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创新性路径研究

2015-04-14李龙王伯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李龙 王伯平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创新性路径研究

李龙王伯平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当前,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孱弱,应从人文素质的内涵入手,分析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根源,进而对症下药,开拓出一条人文素质培养的创新性路径。

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新时期,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普遍孱弱,开拓出一条人文素质培养的创新路径,意义重大。

一、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概念的厘定

1、人文

在西方,“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其含义包括文化、人性、教养等方面。在文艺复兴初期,教育中“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修辞、语法、诗歌、历史、道德五个方面。进入十五世纪后期,钻研人文学的学者、传播人文学的教师、学习人文学的学生,被称之为“umanista”,含有人文综合之意。

汉语中,最早记载“人文”一词的《易·贲·彖辞》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朝学者程颐云:“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辞海》则将“人文”释义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

可见,古今中外,“人文”一词的含义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人文”应做广义解释为宜,即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

2、素质

古代,“素质”有多重含义。第一,指白色质地。如《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第二,指白晳的容色。如晋朝葛洪的《抱朴子·畅玄》:“冶容媚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第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如《管子·势》:“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

在现代,“素质”一词的用法有所变迁。《辞海》对素质的三种释义较有代表性:第一,指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第二,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第三,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笔者认为,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应指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知识内化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能力、修养和心理品质的总称。

3、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

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是指就读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经过接受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内化于心的人文知识、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和心理品质,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第二,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修养;第三,开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判断;第四,良好的心理素质、雅量的气度以及脱俗的气质。

二、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现状

1、人文知识过于匮乏

首先,许多理工科学生对政治、经济常识缺乏必要的掌握。他们对身边的政治、经济现象缺乏及时的关注,对国家与世界的形势更是缺乏全面的了解。其次,许多理工科学生对历史知识一无所知。再次,许多理工科学生的文学艺术知识相当匮乏。最后,许多理工科学生对国学知识掌握甚少。他们很少甚至从未细细品味过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2、思想品德存在缺陷

首先,许多理工科学生缺乏民族情感与爱国热情。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意识淡薄,爱国意识薄弱,民族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匮乏。其次,许多理工科学生自私自利,集体意识淡薄。再次,许多理工科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最后,许多理工科学生不能够做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谦虚谨慎,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不佳。

3、思维方式存在问题

首先,许多理工科学生做事急功近利,视野不够开阔,只顾眼前打算,忽视长远考虑,只注重直观效应,忽略了间接影响。其次,许多理工科学生思考问题过于绝对化、片面化。再次,许多理工科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弱,认不清事情的本质,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后,许多理工科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欠缺。他们往往片面放大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不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容易陷入自卑或者自负的困境。

4、心理素质较为孱弱

一方面,许多理工科学生遇事容易焦躁,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问题出现时,往往束手无策,欠缺宠辱不惊、泰然处之的淡定;另一方面,许多理工科学生抗挫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三、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应试教育的桎梏、对人文素质的轻视、教育机制的僵化、考评机制的缺失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人文素质先天发育不良

国内中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推行的以高考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课堂教授内容、学生所学内容、学生评价标准等一切以高考看齐,一切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6]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仅仅围绕高校所考的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对历史、政治、经济等人文知学习的欠缺,对道德修养的培育不够,对心理素质的锻炼不足。

2、缺乏对人文素质的重视

首先,家长们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未来前途,而对于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无心留意,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教师过于注重理工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重视忽略学生人文知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培养;最后,学生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毕业出路感兴趣,对自己人文知识、道德修养的水平无心关注。

3、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机制过于僵化

第一,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层面,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教育内容过于陈旧,过于保守,与飞速发展的当今形式和学生鲜活的思想脱节;其二,教育内容仅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思想品质与心理素质层面的培养。第二,在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层面,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仅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教学;其二,人文素质教育仅以教师为主角,学生的主动性未被充分调动,人文素质教育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4、人文素质考评机制的缺失

