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江西经济发展的“版本”升级

2015-04-14罗来武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版本分工服务业

■罗来武

一、引言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以农为主的发展阶段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为了促进和实现崛起,江西提出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由此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园的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江西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项目,为实现GDP过万亿、财政收入过千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虽然引进了不少企业和项目,由于在后续工作中未能随着形势和阶段变化的需要,而对过去以粗放引进和数量为主的工业化路径进行必要的改造与转型升级,导致相当部分工业园的产业或企业,既缺乏专业化、集群化等有效产业组织方式的支撑,也未能真正地融入或对接上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全球现代产业分工体系,相当部分产业和企业陷入了发展的“孤岛”,产值、规模、利润等止步不前,未能做强做大。全省经济呈现如下不利结构和特点,并对可持续性造成了较大挑战:其一,由于产业发展和消费的贡献率相对不足,较快的GDP增长更多地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其二,产业竞争能力整体偏弱的缺点比较突出,名义增速背后的产值泡沫较大,发展的真实后劲不足。从大的方面讲,江西成大体系和成大规模的产业较少,而缺乏规模的产业也大多处于低、散、小等状态,缺乏专业化、模块化和集群化能力,没有形成现代产业组织体系,竞争能力比较脆弱。由于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江西的城市发展总体步伐也相对滞后。如果江西继续走传统的产业发展道路,不对这种格局和结构加以改造和提升,无论工业还是城市,将来会造成与其他省份更大的发展差距。

因此,江西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变产业整体缺乏竞争力的不利格局,寻求突围之路。我们认为,改变此种格局的根本办法,是利用与城市化互动的现代产业组织方法,通过“内源”与“外源”两条道路的有机结合,对现有产业进行系统化的改造与提升,使之做强做大,在江西各?地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新格局、新特点: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广泛渗透与影响

从18世纪末进入工业化时代到现在,人类社会只用占总计几百万年历史中的0.01%的时间,创造了全部历史总量财富的97%[1]。通观200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普遍性的基本结论,即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依靠工业化与城市化及二者的互动,当然,是市场体制基础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工业产业由于用机器替代人力,又可使用高效的分工和生产组织方式,一方面具有数倍甚至无数倍于人力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又不受自然气候的限制,可以全天候作业,再次还可以无边界地拓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具有极强的财富生产能力。而城市和城市化,在集聚效应原理的作用下,成为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天然集聚场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不仅为工业产业的分工发展提供集聚场所和极大的便利条件,由于城市所具有的知识创新中心功能,也为工业化的演进提供了动力来源,使工业化的潜力达到了极限。这样,工业选择了城市,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城市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工业的发展和升级。二者的良性互动,不断创造着人类财富的故事[2]。

分工是财富增长的源泉,而分工的演进即工业化[3]。从18世纪末启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来,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历程,经历了三个大的波段。从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开始到目前为第三波段,前面经历了二波,这一阶段可以称为工业化3.0版本时代[4]。当前阶段除了保留2.0版本时代技术进步驱动、服务业为主体等特征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推动下,3.0版本时代的工业产业分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大幅度拓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组织范式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一个新的现代生产组织方式逐步形成并向全球各地广泛渗透与影响。

(一)分工的深度或产业纵向发展

一个产品的生产现在被拆分成以零部件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模式,每个企业都可以做一个零部件,产品的每个零部件甚至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最后在某个地方组装完成整个产品。这种分工的深化是纵向发展,每个部件产业或生产单位都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好处,因此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技术创新的速度,都远远高于以前阶段的生产组织方式。在纵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的进入门槛大幅度降低,这使得分工既可以向全球布局,也让人员素质和技术条件一般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了广泛的参与机会。从全球的角度看,伴随纵向发展的一个现象是,某些零部件的生产在地理上呈现集中的趋势,大家称为产业集群现象,经济学家称为专业化或模块化生产[4]。一些地方,包括欠发达地区,只要形成了专业化或模块化能力,也都可以获得快速的工业增长业绩。

