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

2015-04-16

散文百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格语文发展

高 飞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

高飞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从文道统一的观点来看,语文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人格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论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传统语文教育与人格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回归与发展。

中学语文人格培养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普通教育中开设的各门学科中,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言自身又是文化,极富人文色彩,它既是人发展的工具,又是人发展本身。语文学科和学生人格的形成从其一开始就紧紧连在一起的。

一、传统语文教育与人格的培养

追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格化的教育。最早的教学著作《学纪》中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大学》中又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管是《学记》中“辨志”“敬业”“亲师”“取友”“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还是“大学”中的“仁”“敬”“孝”“慈”“信”,其实质上都是一种人格教育,他们是将这种人格化作为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近代语文教育同样是专注人格发展的。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六月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三册第一课《读书》是,“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读书”是为了“成人”。在白话文运动中,采用白话文教学其原因之一是不要扼杀儿童的天性,要符合学生的性情。陈子褒的弟子冼玉清在评论其师为何早在1898年就提倡白话文时说:“先生注重蒙学,以为此乃教育基本工作。故提倡白话改革文言,亦欲使童子声入心通,易领会易进步,勿窒塞其性灵耳。”符合学生的性情,顺应学生的习性,正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以上叙述,可见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对健全人格的认同与发展,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至少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格培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二、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回归与发展

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最新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目标要求。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

语文教育再一次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的。人们认识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人格在其深层次上是能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人格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1.观点正确。

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都会将自己的一些观点贯穿在教学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贯穿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平等观点、民主观点、法制观点等等都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人格的;

2.方法科学。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要应用体现某些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韩军先生说过,科学的引导方法能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而达到语言立人的目的。

3.情感高尚。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涉及评价、褒贬相关的各种人物,或是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或是卑鄙的行为、堕落的道德,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尚情操、伟大人格的个体形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培养。

语文教育中语文能力和人格的融合还体现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超越落后的意识,敢于变革腐败的现象——这与人格的关系极大的,也与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信念有密切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鼓励学生创新,是不仅提高能力,也有助于树立高尚的人格,培养献身的精神。

现代教育理论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人格的融合,表明了在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格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这种可行性首先表现在发掘教材的个性。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练,学生只有体察到这些个性特色,并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自己的个性得到丰富。教师应该打破那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尽力地表现作家、作品的个性,突出“个性”美,而不是动辄从政治思想、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角度去分析作品,给作品人物教条化。

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还体现在要发挥教师的个性。这种教师个性可表现于研读教材而产生的不同思想认识倾向,表现于教学方法而具有的创造特征,表现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上具有审美的价值等等。教师个性的充分张扬对学生的人格影响自然是深远的。

当前的语文教育,已经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性”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和当今的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唯有如此,才能使得久违的语文教育人格化得到回归,而当这种健全人格充满了时代气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时语文教育的人格化就已经冲破了传统的羁绊,语文教育必将呈现盎然生机。

猜你喜欢

人格语文发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