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哮喘管理模式对离院患儿遵医行为和疗效的影响

2015-04-13芳,陈

海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离院儿童哮喘哮喘

陈 芳,陈 实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儿童哮喘管理模式对离院患儿遵医行为和疗效的影响

陈 芳,陈 实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管理模式(Childhood asthma management mode,CAMM)对离院患儿遵医行为和疗效的影响,为更好的控制儿童哮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离院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儿的家长均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嘱咐家长做好患儿离院后的用药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CAMM,随访一年,统计并对比两组离院患儿的遵医行为和疗效,以及家长对两组患儿哮喘管理效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离院患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患儿哮喘的管理效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MM可促进患儿更好的接受遵医行为,还可较好地增加疗效,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儿童哮喘;管理模式;离院患儿;遵医行为;随访;疗效

儿童哮喘通常是由多类细胞及细胞组分联合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及炎症性病症。此类慢性炎症容易致使气道高反应形成,常产生广泛和多变的可逆型气流受限,引发反复性发作的喘息和胸闷及咳嗽等症状[1]。因哮喘的特殊性,临床上治疗缓解后仍有可能发病,因此患儿离院后仍需要以药物适当控制,但家长对患儿的监护效果有限。有报道[2]称,儿童哮喘管理模式(Childhood asthma management mode,CAMM)应用于离院哮喘患儿的症状管理效果较好,为分析CAMM的实用性及有效性,笔者对此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离院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哮喘疾病的诊断标准[3]。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13岁,平均(6.7±0.6)岁。排除标准[4]:(1)住院哮喘患儿;(2)年龄>20岁者;(3)有其他对研究有影响的病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12岁,平均(6.3±0.3)岁。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3~13岁,平均(6.5±0.8)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以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患儿家长签字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儿的家长均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嘱咐家长做好患儿离院后的用药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CAMM,主要内容包括:(1)强化知识教育:详细告知患儿家长哮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及日常护理措施,说明哮喘的常见性诱发因素及保健知识,尽可能地避免或者控制哮喘诱发因素。宣讲抗哮喘药物的有关机理和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制定出管理哮喘疾病的个体化医疗方案,详细指导其掌握药物吸入技术和器械保养方法,同时教育患儿积极配合家长制定的医疗计划。(2)给予心理干预:为患儿个体化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予以心理指导及行为训练,教会患儿及家长自觉控制其不良情绪,维持良好心理状况,如遇哮喘发作,不应惊慌失措。摒除患儿和家长对于哮喘疾病的错误观念,增大治疗信心,努力提升患者就诊自觉性和治疗依从性,最终降低严重哮喘发病率。(3)按时随访:患儿在离院时,为其建立好医学档案,详细记录其病情信息,待其离院后,安排经验丰富的者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干预,做到离院1个月内,频率为1次/周。离院1个月到半年间,频率为2次/月。离院半年到1年间,频率为1次/月。电话询问患儿家长时候要求患儿按时用药,控制诱发因素,进行心理干预等方面,有疑问者给予针对性指导。提醒并监督家长加强遵医行为,可随时电话咨询,医务人员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离院患儿的遵医行为,具体指标为:规避诱发因素、正确合理用药、定期进行复查及心理障碍影响;(2)比较两组离院患儿的疗效;(3)比较家长对两组患儿哮喘管理效果的满意情况。

1.4 疗效评价[5]随访一年后,根据哮喘控制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值为25分记为显效,过去4周内哮喘被完全控制;分值20~24分记为有效,哮喘得到较好控制;分值<20分记为未控制,此时哮喘可能未得到控制。满意度评分:采用电话问答方式进行,共10个题目,内容主要为哮喘知识掌握情况计5题,哮喘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计5题,每题10分,总计100分。满意:分值≥80分;一般:分值介于60~80分;不满意:分值<6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离院患儿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的离院患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离院患儿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离院患儿的疗效比较[例(%)]

2.3 家长对患儿哮喘管理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长对患儿哮喘管理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P<0.05),见表3。