(二)分工的广度或产业横向发展

过去的产品生产从研发、设计、采购到生产制造、管理、金融服务、销售等环节由一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来完成,到了3.0版本时代,这些环节被细分或拆分为每一个环节都由单个企业甚至诸多国家的诸多企业来共同完成。这些环节中除生产制造环节以外的部分,发展为服务业[4]。从整个链条和环节看,不仅服务业占的环节节数多,既占上游,又占下游,而且在整个链条中占领导地位(尤其是研发设计等稀缺能力,容易发展成为领导能力),因而产值比重更大。从功能的角度看,服务业环节越发达,生产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也越强。因此。在3.0版本时代,服务业不仅和2.0版本时代一样占主体地位,而且与工业产业一起良性互动,尤其是信息服务业渗透到工业产业中去之后,大大提高了工业产业的生产效率。现代服务业,由于天然并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所以服务业的发展本身表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业化本身表现为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城市群化)、服务业化,促进了工业化,而工业化也推动了城市化与城市群化,两者互动,推动着人类财富故事的不断升级,生产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产品种类、质量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对企业与产业经营范式、国家与地区竞争范式带来的影响

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改写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和企业经营与竞争方式,也改写了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发展方式[5]。面对新的形势,企业组织也好,国家与地区也罢,除了适应,别无选择。

第一,一个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懂得如何按照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产业的发展,就是要把分工链条中或整个生产链中相关的环节高效地整合在一个既分工又互补的体系之中,即使每个环节做到最优和成本最低,又能够把每个环节有效的统一和链接起来。懂产业发展,就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地组织现代分工。浙江快速发展的秘密之一,就是民间企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能力极强,尤其是构建专业或模块生产体制的能力极强。

第二,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懂得如何利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或懂得如何融入现代产业大体系,并逐步升级自己的地位。规模大而体系比较完备或环节比较多的企业,必须懂得如何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分工;而小企业或新起步的企业,必须懂得如何有效融入以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这个平台之中,和整个生产大体系进行有效的对接,或者与其他同类中小企业进行集群扎堆,形成专业化与模块化能力。在现代产业组织体系中,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掌握产业链中最稀缺的能力 (比如以研发设计能力为核心的英特尔,以市场营销能力为核心的沃尔玛等),就能成为领导企业,其他企业则成为配套或被领导企业。当然,那些被领导企业,通过融入整个生产链,也可以通过学习逐步向生产链的上端爬升,比如从OEM到OBM,再到ODM的成长。对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或缺乏技术实力的企业,获取领导地位很困难,重要的是先要能够融入产业链之中,再逐步沿着链条爬升[6]。

第三,一个地区要做强做大,必须懂得如何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成长提供系列外部条件和平台。这些外部条件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规模、交通与物流条件、教育和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R&D)、金融市场等各类市场的发达程度、政府营商环境等。平台越大越完整(即“全息平台”),能够包容工业产业分工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就越多,因而能够发展的工业产业类型越多,集聚的企业和要素越多,产业和企业的规模也容易做得越大(这是产业中的“包容性发展”现象)[7]。而工业产业类型和规模越大,能够提供的城市规模和服务业规模也就越大,反过来又会促进更多的工业集聚,而更多的工业集聚又反过来促进更大的城市规模和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业,如此反复相互增强良性循环。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就是巨大的平台带动的巨大发展。反过来,一个地区的平台越小越不完整,工业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就越少,能够集聚的工业类型和企业数目受到较大限制。工业规模和企业数目不足,能够支撑的城市规模和服务业体系就会受到限制,就难以启动地区增长的步伐。很多欠发达地区难以步入起飞或走向崛起,关键的原因即在此。

三、适应当前工业化与城市化新形势,实现江西产业大崛起

总体而言,在中国当前的产业发展整体板块中,一部分产业的有效分工已经形成,短期难以改变,而也有相当部分产业由于成本变化或原本缺乏分工效率,正处于重新分工或重新组织之中。如果欠发达地方的政府和企业,能够主动采取适应性的措施,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组织方法去努力(即“产业现代化”),一方面对已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一方面吸引适宜的新产业,定能够利用后种格局给它们带来的诸多机遇。但如果它们放弃“产业现代化”的努力,继续迷失在“优惠政策型招商引资”式产业发展道路上,在地区竞争模式已经大变且不进则退的情况下,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发展风险,甚至是发展灾难。显然,江西不能选择后者,必须用新作为谋求新出路,但这都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来支撑。

第一,在思路理念上,树立基于全球视角的产业链概念,学懂现代产业组织方法,确立现代产业思维。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大部分产业的发展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江西的产业和领导部门,一方面要确立全球产业布局思维,站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工业产业发展。如果说过去江西是以优惠政策和低成本与外部先行产业对接,今后,则必须以产业链和“产业网络链接”的思维去和全球、发达地区的产业体系进行对接的升级;另一方面,要树立现代产业思维,懂得发展现代产业的根本是组织细化而高效的分工体系,发展现代产业,就是有效地组织现代分工;利用这种方法去改造和提升既有产业,就是“产业现代化”[7]。

