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诗教学“美”起来

2015-04-16杨霖

散文百家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美的

杨霖

江西省东乡县实验中学

让古诗教学“美”起来

杨霖

江西省东乡县实验中学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让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学生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学生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1.吟诵,要咬文嚼字。

古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词句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学生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咬文嚼字吟诵,并体味交流:“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用得好,好在哪里?在知道“生”是动词后,与“升”作比较,体会“生”用得好,不但用得准确,而且写出了紫烟富有生命力的连续不断。以“生”为细节,再练习朗读诗句。

2.吟诵,要反复不断、要有感情。

在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思想感情之后,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学生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末。”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他老人家还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的情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如被誉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首绝佳的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确定感情基调后,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处理好重音与节奏,与学生一块探讨: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

要使学生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老师如果能注意指导古诗常规学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三、多方迁移,领悟意趣美

书法艺术讲究“笔断意连”的境界和效果。我们在古诗教学中有时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我们何不让学生对内容做回味、做迁移呢?

1.给古诗配画。

在学生领悟了古诗描绘的那种美的意境之后,我顺应儿童的爱画爱美心理,让学生根据诗意作画。当然在画之前,还要提醒学生画的内容,除了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外,还可以做合理的想象。可以这么说:想象是审美的翅膀。配画也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也越来越深。

2.来点想象作文。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同样也能利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学完古诗,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做想象作文,并根据自己所想,配以插图。文艺理论家曾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学生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再次领悟意境的同时,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审美情境也渐渐产生了。

3.链接课外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写作的秘决。每学好一首诗,就要求学生去找同一类的诗。比如学习了宋代大家朱熹的《春日》,就要求学生去找找其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再读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怡情养性,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宋代朱熹认为:“教人末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情况,也必然可以反映教师是否“乐教”,学生是否“乐学”。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意趣美”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再到“入乎其外”,取得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美的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