表3 家长对患儿哮喘管理的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临床上,支气管哮喘被认为是一种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此病常表现为反复性喘息、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症状[6]。由于哮喘转归及预后具有差异性,坚持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方向关系重大,因此患儿在离院后若有良好遵医行为,持续进行干预指导,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作[7]。然而,实际情况中,患儿在院外的不遵医行为较为普遍,对治疗效果易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患儿进行合理管理。有报道[8]称,CAMM能够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背景在于哮喘疾病是慢性的气道炎症,其病因复杂,且病程漫长,容易产生急性发作而危及患儿生命[9]。离院后规范用药对于哮喘的控制及减少发作十分必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正确指导,同时需要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然而,有较多患儿哮喘症状缓解之后可能较长时间不会发作,易被误认是已痊愈,家长如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擅自停药,容易导致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因此实施CAMM对于控制哮喘而言十分重要。本文即通过对其加以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哮喘患儿。

本文研究发现,接受CAMM的观察组离院患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实施CAMM后所取得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促使患儿更好地遵照医嘱,从而对哮喘症状的控制发挥积极作用,符合王利维等[10]的报道结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1)CAMM强化了院内宣教作用,对患儿和家属实施疾病知识的科学教育,同时,CAMM亦为院内临床护理的延续内容,对于患儿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11]。(2) CAMM能够帮助家长随时发现患儿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及时予以较为恰当的指导及帮助。例如,部分患儿存在吸入药物之后的疗效并不显著等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吸入方式不对所致。实施CAMM能够指导患者较为正确地掌握药物吸入技术,还可促使家长主动纠正患儿的不当操作。(3)落实CAMM还可使患儿家长更加全面地掌握哮喘知识,认识到哮喘的病因和病情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危害及坚持性治疗的好处等,既确保患儿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又减少了社会及家庭负担,利于哮喘疾病的控制。

本文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家长对患儿哮喘的管理效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实施CAMM后患儿家长对其哮喘症状的控制现状较为认可,满足Brown等[12]的报道结论,这可能是因为CAMM中所含的哮喘防治内容较为详细,准确,便于患儿家长逐条实施管理项目,使较为繁杂的防治措施客观化、明晰化,便于家长了解并掌握患儿的病情。

综上所述,CAMM对离院患儿的遵医行为具有较大的促进性,且可增加患儿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1]程 哲,李瑞云,代灵灵,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4):280-283.

[2]包海荣,杨 洁,郭 超,等.甘肃省不同级别医院呼吸科医师哮喘认知度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3):211-213.

[3]Almqvist C,Cnattingius S,Lichtenstein P,et al.The impact of birth mode of delivery on childhood asthma and allergic diseases--a sibling study[J].Clin ExpAllergy,2012,42(9):1369-1376.

[4]王 强,徐春雨,徐东群,等.中国城市儿童哮喘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3):237-241.

[5]Cantani A,Micera M.A study on 300 asthmatic children,300 controls and their parents confirms the genetic transmission of allergy and asthma[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1,15(9): 1051-1060.

[6]郝 敏,林江涛.糖皮质激素抵抗性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4):296-298.

[7]Sackett DL.Explanatory and 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a primer and application to a recent asthma trial[J].Pol Arch Med Wewn,2011, 121(7):259-263.

[8]唐素萍,王世彪,郑建云,等.福州市城乡儿童哮喘危险因素比较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4):282-286.

[9]刘莉敏.沙美特罗与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19-1321.

[10]王利维,王霞敏.学龄期哮喘儿童家庭自我管理现状及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7(1):805-808.

[11]向 莉.解读2012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77-79.

[12]Brown M,Phillips CB,Ciszek K,et al.Children in the ACT with asthma--are they taking preventer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guidelines[J].Aust Fam Physician,2010,39(3):146-149.

R725.6

B

1003—6350(2015)03—043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3.0157

2014-06-05)

陈 芳。E-mail:chenfang0666@163.com

猜你喜欢

离院儿童哮喘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糖尿病住院患者擅自离院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步督察法” 全天候管好临时在外干警
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离院后的影响
儿童哮喘的治疗加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