第二,在政府部门,转变“优惠政策型招商引资”方法,确立“集成服务”和“平台服务”的新思维。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地区的竞争,演变为提供系统集成条件和平台的竞争。确立地区竞争的新思维,为我们政府确立新作为提供了思想指引。政府的工作,就是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提供集成的有针对性的条件和平台。有包容产业发展的更多条件集成了,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好的依靠,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才能在地方生根。

第三,在操作措施与政策策划上,确立城市化、服务业化与工业化互动的理念。3.0版本时代的工业化,分工已经全面细化,服务业占更多的环节。服务业越发达,工业化就越容易进行。而发展服务业,就是发展城市和城市化。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城市化、服务业化与工业化互动的理念,不能就工业化而谈工业化,就城市化而谈城市化,而必须 “同时化”,“同步化”,“互动化”[8]。

第四,在市县等局部性区域,确立不脱离全球生产体系的专业化、模块化、集群化并举的新型产业发展理念。就江西当前不少地方特别是市县级区域而言,在工业产业发展的路径上,更多的地方仍然要走基于少数产业甚至“个数”产业大发展的专业化之路。为此,需要它们确立专业化、模块化与集群化并举的产业发展思路。前期江西市县级工业园引进的很多产业和企业,未能做强做大的关键原因在于没有走好专业化与集群化之路,未来也只能依靠这条道路来施以解救。所谓专业化或模块化,就是以某种优势作为依托,能够在本地围绕某个产业或某个产业的部分环节模块进行专业分工和生产,集聚大量同行企业包括上中下游企业在同一个地方集中扎堆,形成地方性大规模生产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专业市场、技术进步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比如余江的眼镜产业,进贤的笔产业等就是这样。需要强调的是,假使在地方成功地确立了这种专业化能力,但是仍然需要保持与全球或全国生产技术体系的紧密联系 (模块化本身就是以融入外部产业体系为依托的),并能有效地利用外部平台资源 (尤其更先进的研发、设计等核心资源),而不是孤立的或封闭的专业化与集群化。在3.0版本时代,只有与全球和外部中心地区保持紧密联系的产业专业化、模块化与集群化,才是一个可以站稳立住的地方能力。

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江西产业发展突围和大崛起的若干具体举措

措施一:以现代生产组织方式改造提升现有“规模工业产业”,做成若干样板产业,逐步扩展“产业现代化”新模式。新思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要懂得如何组建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如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最根本的是要懂得如何在新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组织产业的分工。短期内快速改变工业发展能力,最速成和现成的办法是以现代生产组织方式改造和提升现有的产业,特别是改造提升现在已经初成体系并有一定研发与技术实力的产业。

其一,对所选产业,按照科学分工的原理,先在本地组织发展内部分工体系和平台,尽可能将那些在技术上能够细化和分工的部件或环节从母体中独立出来,培植和大规模发展所有的独立单位,让分化出来的上、中、下游企业都能在细化的分工中得到充分发展。对有些产业而言,如果本地缺乏发展内部完整产业体系的充分条件,即不能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可以努力发展部分产业链,同时出于必要,必须组织和发展外包体系,加入或利用外部产业平台。随着对产业链一定时间成功的科学改造和提升,一个现代的产业组织体系的雏形会逐步出现。只要我们把少数几个产业的改造提升做成功了,做出了样板产业,那么后面我们就可以复制前面的经验,再来做其他产业就比较容易了。

其二,按现代产业有效组织原理,对江西某些规模产业重新组织分工,进行企业结构重组,当前最需要重组的是钢铁产业和太阳能产业。对钢铁产业而言,重组的方向是以有发展钢铁产业更好条件的企业为母体,对其他企业进行整合,达到规模化经营;对太阳能产业来说,将那些相同的业务经重组整合进入一个效率更高的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同时,按构建现代太阳能产业体系和降低物流等成本的要求,在整合的过程中对江西范围内的太阳能企业进行重新分工,将它们发展成分工经营上、中、下游各环节的部件或环节企业,并尽力发展上游高端部分的研发、设计、人才培训等产业公共事业,在江西构建一个分工合理、整合有效的完整太阳能产业链。这需要大规模的产权重组,难度极大,但如果我们不做,很多企业未来只能等死。