第一,学校缺乏对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考评机制。学校未对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量、工作成效形成全面的评估体制,导致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自发性与消极性。第二,学校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考评机制。学校未对学生人文知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客观、完善的评估体制,导致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力不足。第三,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招聘、职务、工资的晋升等等缺乏对应聘人员人文素质的有效考核,导致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性难以发挥。

四、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创新性路径

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应通过提高认、建立新型培养机制、改革教育模式、建立评估机制方面开拓出一条人文素质培养的创新性路径。

1、提高各方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通过召开“新生入学家长会”,发送“致家长信”等方式,使家长意识到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定期开展人文素质专题培训会、签署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承诺书等形式,使专业课教师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再次,通过举办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涯规划设计、优秀学生经验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大学的努力方向不仅仅只有专业课的学习,更有人文素质的提升;最后,学校通过向招聘单位递送毕业生人文素质评价书,促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方便对毕业生人文素质进行考察,从而间接促使家长、学校、学生本人对人文素质的重视。

2、建立人文素质导师与文科朋辈联系人双引擎培养机制

第一,学校应建立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导师制。首先,学校应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学校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担任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导师;其次,通过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来确定人文素质导师,导师自确定之后原则上应指导学生直至毕业;再次,人文素质导师应指导学生规划人文素质提升目标,定期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给予指导、建议与帮助;最后,学校对人文素质导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薪酬、职称评定、职务晋级挂钩。

第二,学校应建立理工科学生文科朋辈联系人制度。首先,理工科学生文科朋辈联系人应由品学兼优、具有丰富人文基础的文科学生担任;其次,朋辈联系人应定期与联系对象进行人文话题的交流,引导他们对人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帮助他们学习人文知识;最后,学校应对朋辈联系人进行工作考评,评选出优秀文科朋辈联系人并给与一定程度的奖励。

第三,畅通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导师与文科朋辈联系人沟通渠道。导师与朋辈联系人应定期沟通,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存在问题和提高建议进行充分交流。人文素质导师与文科朋辈联系人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3、打造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鲜活模式”。

其一,革新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一方面,及时更新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教育选材应符合当今时代形式、应符合学生思想规律,及时摒弃过时、过于保守、不符实际的教育素材,保证教育内容的鲜活性;另一方面,教育内容不仅要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思维水平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锻炼,一改以往人文素质教育“瘸腿”的弊病,保证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二,激活人文素质教育形式。首先,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应坚持课堂与课下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模式。课堂教育应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其次,应定期邀请大家到校为学生开展人文主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最后,为学生人文素质提升提供平台应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竞赛、社会实践、专题探讨活动来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平台,激发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4、建立人文素质考评机制

第一,学校应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考评机制。首先,考评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人文知识、道德修养、思维水平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次,考评的形式应多样化,至少包括笔试、面试、班级同学民主测评、教师意见四种形式。最后,考评的成绩应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毕业挂钩。

第二,学校应建立教师人文素质教育考评机制。首先,学校应明确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教师,包括人文素质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其次,学校应对责任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职责、工作量以及工作目标予以规定并定期开展工作评估。最后,学校对责任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与教师薪酬、职称评定、职务晋级挂钩。

第三,用人单位应建立应聘人员人文素质考评机制。首先,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人文素质评价书,供用人单位参考;其次,用人单位应将人文素质考评作为招聘的必考项目,并实行人文素质一票否决制,即应聘者人文素质考核不合格,不予录用;最后,考评的内容既要包括人文知识、又要包括应聘者的道德品质、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

[1]周易·责卦·象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6.

[2]辞海[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韩延明.塑造大学精神与强化做人教育[J].求是,2001(4).

[4]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冯东,汪玥,李丹.高等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3).

G642

A

1008-7508(2015)10-0113-03

2015-08-03

李龙(1988-),河南虞城人,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辅导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伯平(1978-)江苏睢宁人,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绍兴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