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急性胸痛患者的中期预后

2015-04-13赵梦华王泰然宋文奇陈海鱼石建平

海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正常者中重度胸痛

赵梦华,王泰然,宋文奇,陈海鱼,石建平

(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1)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急性胸痛患者的中期预后

赵梦华,王泰然,宋文奇,陈海鱼,石建平

(邯郸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1)

目的 探讨多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显示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急性胸痛患者的中期预后。方法依据对461例连续性急性胸痛患者行CCTA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n=273)、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n=156)和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组(管腔狭窄≥50%,n=32)进行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由死亡、非致命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组成的主要不良冠状动脉事件。结果经(28±11)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的再发胸痛、因可疑ACS再次住院及主要不良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vs 2.6%,P=0.20)。结论因急性胸痛行CCTA检查显示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经中期随访具有相同的良性临床预后。

冠状动脉CT成像;胸痛;预后

现已公认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为诊断和评估低中危冠心病患者的成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1-2]。目前较少有对经CCTA诊断的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急性胸痛患者进行中长期预后评估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CCTA显示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急性胸痛患者的中期临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纳入了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住入我科的461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性胸痛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后24 h内经排除ACS后行CCTA检查。入院后12 h重复行心电图与住院时心电图相比无变化以及重复行心脏生物学标志物(肌钙蛋白T)测定仍为阴性结果时即可排除ACS。行CCTA检查的入选标准包括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年龄≤70岁、体重≤120 kg、窦性心律、无碘对比剂禁忌证以及血清肌酐<125 mmol/L。依据C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和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靶目标为<2.07 mmol/L。冠状动脉正常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均需在门诊随访≥2年。随访的临床终点包括再发胸痛、因胸痛可疑为ACS而再次住院、ACS、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死亡。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冠状动脉事件(Major adverse coronary events,MACE),包括冠状动脉血运重建、ACS和死亡。次要终点为心血管MACE,包括ACS和(或)心血管死亡。鉴于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预后,故未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随访,而仅对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患者进行了随访比较研究。

1.3 冠状动脉CT成像 使用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准直器宽度0.625 mm× 64,扫描范围为12 cm,机架转速0.35 s/r,管电流400 mA,管电压120 kV。给予对比剂增强扫描时由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碘普罗胺370,根据患者体重调整注射速率和团注时间(2.5~5.0 ml/s)。在行CCTA前先行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采用Agatston法自动计算。扫描时心率需控制<70次/min,故必要时扫描前需给予β阻滞剂(美托洛尔)。重建的CT影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工作站(GE Deep Blue ADW4.3)进行后处理,经此工作站对横断面和曲面重建图像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根据CCTA检查结果有32例患者(6.9%)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273例患者(59.2%)冠状动脉正常;156例患者(33.8%)诊断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的比例亦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吸烟率、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见表1。

表1 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冠脉正常组(n=273)冠脉轻度狭窄(n=156)检验值P值年龄(岁) 48.2±9.1 52.3±8.6 3.02<0.01男性[例(%)]164(60.1) 112(72.4) 5.94 0.015吸烟[例(%)]75(27.5) 62(39.7) 6.88 0.009糖尿病[例(%)]21(7.7) 14(9.0) 0.22 0.64高血压[例(%)]62(22.7) 55(35.3) 7.88 0.005高脂血症[例(%)]100(36.6) 80(51.3) 8.75 0.003冠心病家族史[例(%)]102(37.4) 55(35.3) 0.19 0.66总胆固醇(mmol/L) 4.7±0.9 4.8±0.8 0.13 0.83低密度脂蛋白(mmol/L) 2.9±0.6 3.0±0.7 2.01 0.22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0.3 1.1±0.3 3.75<0.001甘油三酯(mmol/L) 1.4±0.7 1.6±0.9 3.52<0.001肌酐(μmol/L) 84.9±14.1 83.3±13.3 0.96 0.43

2.2 随访结果 经(28±11)个月的随访,冠状动脉正常组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比较,再发胸痛和因可疑ACS再次住院者基本相同,两组间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ACE发生率在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均较低;两组中各有1例非心血管死亡,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两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ACS,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转归[例(%)]

3 讨论

本组随访结果表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均有良好的预后。两组中均未发生心血管死亡,两组间ACS的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中发生的ACS仅见于随访期超过两年的患者。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图像分辨率的改善,CCTA已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1-2]。研究表明CCTA可准确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6%~99%、特异性为87%~99%,阳性预测值为56%~89%,更为重要的是其阴性预测值可达到95%~100%[1]。目前仅有少数研究对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临床转归进行了比较研究,而对CCTA表现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急性胸痛患者和冠状动脉正常者的比较研究更为少见[3]。最近对9 592例因不同原因行CCTA检查患者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每年由死亡、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组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冠状动脉正常组为0.1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为1.41%,而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为8.84%[4]。

有研究对CCTA显示管腔狭窄<50%的481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了1年随访,结果表明1例患者发生死亡(非心脏原因)和13例患者因可疑ACS而再次住院,但未发生心肌梗死也没有患者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5]。ROMICAT研究发现CCTA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者2年MACE(血运重建、ACS和死亡)的发生率为0,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4.6%[6]。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组的大部分事件是由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构成,而不是由心肌梗死和/或死亡所致。在我们的研究中需要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明显低于ROMICAT研究,此可能与我们对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常规推荐生活方式改变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经中期随访CCTA显示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和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胸痛患者具有相同的良性临床转归。但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因而需要进一步行多中心大规模研究,以明确其可靠性。

[1]Schroeder S,Achenbach S,Bengel F,et al.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indications,applications,limitations,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report of a Writing Group deployed by the Working Group Nuclear Cardiology and Cardiac CT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European Council of Nuclear Cardiology[J]. Eur Heart J,2008,29(4):531-556.

[2]SalavatiA,Radmanesh F,Heidari K,et al.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or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2012,6(2):78-90.

[3]Segev A,Beigel R,Goitein O,et al.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pon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chest pain-results of an intermediate term follow-up[J].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2,13(2):169-173.

[4]Hulten EA,Carbonaro S,Petrillo SP,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 Coll Cardiol,2011,57(10):1237-1247.

[5]Hollander JE,Chang AM,Schofer FS,et al.One-year outcomes following coronary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evalu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potential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cad Emerg Med,2009,16(8):693-698.

[6]Schlett CL,Banerji D,Siegel E,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for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2-year outcomes of the ROMICAT trial[J].JAm Coll Cardiol Img,2011,4(5):481-491.

R541.4

B

1003—6350(2015)03—041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3.0148

2014-04-24)

赵梦华。E-mail:xn2118066@163.com

猜你喜欢

正常者中重度胸痛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心脏彩超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有些胸痛会猝死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