措施二:以专业化、模块化与集群化并举的思路吸引新产业,优化已吸引产业,按“产业现代化”的这一路径将市县级区域产业发展成专业化特色产业,实现模块发展格局。其一,按专业化、模块化与集群化并举的要求,对已经吸引的产业和企业进行专业化、模块化引申改造,努力促成有足够规模的专业与模块生产体制;其二,立足于本地的优势资源,按照专业化、模块化和集群化的思路,成体系地吸引某些适宜的新产业,或以现有产业与企业为母体,吸引大规模类似的产业和企业在本地集聚,为它们提供专业集聚的条件和平台。

措施三:破解欠发达地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难题,寻求突围的路径。无论是成功地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还是吸引新产业,离开了服务业的配套发展和与城市的互动,都无法实现。对江西而言,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是,如何在城市和服务业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工业产业,或者如何在工业规模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城市服务业,即是要在条件不足的环境下成功启动二者的互动,促成现代产业整个体系的快速建构。

其一,放开政策和市场准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大力促进本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 “内生”发展。总体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政策,对服务业是压抑型的,这和服务业不能直接带来大产值及GDP考核有关。现在必须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思维和业绩考核方式,全面放开市场的准入,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把服务业当作和工业同样重要并对工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来发展。

其二,实施促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提供积极而恰当的政府作为。结合本土实际,在多借鉴别地经验尤其是发达地区和城市发展服务业的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产业具体支持方案,超常规发展本地服务业。

其三,和发达地区的高端服务业平台进行高效的对接,打破自我封闭、保守等待的格局。虽然江西可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本土服务业的发展,但在高端服务业领域比如核心研发设计、高端资本市场、高端人才培养等,在短期内作为欠发达地区是难以企及的。但在一个要素和资源充分流动的世界,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流动的通途获取或整合发达地区的服务业资源。需要尽快采取积极主动和出门迎接的方式,和发达地区与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平台进行高效的对接,使江西的产业能够分享和利用自己短期内无法发展的外部高端服务业资源,以补自己的短板。

措施四: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调整教育、科研等与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公共事业的发展思路,促进本土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在现代产业体系建构和发展的结构中,人才培养、研发与设计是上游服务业环节的核心,而这些内容,更多地由地方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来提供,构成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公共事业平台。江西的这个平台尤其是高等教育平台,离自己的产业体系发展还不够近。应该尽快实现教育科研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和相互促进,以此调整有关政策导向,比如强制规定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对面向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给予倾斜政策等。促进产学研在本地的深度融合。

措施五:按“促进集聚效应”和“消除集聚坏处”的双向思路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组团;以发挥“结构效应”为基础构建有序的城市与产业分工层级,消除和防止省内产业“同构化”、“同质化”等内部无序竞争现象。

其一,以增强“集聚效应”、“包容产业发展能力”和“消除集聚坏处”建设宜居城市为“双核”,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组团,提供大规模且高效率的产业“集成平台”。城市规模越大,集聚效应也越大,集成产业发展的条件越多,能够包容的工业项目类型和数量规模也就越大;但集聚也带来系列问题,直至形成各种类型的 “城市病”。城市化工作的核心一是促进高效的集聚,二是消除“集聚的坏处”。第一,促进集聚,重点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组团。继续做大城市规模,特别是较大城市的规模,把较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把大城市发展成特大城市或城市群与城市组团,促进人口、产业、资源首先向大城市地区集中,通过市场自由流动、城乡政策统筹及弱化小城镇建设等措施配套,实现小城镇人口向县城集中,县域人口向市区集中,各市域人口向省城集中的发展趋势;第二,学习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改进规划和管理,努力消除城市“集聚的坏处”,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水平。

其二,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布局,以发挥“结构效应”的思路构建江西省域范围内合理的城市分层与分工格局,防止“同构化”和“同质化”趋势。城市规模是包容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我们仅有“规模效应”的思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加上“结构效应”,在全省的范围内打造好分工和分层合理的城市结构。发挥好城市之间的“结构效应”:不同城市之间的主导产业呈现互补,同一城市不同城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也要合理,而不是“同构”和“竞争”;大小城市之间的分工层级合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发挥城市群和城市组团的规模叠加和互补效应,将地理上靠得比较近的城市,比如在50公里范围以内的城市,以大城市为核心打造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工有序的城市圈、城市群或城市带,等等。

[1](英)马特·里德利.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M].闾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中文版).

[2](美)埃德蒙·费尔普斯.大繁荣[M].余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M].潘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日)大野建一.学会工业化:从给予式增长到价值创造[M].陈经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5](美)拉古拉迈·拉詹.断层线: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M].刘念,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M].简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吴敬琏.中国增长方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版本分工服务业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