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就业形式多样化情形下大学生自我概念状况研究的意义

2015-04-13杜秀艳

商场现代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个体理论结构

摘 要: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等的认知与评价,是个体在生涯历程中,在认真感悟他人评价基础上,通过自我知觉和社会比较而构建的自我的观念系统,具有调节整合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情况下,作为高等教育者能够深入了解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状况,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自我概念;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律

在心理学领域,自我概念一般有两种解释,其一是Self,指个体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另一个概念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的ego。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基本素质差异显著和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对提高我们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自我概念内涵的理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早在1890年就提出了系统的自我概念理论。他认为,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存在及其状态、特点等的观察和认识,是一种意识和心理过程。自此之后,在众说纷纭中自我概念逐渐吸引了心理学界的研究者们,而真正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的是随着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自我概念理论。他的观点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审视自身的方式,是对自己一般特点的知觉和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对于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罗杰斯将其理论广泛运用于心理咨询和教育研究领域,更为宝贵的是在他的教育研究中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能够适应变化和明确如何学习,并逐渐形成独特人格特征而又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他强调理想的教育就是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论调,在一种和谐、信任、互助的氛围下,激发学生养成积极自我概念的主动性。罗杰斯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并为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通览众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具体说自我概念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关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观念性认识,是关于自我信念的组织;是对“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等问题的解答,包括个体的态度、意识、知觉、价值等成分,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

二、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

在自我概念的结构、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自从詹姆斯(1890)对自我概念提出他的见解后,经Rogers、Shavelson、Hattie等人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1.自我概念的单维理论结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1890)最早把自我笼统的分为客体我和主体我两个部分。在具体构成方面,他认为客体我由身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四个层次构成。而罗杰斯则认为自我概念是由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社会自我构成的,这就构成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这就是对自我概念单维模式的研究,但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2.自我概念的的多维理论结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Harter(1986)认为,对于自我概念的研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要高度重视对具体自我概念的测量,从本质把涉及具体领域的能力自我概念和普遍的自我价值信念区别开;第二,把评价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的依据定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因为儿童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应该随着增长。基于此,他通过自编的多种测量问卷,大量研究了儿童的自我概念,创建了一个自我概念多维度结构模型的新的基本理论框架。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卫生部的心理治疗医生Williams.H.Fitts,创建的理论模型即从总体上进行了描述又兼顾了各个具体维度,即在充分肯定个体的自我总分和自我批评的总体状况的基础上,来考虑和评价个体自我概念,进而将其分为高、一般、低三种水平,同时也考虑自我概念的生理自我、道德自我、自我行为、自我认同、家庭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满意等多维状况。他的多维理论模型对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根据这一理论模型Fitts(1965)编制了“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基于此,他的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于1976年正式面世。在模型中,他认为一般自我概念是由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组成的,并位于最顶层。并且这些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模型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来Song和Hattie(1984)发展性的研究了自我概念的等级模型,又从能力、成就和班级三个方面划分了学业自我概念,而把非学业自我概念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和自我表现自我概念。并根据自己的理论模型编制的自我概念量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研究者们在解构主义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与发展的自我概念模型。

3.有关国内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

通览大多数国内学者对于自我概念结构的研究及应用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且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研究方向,一种是直接采用西方的结构理论来解构、建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博采诸结构理论之所长,创建具有个体特色的结构模型。随着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研究的逐步深入,郑涌、黄希庭(1998)针对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文化特征、时代特征,提出了新的大学生自我概念模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纵观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各异,但总体上观点和理论之间有共性并能相互借鉴,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把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和特点作为了重点研究对象,并逐渐将其结论运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和学生管理中。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对自我概念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是英国心理学家伯恩斯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其一是,自我引导作用。他认为对个体自己的理解不应脱离社会之外,重要的是要保持自我的内在一致性,即自我概念实际上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引导个体行为使个体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因此,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自我概念的引导和养成,使其“学会做人”;其二是,自我解释作用。他认为个体自我概念有决定其自身经验的重要作用,对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是高度不同的;其三是,自我期望作用。个体的自我期望总是建立在能够与之相互协调的自我概念基础之上的,人们在各种情境中对于期待发生的事情、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的行为,都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决定的。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中包含自我期望,因而能够预言自我实现的水平。

四、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及特点的研究

随着心理学有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学者对国内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测量工具的基础上进行的。

国内学者黄希庭等(1987)等专门对本科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广泛的调查,他发现,大学三年级可能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性的“转折期”,这表现为,随着心理成熟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在一、二、四三个年级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展的,而大三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较低,没有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发展的态势,其原因,可能是该年级学生容易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内心冲突较为激烈而影響的。谢敏等(1997)从分时期的角度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她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到了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上;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生则把自身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到了职场适应以及提升职场竞争力方面上了。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各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对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但很少把研究的视角放在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之间关系上,对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概念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作为高等教育者要了解自我概念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进而从培养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途径和方法入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人生幸福。

参考文献:

[1]汪大正.第六届科博会首届中国教育峰会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Z],北京,2003.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16.

[3]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0.

[4]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207-334.

[5]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

作者简介:杜秀艳(1972- ),河北省丰宁县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公共英语部讲师,主研方向:高职大学生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个体理论结构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结构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论《日出》的结构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