:桃红四物汤。

2.2经后早期约为月经周期第6~7天。血海空虚,经肾气的封藏作用,藏而不泻,蓄养阴精,充盛于冲任二脉。此时为阴长的开始阶段,肾阴初长,而阴中有阳。阴阳消长的特点:阴长阳消,然以阴长为主。治则:滋阴养血,以阴扶阴。方药:二至天癸方(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制香附)。

2.3经后中期约为月经周期第8~10天。此时为阴长的中级阶段,肾阴渐长,而阴中有阳。阴阳消长特点:阴渐长而阳渐消。治则:滋阴养血,佐以助阳。方药:二至天癸方加杜仲、续断、巴戟天、肉苁蓉等。

2.4经后晚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1~13天。此时为阴长的高峰阶段,阴长水平已近重阴。治则:滋阴助阳,阴阳并调。方药:二至天癸方加杜仲、续断、肉桂、紫石英等。

2.5排卵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4~16天。通过经后三期的积蓄准备,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氤氲”状的气血活动。此时为重阴转阳、精卵排出的关键时期,承上启下之节点。治则:活血化瘀,重在促排。方药:桂枝茯苓丸。

2.6经前初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7~19天。此时为阳长的开始阶段,肾阳初长,阳中有阴。阴阳消长的特点:阳长阴消,但以阳长为主。治则:补肾助阳,激发阳气。方药:二仙调经方(仙茅、淫羊藿、杜仲、续断、当归、川芎、甘草)。

2.7经前中期约为月经周期第20~26天。此时为阳长的中级阶段,肾阳渐长,而阳中有阴。阴阳消长特点:阳渐长而阴渐消。治则:补肾助阳,佐以滋阴。方药:二仙调经方加葛根、肉桂等。

2.8经前末期约为月经周期第27~28天。此期阴精、阳气均充盛,子宫及冲任气血满盈。此时为阳长的高峰阶段。治则:补肾助阳,疏畅肝气。方药:二仙调经方加木香、柴胡、党参等。

3临床论治

根据经后三期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的生理特点、气血及五脏关系,选定治疗方法(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经后三期,其阴长经微至盛,由慢而快。故而用药各有侧重。

3.1经后早期(子宫内膜增殖早期,卵泡早期)约为月经周期第6~7天。血海空虚,经肾气的封藏作用,藏而不泻,蓄养阴精,此时为阴长的开始阶段,肾阴初长,而阴中有阳。阴阳消长的特点:阴长阳消,然以阴长为主[2]。

此期为月经期的恢复阶段,阴长较为缓慢,临床可表现有经后血虚头痛(或加重),白带缺如等,故增补精血之剂,以促阴长。

治疗原则:滋阴养血,以阴扶阴。方药:二至天癸方(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制香附、炙甘草)加山药、山萸肉等。

3.2经后中期(子宫内膜增殖中期,卵泡中期)约为月经周期第8~10天。此时为阴长的中级阶段,肾阴渐长,而阴中有阳。阴阳消长特点:阴渐长而阳渐消。

阴长速度较前期加快,然须赖阳为动力助其生化,因而在临床上应重视扶阳,补阴之剂中适当加入补阳之品,以促阴精、气血生长。正如“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治疗原则:滋阴养血,佐以助阳。方药:二至天癸方加杜仲、续断、巴戟天、肉苁蓉等。

3.3经后晚期(子宫内膜增殖中晚期,卵泡后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1~13天。此时为阴长的高峰阶段,阴长水平已近重阴。

阳愈长,阴愈消,“阴”长水平越高,则需作为基础的“阳”越多,以维持阴阳平衡。此外,阴长至极,须赖阳为动力,方能重阴转阳。故于滋阴方药中加入助阳之品,目的在于补阴,并为排卵后的阳长作基础。(若纯用滋阴之品,则经后晚期难达“重阴转阳”)治疗原则:滋阴助阳,阴阳并调。方药:二至天癸方加杜仲、续断、肉桂、紫石英等。

4随证加减

4.1滋阴养血,解郁安神女子行经,数伤于血,常呈血少气多之态,行经末期至经后初期其状尤甚。故可在滋阴养血的基础上适增解郁之品。如加越鞠丸以稍平抑心肝之气郁,亦有安定心神之功[1]。

4.2滋阴养血,活血化瘀血滞或血瘀所引起的精卵发育欠佳或排卵功能不良者,可行活血之法以促阴(血)精生。方选活血生精汤(炒当归、赤白芍、山药、山英肉、炙鳖甲、五灵脂、红花、益母草等)。

4.3健脾养精,滋阴养血于脾胃不健者,为防其养阴之药难以吸收,反致腹泻,脾胃更虚。用药之时更当顾护中焦,脾运健旺,不补阴而阴自复耳。方用参苓白术散。

5验案

患者韩某,女,30岁,2014年1月因“未避孕未孕2年,经期拖后3年”就诊于本中心。患者近3年月经40~60天一行,经量较少,色黯红,少量血块,经行腹痛。平素自觉乏力,四肢不温,冬季尤甚,腰膝酸软,性欲淡漠,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无力。阴道B超示:PCO。BMI:28.63kg/㎡。经期内分泌示:FSH:6.38mIU/mL,LH:15.39mIU/mL,T:0.78ng/mL。中医诊断:不孕症,月经后期(肾阳亏虚,痰湿阻滞型);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予以中药调周法(以上方案)合启宫丸加减运用。嘱以锻炼身体,控制体重,排卵期指导同房。治疗1周期后复诊自述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用3周期后,其月经32~37天一行,并于2014年5月28日因月经该来尚未来潮,自测尿HCG示:阳性。查血激素示:E2:224pg/mL,P:37.56ng/mL,β-HCG:3 287mIU/mL。B超示:早孕(符合6孕周)。恩师认为肾阳虚弱,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煦,加之痰湿阻滞冲任胞脉,从而导致不孕。阳气亏虚、痰湿阻滞可致阳转阴化迟缓,转阴不及,以致阴长不足,不能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达不到高水平的“重阴”状态,导致经后期延长。

6结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有所生长,秋方能有所收藏。调周之重在于经后三期,阴长而厚积,至于重阴,方可在阳气推动下,卵出而勃发。

参考文献

[1]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43.

[2]蒋帅,连方.连方教授中药调周疗法“八期理论”与临床运用[J].中医药信息,2015,32(1):69-71.

[3]连方,王琳,张建伟,等.二至天癸方对高龄不孕妇女卵巢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685-688.

[4]雷池,夏桂成.夏桂成教授调周疗法治疗月经病述要[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15):4 914.

[5]戚敏,张建伟,李杰.连方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7):36-37.

[6]李婷婷.连方主任医师运用二至天癸方经验[J].中医药学报,2009,37(5):43-44.

收稿日期:(2015-05-26)编辑:王河宝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不孕症
近10年针灸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奶牛不孕症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
假排卵与不孕症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5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不孕症的体会
中西医联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