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创业网络视角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

2015-04-13王丽敏肖昆韦福雷胡彩梅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丽敏 肖昆 韦福雷 胡彩梅

摘 要:本文揭示并剖析了创业网络与创业团队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经验,基于创业网络视角构建了以具有领导能力的人为核心,集知识、技能等优势互补的成员为一体,严格明确分工、密切合作、权责均衡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并提出了创业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创业网络;创业团队;大学生

一、相关概念

1.创业网络

创业网络源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领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irley提出来的,认为“创业网络”是初创企业或组织在创业期创业者和企业或组织的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起来的某种联系。Birley的观点基于创业者的个体特质视角与外部环境建立的社会网络,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为弥补这一缺陷,Hansen、Gilmore和Carson、Bruyat和Julien等学者将创业网络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与完善,认为创业网络是由具有共同创业愿景的个人或团体搭建起来的,集各种价值观、思维、策略、方法、资源和行动等为一体的网络关系。

2.创业团队

关于创业团队的界定基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同出现了许多分歧。其中Schjoedt和Kraus基于团队理论较为宽泛的提出,创业团队是由为实现共同愿景与企业经营目标及其他利益,依托于各种资源、契约等社会网络而相互依存地工作,并从中获取更大利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构成的一种社会团队。我国学者朱仁宏则认为,创业团队是由拥有可以共享社会资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发展愿景和经营目标,依据不同角色特点分工,相互依存在一起创立新企业或者参与初创企业的管理,享有股权分配、能够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且共同承担创业风险的人组成的社会团队。基于此,创业团队构建的关键要素要考虑团队的规模、团队成员的个体特质、团队的共同目标与愿景、团队成员的权力配置、团队工作职能及社会资源等。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情感纽带容易做出非理性决策

创业网络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更趋于以学缘、地缘和业缘等友情关系为纽带构建,因此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多以情感关系为主,容易碍于友情、面子及其他难以割舍的关系导致团队成员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2.缺乏发展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动因源于成员对创业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但创业项目的发展与推广需要充足的发展资金和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缺乏资金来源,对相关扶持政策不甚了解,成为阻碍创业项目发展的瓶颈;而且,初创所需资金也主要依靠每个成员自身的经济情况进行出资,出资额的不同致使团队成员的利益分配出现矛盾。

3.缺少核心领导者

大学生创业团队初创时主要依靠团队的发起人组建起来的,自然发起人就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然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纽带是彼此之间的友情,所以团队创建过程很少明确发起人的核心领导地位,也没有明确领导者的职责,致使团队工作缺少凝聚力,核心竞争力不强。

4.角色分工不够明确

创业团队的有效进行有赖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在合作过程还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根据不同成员的技术专长进行合理分工,不同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不够明确。

5.缺少科學规范的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业团队多建立在情感纽带基础之上的组织,初创期团队成员表面上看有各自的分工,但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成员的行为,缺少激励制度来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即便是有也流于表面形式,碍于面子执行力不足,容易引发团队成员间产生矛盾冲突。

三、构建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依托于团队成员的创业网络关系和专用性资本,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团队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性,成员创业技能、素质、心理契约、胜任力等要素。谢科范等实践检验了创业团队的构建应考虑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成员的知识技能和团队成员的权力配置等因素。基于此,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创业教育资源、社会上可利用的专用性资本,并综合评价创业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从中选拔出具有卓越领导素养的成员为团队领导者指导创业团队活动;创业领导者应依据评价结果和知识技能匹配性原则选择具有不同技术专长的成员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并在团队领导者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均衡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另外,高校和政府机构要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基地。大学生团队创业活动能否取得成功不但依赖于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力团队,还有赖于创业教育主导者——高校和政府的支持。首先,高校拥有丰富的创业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为有效利用各种创业教育资源,学校要创新教学模式,为创业团队创设各种质疑情境,通过互动模式、开放式模式来提升团队成员的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创意型创业的模拟与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情境等培养创业团队成员创业能力,以实现创业团队成员——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整合。其次,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创业政策,一同与各服务机构建设创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活动匹配合作单位,力促大学生创业团队——政府——企业合作平台的建设,实现大学生团队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实现大学生创业团队效应最大化。

四、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的关键

1.缔结优质社会网络资源

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通过试错行为来缔结有利于团队构建的社会网络,凭借创业团队成员享有的专用性资产(发展资金、政府关系)来获取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的网络效应,以实现团队效应最大化。

2.充分发挥领导者职能

群龙无首势必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与否与领导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息息相关,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创业团队中应充分发挥其领导职能。比如团队领导者必须站在团队的最高处,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创设团队远景目标,并引导和激励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当团队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善于与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有效化解团队成员间的矛盾,引导成员向共同的目标前进。

3.合理分工、密切协作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型的创业团队内部应该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首先要明确分工,每一位团队成员都专心从事自己领域内的工作,有利于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另外,分工的同时团队成员要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协作可以缩小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空间范围,协作可以实现异质成员享有的资源、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团队规模效益。

4.建立科学规范的团队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有效管理大学生创业团队,首先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大學生创业团队管理规章制度。章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大学生创业团队目标;创业项目的经营范围;创业资金的出资比例;创业团队岗位设置与职责;创业团队成员角色分工;团队成员权力配置与享有的义务等方面,这样才能厘清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保证创业团队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不但要对其进行监督与约束,还要对其进行表彰与激励。对于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采取精神激励与约束。比如规定对创业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金,而给团队带来亏损的则给予一定的金额处罚。当然,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极富进取精神,针对经济利益激励与约束,他们更渴求得到团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所以可以通过职位、权力配置等满足团队成员的需求,从而激发成员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谢科范,陈刚,郭伟.创业团队结构的三维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0(3):78-8;95.

[2]李朝明,杜宝苍.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结构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80-184.

[3]王年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朱仁宏,曾楚宏,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1):11-18.

[5]谢科范,吴倩,张诗雨.基于七维分析的创业团队岗位配置与角色补位[J].管理世界,2010(1):181-182.

作者简介:王丽敏(1978.3-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与管理、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